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力繪就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嶄新畫卷
——張家川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工作綜述
![](/Files260/BeyondPic/2020-12/16/2012161626e8cbfa42c73b293f.jpg)
張家川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工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以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為使命,緊緊圍繞致力于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目標任務,把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成為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的大陣地,傳播黨的大政方針、為民利民惠民政策的大課堂,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大學校,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優秀傳統文化的大舞臺,開展鄉風文明建設的大平臺。
![](/Files260/BeyondPic/2020-12/16/20121616269f12828869234f8f.jpg)
推進三級聯動,繪就文明實踐“施工圖”。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全力支持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工作,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作為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重要載體設計部署,按照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任務標準,起草《張家川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實施方案》,經縣委常委會審定通過后予以印發。成立以縣委書記擔任主任、15個鄉鎮黨委書記擔任所長、255個行政村和7個社區支部書記擔任站長的全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工作領導格局。加強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實體建設進度,有效整合利用各類既有陣地資源,在張家川縣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二樓建成縣級層面的張家川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在15個鄉鎮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在7個社區和255個行政村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實現了張家川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任務的全覆蓋。
![](/Files260/BeyondPic/2020-12/16/20121616268b1364b586495aad.jpg)
多維整合資源,凝聚志愿服務合力。按照“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的主體力量是志愿者”的建設要求,著力構建“總隊+分隊+支隊”的縣、鄉(鎮)、村(社區)三級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伍,組建了“理論宣講、文體活動、技能培訓、新風培育、法律宣傳、政策培訓、教育服務”7支各具特色的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構建全覆蓋、分眾化、菜單式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模式。每支分隊由牽頭部門單位主要領導任隊長,負責組建隊伍、制定活動計劃,積極開展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今年5月30日舉行了張家川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志愿者服務隊”授旗儀式,為全縣7支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和15支鄉鎮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進行了授旗。積極動員全縣所有單位、人民團體,所有在職干部職工,各類志愿者在中國志愿服務網進行志愿團體和志愿者網上注冊登記工作,為全縣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順利開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截止目前,全縣在中國志愿服務網共注冊志愿團體342個,注冊志愿者10276人。積極引導社會志愿服務力量向農村延伸,組織機關黨員干部率先進基層實踐所、站開展利民惠民志愿服務,帶動各級各類文明單位的志愿服務隊與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結對共建。
![](/Files260/BeyondPic/2020-12/16/2012161626b484eb68c5162dd8.jpg)
充分拓展載體,增強活動平臺活力。按照“不另起爐灶,不新鋪攤子”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要求,整合利用鄉村記憶館、村級綜合文化中心等現有資源,著力推動人民群眾鄉土文化的認同感、歸屬感和自豪感的進一步提升。著力推進“三中心一平臺”融合,推動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縣融媒體中心、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與中宣部“學習強國”學習平臺互融互通,讓群眾通過“三中心一平臺”這個主陣地實現信息、資源、活動、學習共享。同時,縣融媒體中心開設專題專欄,積極運用政府網站、“印象張家川”客戶端、“張家川發布”“今日張家川”等微信公眾平臺、“今日張家川”電視節目、“張家川融媒”抖音號快手號等各類宣傳載體和新媒體平臺,綜合運用短視頻、海報、H5等多種形式,多渠道宣傳、廣視角報道、深層次解讀文明實踐重大活動、特色經驗,實現信息資源全縣互通共享,文明實踐活動網上網下同頻共振。
全面規范管理,健全活動運行機制。為加強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各類實踐活動正常開展,成立了由縣委宣傳部長擔任主任的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辦公室,負責統籌協調做好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各項工作任務。按照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有場所、有標識、有制度、有內容、有保障的建設要求,制作規范統一的標識并懸掛在所、站醒目位置;為做好日常活動開展,聚焦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開展新冠疫情防控、深化文明創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方面,研究制定了相關學習計劃,確保文明實踐活動取得實效。同時借助紅白理事會、村規民約等載體的約束作用,努力將各鄉鎮各行政村各社區的文明實踐所(站)建設成為推進移風易俗、提升人民群眾道德素養的重要陣地。
![](/Files260/BeyondPic/2020-12/16/2012161626929ade954a3daa27.jpg)
突出特色活動,積極宣講樹立新風。圍繞新時代文明實踐“五大”核心內容,充分發揮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工作職能作用,積極開展理論宣講、政策培訓、新風培育、技能培訓、文體活動、法律宣傳等各類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今年以來,共舉辦全國志愿服務信息系統業務培訓會1場次;組織開展“百人百課百講”“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宣講報告會”系列宣講活動40多場次;舉辦“中式烹飪”勞務品牌、畜牧科學養殖技術、農業實用技術等技能培訓100多期;為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制止餐飲浪費行為重要指示精神,引導廣大干部群眾、學生、餐飲經營者增強“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由縣委宣傳部牽頭,組織“新風培育”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開展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宣傳教育進鄉鎮、進農村、進校園、進餐廳“四進”活動50余場次,發放《張家川縣制止餐飲浪費倡導節儉新風倡議書》3000余份;疫情期間,先后積極組織志愿服務隊伍40個、志愿者3000余名,深入社區,開展宣傳引導、信息核查、重要點位值守和疫情監測等工作,以“四個結合”組織文明實踐志愿者積極開展網絡安全宣傳、消費政策宣講、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宣傳、文明交通勸導等志愿服務活動,用實際行動踐行爭做文明風尚的傳播者、移風易俗的推動者、健康生活的踐行者、專業防控的引領者及疫情防控的宣傳者,有效助推了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勝利。
![](/Files260/BeyondPic/2020-12/16/20121616266618ddd1381f2ca2.jpg)
凝聚志愿力量,豐富基層群眾生活。自試點工作開展以來堅持把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作為著眼點和著力點,著力推動以優質服務豐富基層群眾生活。今年以來,共開展紅色文藝輕騎兵送文化下鄉匯演12場;邀請組織縣內文藝志愿者、書法家為貧困戶書寫勵志書畫作品100余幅;全力打造“愛心發屋”鄉村全覆蓋工程,通過上門服務,讓老年人、五保戶、殘疾人等行動不便農村群眾的“理頭難”問題得到解決;“3·5”學雷鋒日和“全民義務植樹”活動期間,組織各單位分包社區(村)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為建設生態文明、環境秀美張家川貢獻力量;在勞動節和青年節之際,組織100多名志愿者開展了以“創建文明、你我同行”為主題的五四青年節志愿服務活動,對轄區內綠化帶、人行道、電線桿、墻皮等衛生死角、亂張貼等衛生問題進行全面清理,在重陽節等傳統節日,走訪慰問高齡老人,弘揚敬老孝親傳統文化。
![](/Files260/BeyondPic/2020-12/16/2012161626ea8371ddd36a75f4.jpg)
凝聚榜樣力量,培育踐行主流價值。為進一步唱響主旋律、發出好聲音、凝聚正能量,用榜樣的力量激發全縣廣大干部群眾的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的熱情,在全縣范圍內開展了“優秀志愿者”“最美志愿者”等宣傳評選活動。今年縣上評選表彰了“張家川好人”,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進一步弘揚正能量。6月,張家川鎮政府志愿服務隊等4個志愿服務組織被市文明委授予“天水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優秀志愿組織”榮譽稱號、張家川縣疾控中心毛旭斌等4名同志被市文明委授予“天水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優秀志愿者”榮譽稱號;9月,馬鹿鎮大灘村益發養殖合作社理事長馬義思麻被縣委、縣政府授予“最美志愿者”。12月,積極推薦了一批志愿者先進個人、集體和優秀項目,進一步嘉獎優秀志愿者,引導全社會參加重視禮遇志愿者,志愿者“紅”成為張家川一道靚麗的風景。
![](/Files260/BeyondPic/2020-12/16/2012161626237983cb187cfbb8.png)
(天水在線編輯: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