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采訪走進大陽鎮見聞
(四)
易地搬遷搬出群眾美好生活
春暖花開,姹紫嫣紅。明澈湛藍的天空與干凈整潔的新農村交相輝映,唯美和諧的畫面令人心曠神怡,陶醉不已。茶余飯后,村民們漫步在造型別致的村文化廣場,或閑談、或下棋、或打球,一張張笑臉,洋溢著滿足與幸福。
近日,記者先后走進大陽鎮小楊、劉溝新村,映入眼簾的是寬敞平整的鄉村道路,一排排整潔美麗的二層小洋樓以及坐落齊整、干凈美觀的小四合院。這一幕幕變化無不展示著近幾年大陽鎮在脫貧攻堅政策支持下取得的喜人成果。
“我們搬到新農村已經好幾年了,這幾年的日子是越來越好了,以前我們住的地方環境很差,吃水困難、出門困難,自從搬到了新農村,住的比以前的土坯房寬敞多了,自來水也通到了家里,通到了廚房,尤其是改造的廁所,讓我們農村人跟城里人一樣了,我們的生活質量大大地提高了。”大陽鎮小楊新農村居民張紅霞高興地告訴記者。
近年來,大陽鎮大力開展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先后在河李、梁堡、中莊、劉溝、雙廟、東溝6村實施易地搬遷項目,相繼搬遷273戶1411人,2014年以來累計實施危房改造戶821戶3284人,并通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產業發展、就業培訓、教育醫療設施配套完善,以及水電等生活基礎設施的改進,不僅實現了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目標,而且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讓廣大群眾住得舒適又安心,使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不斷提升。
在采訪的路上,記者碰到了剛從合作社下工的村民馬秀花,她告訴記者:“孩子他爸出門打工去了,家里又有老人和正在讀書的孩子,我只能在家照顧老人,給孩子做飯。除了種幾畝地外,就在家閑著沒事干。之前因為住的地方遠,路也不好走,想在附近找個活干,也不方便。自從搬到新農村后,聽說鎮上有幾家合作社在找工人,我就去報了名。打工的地方離家也近,下班了,還能給孩子做飯。現在打工顧家兩不耽誤,還能賺錢補貼家用,真的很高興。”
大陽鎮負責人介紹,大陽鎮堅持“打特色牌、走生態路、開旅游局、建和諧鎮”的工作思路,立足當地資源稟賦,因地制宜選準產業發展方向,擴大產業發展規模,加快形成“一村一品”的鄉村特色產業發展格局,加大特色產業宣傳推介力度,拓寬特色產品銷售渠道,延長產業鏈條,實現產品效益最大化,為帶動農民增收、壯大村集體經濟、加快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提供有力保障。同時通過積極引進天水圣慈藥業有限公司,注冊成立張家川縣中藥材產業發展協會,依托雲臺山地域優勢和資源稟賦發展觀光旅游業,大力發展創新型特色種養殖業等,為村民就近提供就業創業平臺,幫助引導群眾持續增收,致富奔小康。
(天水在線編輯: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