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60/BeyondPic/2021-5/31/2105310914886bcbdc3c96e9f8.jpg)
5月29日,新華社甘肅分社分黨組書記、社長任衛東一行調研張家川縣生態文化保護工作。天水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建杰,張家川縣領導張思佳、蘇紅娟參加調研。
![](/Files260/BeyondPic/2021-5/31/2105310914ff45f9ee3533555e.jpg)
調研組先后來到縣博物館、恭門鎮河峪村、秦家塬,聽取并了解張家川歷史文化、關隴古道遺跡和自然生態保護情況。調研中,任衛東對張家川縣在先秦文化和西戎文化保護整理方面所做的工作給予高度評價,特別是縣委、縣政府堅持生態和文化并重,在協同推進自然生態保護與歷史文化傳承發展的基礎上,注重挖掘整理具有地域特色和人文特色的歷史文化遺跡,如絲綢之路關隴古道、東漢河峪摩崖石刻等在學界和業界有一定影響力,使得張家川歷史人文脈絡愈加久遠清晰,極大提升了對外影響力和關注度。他表示,新華社甘肅分社將認真梳理總結調研成果,圍繞張家川歷史文化、關隴古道遺存和自然生態保護成效,精心籌劃選題報道,在更大范圍、更高層次宣傳張家川、推介張家川。
![](/Files260/BeyondPic/2021-5/31/210531091486a77952b9af0a89.jpg)
(《河峪頌》拓片及關隴古道位置示意圖)
張家川縣位于甘肅省東南部,地處關山西麓,“古絲綢之路”南大道橫貫縣境。張家川縣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厚,夏、商時為西戎活動地,是秦人的發祥地之一,有距今3000-6000年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齊家文化遺址和三國街亭古戰場等多處文化遺存,馬家塬戰國墓葬群遺址被評為2006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東漢河峪摩崖石刻是研究秦漢史、古代交通史的重要資料,“張家川花兒”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現有各級各類文物保護單位181處,其中,國家級2處、省級5處。境內文化旅游資源富集,云鳳山風景區清幽秀美、雄壯險峻,秦家塬風景區被譽為“秦皇牧場”,平安草原風景區景致獨特,歷史古跡遺存和神奇秀美的關山風光、天然草場共同構成了獨具特色的張家川文化旅游景觀。
![](/Files260/BeyondPic/2021-5/31/21053109143d0160078932d428.jpg)
(天水在線編輯: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