“金穗卷起千層浪,又是一年麥收時。”進入7月,張家川縣20余萬畝小麥相繼成熟,夏糧小麥正從西向東,從川區向山區陸續開鐮收割。
近年來,張家川縣越來越多的農民在夏糧搶收中充分運用現代化機械,抓住晴好天氣,龍口奪食,確保夏糧顆粒歸倉。
![](/Files260/BeyondPic/2021-7/14/2107141723fa2adea7f78e72bf.jpg)
7月14日,在大陽鎮梁堡村的小麥地里,金色的麥浪隨風起伏,沉甸甸的麥穗顆粒飽滿,呈現出一派豐收景象。兩臺聯合收割機來回穿梭在金黃的麥浪中,伴隨著馬達的轟鳴聲,一隴隴金黃的麥穗被鋼鐵大口吞沒,田間地頭一派繁忙的收獲景象。梁堡村種糧大戶王建勤今年承包了500多畝土地種植小麥新品種“蘭大211”,由于田間管護到位,小麥迎來了豐收。 “小麥長勢好、穗大、顆粒飽滿,估計畝產在500公斤以上。” 看著裝滿車輛的金黃麥粒,王建勤一臉喜悅,他高興地說:“從小麥播種到收割全部采用機械化,真的非常便利,降低了成本,節約了不少時間和人力。現在國家政策好,我來年還要繼續種。”
![](/Files260/BeyondPic/2021-7/14/2107141723b8af70416bc57e90.jpg)
![](/Files260/BeyondPic/2021-7/14/210714172333e15c5942098768.jpg)
縣農業農村局紀檢組長毛一昌告訴記者:“張家川縣今年種植冬小麥面積20.48萬畝,夏收工作從7月初開始。截至目前,全縣已收割小麥15萬畝,夏收工作預計7月下旬結束。累計投入小麥聯合收割機114臺,主要來自陜西,河南、四川等省。我縣通過小麥良種良法、一噴三防等措施,確保了夏糧豐收。預計全縣小麥平均畝產達到450公斤,小麥總產量達到10萬噸。下一步,我縣將加大搶收力度,為群眾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確保成熟一塊,收割一塊,達到顆粒歸倉。”
![](/Files260/BeyondPic/2021-7/14/2107141723547942f1d1e7b430.jpg)
![](/Files260/BeyondPic/2021-7/14/21071417238d2b84c08241e1a1.jpg)
為搶農時、保豐收,保障小麥顆粒歸倉,張家川縣農業農村局及時召開農機三夏安全生產專題會議進行安排部署,農機管理站和農業執法隊按照各自工作職責,分工負責,責任到人,緊密配合,確保農機三夏生產工作落到實處。加強宣傳指導,組織人員深入鄉鎮、田間地頭,對參加夏收的小麥聯合收割機進行登記,散發聯合收割機安全操作注意事項、張家川縣農機安全倡議書、張家川縣跨區機收服務指南2000份,現場咨詢1000人次,使外地聯合收割機手對我縣機械收割時間、加油站、農機配件銷售等全部做到心中有數。同時,組建跨區機收接待服務站一個,認真落實“三夏”期間24小時安全生產值班制度和領導帶班制度,抽2名農機人員,進行現場解答,對于停車地點、收割信息等給予咨詢服務,為圓滿完成“三夏”小麥收獲任務提供有力保障。
![](/Files260/BeyondPic/2021-7/14/210714172384b08ca518aec678.jpg)
來自江蘇省的小麥聯合收割機駕駛員楊建成對記者說,張家川縣對他這些來自外省跨區域作業的收割機駕駛員非常照顧,提供了諸多便利,進行技術培訓和安全生產教育,提供收割時間、加油站、農機配件銷售等服務。縣農業部門還隨時聯系氣象部門,及時發布氣象信息。并經常深入田間地頭,指導、督促、檢查農機作業,及時幫助解決問題,非常感謝張家川縣農業農村局的工作人員。
![](/Files260/BeyondPic/2021-7/14/21071417239edb444c7b572b13.jpg)
俗話說:“春爭日,夏爭時。”為了應對夏收期間熱干風、強降雨等不利天氣的影響,張家川縣把夏收工作作為當前農業工作的重點,樹牢“夏糧一天不到手,管理一天不放松”的意識,加大組織協調和服務力度,動員和帶領農村廣大干部群眾根據小麥成熟度,組織引導農民適時收割。
![](/Files260/BeyondPic/2021-7/14/210714172382a7b635bb3350a9.jpg)
(天水在線編輯: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