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60/BeyondPic/2021-6/21/2106211026780e63c2741a3df4.jpg)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是確保糧食安全的根本。近年來,張家川縣連五鄉扎實推進農村耕地撂荒整治,堅決防止耕地“非農化”“非糧化”,進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產出率。
![](/Files260/BeyondPic/2021-6/21/2106211026ba30c41ab0772c3e.jpg)
在連五鄉連五村,村民們正在玉米地里忙著施肥、拔草,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原本荒草叢生的山坡恢復了數十年前耕作時的模樣。
![](/Files260/BeyondPic/2021-6/21/21062110260d4e6d42e141f3fa.jpg)
村民周小琴邊干活邊告訴記者:“家里的5畝地流轉給合作社了,我在合作社務工,每天一百元,務工收入加土地流轉費收入很不錯,還能照顧家里。”
![](/Files260/BeyondPic/2021-6/21/21062110267845ce84534be5df.jpg)
在連五鄉全膜黨參種植基地,移植的黨參苗郁郁蔥蔥,苗高已有6-10厘米,村民正忙著鋤草。
![](/Files260/BeyondPic/2021-6/21/21062110262c783ec6a1c1f091.jpg)
記者在與甘肅豐源碩農業科技開發公司董事長李偉豪聊天中了解到,豐源碩公司在連五鄉流轉土地三千多畝,種植飼料玉米兩千畝、馬鈴薯五百畝、中藥材一千畝(其中黨參180畝,地膜柴胡種植150畝,其余半陰坡地用于育苗),當地群眾每天來打工的有五十多人。公司經過最近幾年的試種,發現連五鄉山區的土質和氣候特別適合種植中藥材,尤其是黨參,產量高,品質好。
![](/Files260/BeyondPic/2021-6/21/2106211026488f81d8fe2aba92.jpg)
連五鄉的地貌特征是“兩條溝三道梁四面坡”,東西比較狹長,南北較窄,共有耕地面積35164畝,人均5.4畝。針對撂荒地整治工作,連五鄉前期利用多種方式廣泛宣傳動員,按照“誰種補誰、多種多補、不種不補”的原則,將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和復耕情況掛鉤。在東部以中渠村為中心建了1000畝飼料玉米種植示范點,在西部以贠家村為中心建了2000畝飼料玉米種植示范點,以示范點帶動周邊群眾復耕復種。同時大力加強農機路開通和修繕,組織機械和群眾共修通100.7公里的農機路,為撂荒地整治打下堅實基礎。連五鄉共整治撂荒地5679畝,向公司、合作社、種植大戶流轉土地3000多畝,其余農戶自種或親戚代種,破解了“誰來種地、怎么種地”的問題,將沉睡土地變成活資產,助力鄉村振興。
![](/Files260/BeyondPic/2021-6/21/21062110268b716dab0eff90c9.jpg)
(天水在線編輯: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