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2021年是建黨100周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更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第一年。為接續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進一步宣傳弘揚脫貧攻堅精神,記錄展現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更好推進鄉村振興,從即日起,張家川縣融媒體中心所屬網站、“印象張家川”等媒體平臺將開設“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我們在行動”專欄,并派出全媒體采訪小組,深入張家川縣各鄉鎮、基層一線,聚焦項目建設、產業發展、美麗鄉村等當前重點工作,采寫更多“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報道,旨在激勵全縣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積極投身鄉村振興工作之中,為加快建設幸福美好新張家川而努力奮斗,以優異的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
![](/Files260/BeyondPic/2021-4/29/210429154828941421a2f806bf.jpg)
文化是鄉村的靈魂,是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張家川縣馬關鎮積極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打文化牌。如今,在馬關鎮的各個村,都建起了文化廣場,鄉村書屋、文化舞臺、健身器材等設施,整修了進村主次干道,基礎設施得到全面加強。老百姓的生產生活水平提高了,鄉風文明起來了,鄉村文化也“活”起來了,提振了群眾發家致富的精氣神。
![](/Files260/BeyondPic/2021-4/29/21042915480023f6808b4bc87d.jpg)
新時代的鄉村,是展示文化文明的舞臺。深入挖掘民俗文化,增強文化認同,兼容并蓄、和諧共生,形成了以南部回族聚居村體育運動和北部漢族聚居村廣場舞等文藝表演為主的“南體北藝”格局,成立了馬關鎮文化藝術協會,組織回漢群眾開展書畫交流和文藝匯演活動,促進民族交流融合,引導民間文化藝術發展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有的村里組建了秦腔自樂班,鄉親們不僅看得過癮,還參與即興表演;茶余飯后,男女老少三五成群,沿綠道散步,跳廣場舞健身。鄉親們的精神生活豐富起來了,村里熱鬧起來了,基層的文化味濃起來了。
![](/Files260/BeyondPic/2021-4/29/21042915489e8693b52368a48a.jpg)
振興先立志。文化振興,重在強信心、鼓干勁。馬關鎮利用當地群眾擅長搞建筑的優勢,成立建筑行業協會,培養鍛造一支過得硬、靠得住的農村帶頭人隊伍。帶領群眾苦干實干,既改變鄉村面貌,也改變精神面貌。并發揮基層黨員和退役軍人的先鋒引領作用,增強群眾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對鄉村振興的責任感。建成富有特色的馬關鎮歷史記憶館、新義等3個村史館和一批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教育基地。尤其是新義村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在全縣各個鄉鎮能夠獨樹一幟,建成以來接待省、市、縣各級部門領導及工作組參觀考察300余次。讓民族文化以直觀的實物形式得以傳承與保護,不斷惠及更多群眾、影響更多群眾、改變更多群眾。打造省級“文明村”1個,成功創建省級“文明鄉鎮”。
![](/Files260/BeyondPic/2021-4/29/21042915487786f56022341540.jpg)
文化也是生產力。面對互聯網帶來的新思維、新機遇,鼓勵村民學習電子商務、直播帶貨等技能,提高文化素質,提升文明素養,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引導村民學會運用新理念、新方法,找到發展新路,促進增收致富。保護農村文化資源,延續鄉村記憶,開展鄉村文藝創作,豐富文化產品。深入挖掘傳統文化價值,通過鄉村文化展示、農村才藝表演、體育比賽等活動,打造鄉村文化金品牌,實現傳統文化與鄉村旅游融合發展,激發鄉村蘊含的文化力量,助推鄉村振興。
![](/Files260/BeyondPic/2021-4/29/2104291548362bb0a6a4542869.jpg)
樹立先進典型,強化凝聚力。文化振興,要凝心鑄魂、傳播正能量。注重先進文化引領,創新鄉賢文化,弘揚善行義舉。建立起了“文明家庭”“最美馬關人”等先進典型評選表彰機制,大力舉辦“農民豐收節”,已開展“文明家庭”“最美馬關人”“最美退伍軍人”“脫貧之星”“民族團結先進家庭及個人”等評選表彰活動4屆,評選表彰各類先進典型305個。開展全民健身運動,讓群眾遠離牌桌酒桌,倡導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弘揚鄰里互助、孝老愛親、扶危濟困、樂于助人等傳統美德,結合新時代要求,倡導文明新風,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變成村民的自覺追求,打造鄉村文化高地。
![](/Files260/BeyondPic/2021-4/29/210429154865517621573cbaf4.jpg)
![](/Files260/BeyondPic/2021-4/29/210429154841d0e8821455846f.jpg)
(天水在線編輯:陶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