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60/BeyondPic/2021-6/30/2106301720c4e7a2b2038e5b7f.jpg)
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廣大青年打開通往成功成才大門的重要途徑,負責著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職責。張家川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始建于1985年9月,是張家川縣唯一一所公辦職業高中。學校占地面積29畝,建筑面積17342㎡,教育教學設施齊備。學校現有教職工93人,其中專業課教師47人。全日制中職在校學生1343人,開放教育本專科學員963人。
![](/Files260/BeyondPic/2021-6/30/2106301720fcffbb9fd7b4ebbc.jpg)
縣職教中心黨支部副書記、副主任馬萬祥告訴記者,近年來,學校在縣委、縣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堅持以中等職業教育為主體,以成人高等教育、全縣職工繼續教育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為兩翼,緊緊圍繞“一體兩翼”的辦學思想,搶抓職教發展機遇,不斷深化職教改革,學校已經發展成為我縣集職業教育、成人教育、繼續教育為一體的綜合性辦學機構。
![](/Files260/BeyondPic/2021-6/30/2106301720c717e69ede8e25f5.jpg)
學校現開設機電技術應用、農村醫學、護理、學前教育等七個專業,共25個教學班。在辦好教學工作的同時,學校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圍繞市場和企業需求,開拓職業培訓,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實習實訓,強化了企校合作,增強了辦學活力,學校先后與甘肅林學院、酒泉、武威、平涼職業技術學院等多所高職院校簽訂了“2+3”中高職一體化合作辦學協議書。2020年8月在省教育廳和市、縣教育主管部門的安排和指導下,蘭州石化學院、天津濱海職業學院、甘肅石油化工職教集團與我校簽訂了“3+1”脫貧幫扶協議,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相繼被命名為“天水市第十一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所”、“張家川縣清真餐飲服務業培訓基地”、“國家開放大學(甘肅)張家川學習中心”等。學校先后獲得了“2018--2020年高考上線獎”、“省級語言文字示范校”、“民族團結省級示范校”等一系列榮譽稱號。
![](/Files260/BeyondPic/2021-6/30/21063017205c989c5a023e0aa6.jpg)
縣職教中心教師王俊俊對記者說:“隨著社會發展,對于技術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國家對中高職教育支持力度大。我們任課教師在充分學習國家政策的基礎上,既教育學生打好理論基礎,以便在高考中能考一個理想的大學,又重視學生專業技能的訓練,讓學生進能考大學,退有技能傍身,在步入社會可以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
![](/Files260/BeyondPic/2021-6/30/2106301720b97f4a46fe55b4eb.jpg)
![](/Files260/BeyondPic/2021-6/30/210630172089773da463e11c42.jpg)
學校針對職業學校學生認知特點,在保障學生技術技能培養質量的基礎上,加強文化基礎教育,結合本校辦學特色和學生成長需求設計課程教學內容,保持其動態性和實效性,構建了具有專業特色的課程體系,使課程的教學內容建設更加深化和完善,體現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與行業先進水平保持同步。“我是旅游管理專業的一名學生,職中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平臺,在職中的三年時間里,只要好好學習,將來也可以考取一個很好的大學,也可以通過2+3的中高職一體化的模式,到高職院校學習,掌握一門技術,對我今后找到理想的工作有很大幫助。”縣職教中心2020級旅游管理班糟洋洋對記者說。
![](/Files260/BeyondPic/2021-6/30/21063017302468a684bd1962d6.jpg)
“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群眾需要什么我們就干什么,群眾有什么困難我們就解決什么難題。餐飲服務業作為張家川縣群眾脫貧致富的富民產業,但由于大多數的餐飲業從業人員缺少技術、技能單一,限制了他們的增收門路。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依據《張家川縣清真餐飲業提質增效助推脫貧攻堅三年行動實施方案》,結合我縣實際情況,縣職教中心與甘肅海蘭月清真食品職業培訓學校本著“互相合作、共同發展”的基本原則,建立了校校合作關系,把“中式烹調師”、“伊香拉面師”等職業技能培訓作為發展壯大餐飲服務業這一支柱產業的重要舉措,采用理論與實操相結合方式開展培訓。
![](/Files260/BeyondPic/2021-6/30/2106301730699d2504bc2dad82.jpg)
在縣職中甘肅海蘭月清真食品職業培訓基地現場,記者看到一排排鍋鏟干凈整潔,理論室、配菜室、實訓場等計劃分明,老師正在講授理論,學員們全神貫注地聽著,有的用手機拍視頻,有的用筆記本記錄著做菜工序,到了實操時,鍋鏟上下翻飛……
![](/Files260/BeyondPic/2021-6/30/21063017300bc0dae81bcaaf6b.jpg)
“我在外面開了一個牛肉面館,只賣面沒有菜,顧客想吃點別的也不會做。現在我聽說我們鎮上在辦烹飪培訓班,教的也是一些開飯館最基礎的菜,我就想來學習一下,以后顧客來了想吃面就拉碗面,想吃菜就炒個菜,顧客更滿意,我也多掙點錢,”張家川鎮上磨村的馬阿丹對記者說。
![](/Files260/BeyondPic/2021-6/30/2106301730d1eb089e88cfabdd.jpg)
近年來,“中式烹調師”、“伊香拉面師”等職業技能培訓有力促進了張家川縣餐飲服務業的快速發展。在培訓上創新教學方法,改進培訓模式,堅持實效導向,開展更為便民的培訓模式,著力提高技能培訓的質量和成色,確保每一名學員都能真正學到技能,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力爭每位學員多學一點、學深一點、學透一點,真正掌握烹飪實操技能,提高群眾勞動技能水平,確保每個已脫貧戶和邊緣戶至少掌握一項技能,實現培訓一人、就業一人,增強已脫貧戶和邊緣戶自身“造血功能”,確保培訓取得實效。
![](/Files260/BeyondPic/2021-6/30/21063017309d036ff3f1f825f4.jpg)
![](/Files260/BeyondPic/2021-6/30/2106301730244922d93e086472.jpg)
張家川鎮劉家村張振告訴記者:“之前我的親戚在縣職中參加過培訓,學習了炒菜、拉面和面點,學的手藝還不錯,學成后到北京找了個工作,工資很高。我也一直在外面打工,沒什么手藝,找的工作工資都比較低,聽到縣上舉辦這個培訓班,我就從外面回來學習來了,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我把拉面學會了,炒菜也學的差不多了,學好技術到外面找工作也容易,而且工資還高,感謝縣上為我們提供這樣的培訓平臺,讓我們學到了掙錢的技術。”
![](/Files260/BeyondPic/2021-6/30/2106301730f89cbfe6afb9b134.jpg)
![](/Files260/BeyondPic/2021-6/30/2106301730268be2ec229f470e.jpg)
今年,張家川縣“中式烹調師”勞務品牌培訓班在全縣15個鄉鎮開班,有創業意愿的脫貧戶和邊緣戶參加培訓,培訓為期15天,培訓內容以中式烹飪為主,培訓菜品為手抓羊肉、紅燒丸子、孜然牛肉、鄉土豆片等22個家常菜,主要講授刀工、配菜、火候、調味、烹飪的操作過程,以及菜品的烹飪技巧,并配套講解營養搭配、食品安全、消防知識等相關從業基本知識。“從2019年開始,我們到張家川縣通過‘校校聯合’開展技能培訓,已培訓376人。2020年開始,我們開展了14期的培訓,培訓拉面學員1200余人。我們的培訓是不間斷的,在培訓過程中為了讓學員有更好地發展,我們聯系了勞務輸出,在北京、上海、蘭州等地幫助學員就業。”海蘭月培訓學校培訓部主任周顯軍告訴記者。
![](/Files260/BeyondPic/2021-6/30/2106301730d45f8b6bd8cacd3d.jpg)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面對新征程,縣職教中心將一如既往堅定信心、鼓足干勁,以黨建為引領,面向未來,通過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促進學生工學結合,密切對接產業發展,穩步提升職業教育的辦學質量和水平,不斷增強職業教育的認可度和吸引力,朝著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努力奮進!
(天水在線編輯: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