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60/BeyondPic/2021-5/20/21052010379c8d3f0b1fd6ee10.jpg)
初夏,正是金銀花盛長時節,5月18日,在張家川縣木河鄉坤之遠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金銀花種植基地,工人們正在除草、修枝整形,一派忙碌的景象。
“金銀花的種植成本低、管護挺輕松的,只要適時修枝整形,到了采花期忙一段就好,經濟效益高,技術簡單易學,適合我們種,在這里務工每天能掙100元,按日結算,在家門口有這樣的收入很滿意了。”已經在金銀花種植基地務工10多天的下龐村村民李世中告訴記者。
![](/Files260/BeyondPic/2021-5/20/2105201037e6aad24c15073694.jpg)
金銀花,又名忍冬,是傳統中醫清熱解毒的良方。事實上,金銀花自古以來就被稱為清熱去火之良方,是我國中藥里用量最大的大宗藥材之一,能宣散風熱、清解血毒。金銀花全身是寶,花苞可制茶,葉、莖、藤可入藥,被譽為天然的“植物抗生素”,有“藥鋪小神仙”之稱。
![](/Files260/BeyondPic/2021-5/20/21052010379cb96e5a9aecd35a.jpg)
2019年11月注冊成立的甘肅坤之遠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注冊資金200萬,合作社成立之初種植結構單一,只有金銀花和飼料玉米,而正在起步階段的合作社去年給務工人員工資支出就達到18萬左右。談到合作社的發展,合作社負責人李坤幾多感慨,從最初的務工打零工到后來的跑運輸,他作為一個農民太懂得創業和創收的艱難。
![](/Files260/BeyondPic/2021-5/20/2105201037768f203e55f2f74d.jpg)
李坤告訴記者:“起初他發現種植金銀花市場好、效益好,于是便流轉了下龐村群眾的200畝土地開始嘗試種植金銀花,一年的時間,讓他沒想到的是去年產量達500多公斤,收益1萬多元。作為他發展種植的第一桶金,讓他看到了種植金銀花致富增收的希望。后來,他形成種植規模后,又發展養殖,注冊成立了甘肅坤之遠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在合作社帶動下,金銀花茶和綠殼雞蛋已經打出了自己的品牌,年創收達60萬元。
![](/Files260/BeyondPic/2021-5/20/2105201037324b42fb34e1b0ec.jpg)
“今年,我們繼續發揮龍頭企業的示范帶動作用,通過‘合作社+基地+農戶’種植發展模式,在去年種植200畝的基礎上,又增種了80畝,帶動附近40多名群眾實現就業,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同時,延伸產業鏈條,為群眾開出了產業發展與就業增收于一體的脫貧致富‘良方’,助力鄉村振興。”李坤說。
![](/Files260/BeyondPic/2021-5/20/2105201037f645ea1eeb8cc106.jpg)
據悉,木河鄉依托資源優勢,按照“鄉有創收渠道、村有致富產業、人有致富技能”的發展思路,加大富民產業培育,不斷擴寬群眾增收致富渠道。今后,將計劃以金銀花種植為切入點,謀劃建設中藥材種植產業示范基地,進一步擴大種植生產規模,努力走出一條科學化布局、集約化種植、精深化加工、品牌化營銷的發展新路子。
![](/Files260/BeyondPic/2021-5/20/2105201037e9d77eda1af822f0.jpg)
(天水在線編輯: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