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張家川,天藍云白、花紅柳綠,處處展現出一派生機盎然、美麗繁盛的景象。
城區升級改造 處處展新顏
黨史學習教育中,張家川縣將“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貫穿始終,堅持民有所呼、我有所應,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實際問題。縣委、縣政府先后組織實施了張家川縣阿陽大道道路提升改造等多項民心工程,切實改善人居環境、全面提升城市顏值。
![](/Files260/BeyondPic/2021-7/2/21070214364c7de24a84b0e3df.jpg)
在張家川縣城阿陽大道路段,黝黑的瀝青路在陽光的照射下,像一條平整的黑絲帶。沿著鮮亮的交通標線,車流、行人有序通行……這是張家川縣推進城區道路提升改造,幫辦民生實事工程的一個縮影。
“道路是一個城市的‘血管’,‘血管’暢通了,城市就有了活力。現在路寬了平了,綠化帶也變得漂亮了,作為一個張家川人,家鄉越變越好,也有了幸福感。”在張家川縣中醫院門口,一位等待過馬路的行人如是說。
![](/Files260/BeyondPic/2021-7/2/21070214361d596fa08894dd7c.jpg)
據了解,張家川縣阿陽大道道路提升改造工程主要包括道路鋪設,道路綠化、亮化等輔助設施建設,目前,工程已全面完工,共改造路面面積40250平方米,路基1300米。工程的實施進一步優化了道路設施,改善了群眾出行條件,滿足遠期城市空間拓展需求,為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基本的基礎設施保障。
為弱勢群眾上門服務 擦亮鄉村文明底色
“大家不嫌臟、不嫌累幫我掃院子、擦桌子,打掃衛生,真是有心的很!現在村干部隔三差五帶人來家里幫我清掃屋子,很感謝他們,黨的政策確實好!”這是面對入戶幫忙做家務的村干部和公益性崗位工作人員,陳家村一組五保戶張喜兒說的最多的話。
![](/Files260/BeyondPic/2021-7/2/210702143657963f8b420b4e0c.jpg)
連日來,張家川縣連五鄉陳家村積極發動黨員干部,以及村級公益性崗位工作人員學黨史、踐使命,著眼于解決弱勢群體的實際困難,走村串巷、清掃衛生,“為黨旗添光彩、為群眾辦實事”,將服務進一步延伸到特殊人群家中,為孤寡老人、五保戶開展上門服務,幫助他們干家務、做清掃,贏得了群眾的普遍贊譽。
據陳家村黨支部書記陳小東介紹,黨史學習教育中,村黨支部從小處著眼、小事著手,組織村級公益性崗位、全體村干部共同參與,對村組道路兩側、溝渠里邊的垃圾雜草進行全面清理,對各家各戶房前屋后進行徹底打掃,不斷營造干凈整潔的人居環境,助力鄉村振興。
![](/Files260/BeyondPic/2021-7/2/21070214361e00d5dad47f911d.jpg)
作為整治人居環境、再造美麗新連五的一個突破口,今年以來,連五鄉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全面推進基層黨建與人居環境整治、鄉村振興工作深度融合,通過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在“巷長制”模式的催動下,截至5月底,整個環境衛生整治工作累計出動了機械近350次,參與群眾約10000人(次),清運垃圾150余車,全鄉共建垃圾屋20個,以行政村自然組為單位購置垃圾箱136個、配備垃圾桶552個、手推式清潔車60個、清運車輛19輛、建立垃圾收集點39個,統一購置掃帚、鐵锨等環衛工具。動員全鄉保潔員159名,清運人員42名進行集中整治,全面形成了群眾參與、全面治理的大工作格局,并通過探索建立流動“紅黃旗”制度、“巷長制”、“紅袖章”、“曝光臺”等各種制度,農村人居環境全面改善,鄉村面貌煥然一新,不斷擦亮鄉村文明底色。
改善交通條件 方便群眾出行
“原來這條路視覺盲區多,對面來車、會車時非常危險,通過縣上和鄉上的治理,現在好多了,我們開車視線也變開闊了,從平安鄉到縣城,感覺順暢了很多。”在平安鄉公路沿線,駕駛員馬建榮如是說。
![](/Files260/BeyondPic/2021-7/2/2107021436a0d4e0d6d7e17515.jpg)
要想富先修路。黨史學習教育中,張家川縣平安鄉針對群眾反映的張平公路平安鄉路段多處彎道存在視角盲區、部分村組路面破損群眾出行難等問題,積極籌措資金,先后取土、平整5300立方米土地和實施部分村組道路升級改造,消除行路安全隱患,并先后在張平公路段安裝太陽能路燈100盞,安裝防護欄1070米,綠化植被3畝,安裝標識牌53處,通過實施一系列民生工程,極大改善群眾出行安全。
![](/Files260/BeyondPic/2021-7/2/2107021436751df692a5d6a358.jpg)
據平安鄉鐵固村黨支部書記楊啟介紹:“面對以前坑坑洼洼的路面,為解決群眾出行難的問題,黨史學習教育中,村黨支部和鄉黨委積極聯系、爭取,對村道路面進行了拓寬,拓寬后的路面寬有4.5米寬,全長2100米,后續還將配套修筑水渠等設施,從根本上解決群眾出行難題、辦好為民實事。”
(天水在線編輯: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