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采訪走進大陽鎮見聞
(二)
人居環境大改變 鄉村面貌換新顏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任務。近年來,大陽鎮結合實際、多措并舉,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強化基層基礎設施、建設和諧文明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按照“組織引導、群眾自愿”的原則,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在農村人居環境治理中的引領作用,扎實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打造優美人居環境,不斷提升鄉村“顏值”,進一步助力鄉村振興。
四月時節天氣逐漸回暖,記者走進大陽鎮河李村,一排排嶄新的房子鱗次櫛比,村委會廣場上健身器材整齊排列,垂柳下的長椅整齊劃一,門前新修的硬化路筆直通暢,房前屋后干凈整潔……這里是大陽鎮大力實施人居環境整治改善后村容村貌的一角。
大陽鎮河李村村民李風先說:“依托黨的好政策,在現任村班子的帶領下,這幾年我們河李村的變化很大,水泥硬化路通到了家門口,村里的環境衛生也大為改善,八大員每天都按時按點打掃,大家的自覺性也提高了很多,別人打掃了也能保持住,能有這樣好的變化還是要感謝黨的政策,對我們老百姓太好了”。
近幾年,大陽鎮累計發動群眾2800人次,開展環境衛生綜合整治288余場次,清理房前屋后、溝渠河道各類垃圾320余噸,拆除空心房316戶。群眾亂倒污水和亂扔垃圾等不文明行為也逐漸減少了,真正形成了人人參與農村環境整治、人人愛護環境的良好社會氛圍。
大陽鎮黨委副書記王蕓敏告訴記者:“近來,大陽鎮黨委、政府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結合起來,大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美麗鄉村建設工作,嚴格按照《大陽鎮全域無垃圾實施方案》和《大陽鎮全域無垃圾考核辦法》,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工作責任,先后建立了環境衛生集中整治劃區域包干責任制和巷長制,組建垃圾清掃清運隊人員400多名,對轄區內主要公路,通村主干道及溝渠河道劃段到村,劃段到人,努力打造成生態宜居、休閑宜業的美麗大陽。”
曾經坑坑洼洼的泥巴路,現如今已變成平整的水泥路;曾經雜物堆積的房前屋后,如今變得干凈整潔;曾經滿是柴草垛的道路兩旁,如今行道樹已經郁郁蔥蔥……走進大陽鎮,村莊環境變好了,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增強了。
據悉,近年來,大陽鎮結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村莊清潔行動和全域無垃圾治理工作的深入推進,不斷加強基礎建設和物資投入力度。投資2100萬元,為汪洋、陳陽、陽溝等13村硬化小巷道22.6萬平方米;投資625萬元,為汪洋、雙廟、寨子等12村安裝太陽路燈1245盞;投資460萬元,積極治理河李、太原、劉溝、小楊荒溝四處;投資512萬元,為河李、南山、東溝等6村修建護坡10處;投資451萬元,為東溝、劉山、汪洋、大陽等村修建便橋7座,徹底改善了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積極籌集資金,新采購更換環保垃圾桶1200個、配備專用垃圾清運車12輛、手推式垃圾車50輛,進一步加強各村環保設施和人員力量。修建行政村公廁24個,完成衛生廁所改造任務684座,正建397座。組織干部群眾,栽植油松、材柏等綠化苗木6500株,桑樹、榆樹5000余株,綠化荒山荒坡500畝,進一步提升了農村人居環境,實現了“路平、燈亮、面貌新”。
(天水在線編輯: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