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2020年是決勝全面小康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實現偉大目標,邁向新征程的開始。為記錄好、呈現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壯舉和“十三五”期間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取得的成就。從即日起,張家川縣融媒體中心所屬網站、“印象張家川”客戶端等各媒體平臺將開設《回眸“十三五” 喜看新變化》專欄,講述我們身邊發生的巨大變化,充分展現張家川兒女不懈奮斗的精神風貌,進一步激勵全縣干部群眾砥礪奮進、頑強拼搏,繼續為建設幸福美好張家川而努力奮斗。
![](/Files260/BeyondPic/2020-11/19/2011191652bbc365f9ff7b5f82.jpg)
勞動力輸轉6.88萬人,人才隊伍擴充至3.2萬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19.18萬人,勞動人口培訓后就業率達85.39%,勞動合同簽訂率達100%······一組組數據,見證著張家川縣“十三五”以來人社事業發展所取得的輝煌成就。
民有所盼,政有所為。“十三五”期間,張家川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人才隊伍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社會保障體系日漸完善,勞動就業工作成效明顯,和諧勞動關系逐步建立,各項工作齊頭并進,共同發展,為全縣社會穩定和各項事業健康發展發揮了兜底作用。
![](/Files260/BeyondPic/2020-11/19/20111916525e7022f1abd3f485.jpg)
這五年,勞務經濟不斷發展壯大。堅持把勞務輸出作為解決“三農”問題和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舉措來抓,多渠道組織勞動力輸轉,積極開展勞務技能培訓,發展扶貧車間吸納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就業,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應。2020年末,全縣勞動力總量預計為8.12萬人,輸轉6.88萬人,其中,有組織輸轉4.57萬人,創勞務收入20億元,人均年收入3.5萬元;勞務技能培訓1.05萬人,其中,勞務部門培訓3700人,輸入地培訓4500人,其他部門培訓2300人。
![](/Files260/BeyondPic/2020-11/19/201119165233c3994de962c1db.jpg)
這五年,人才隊伍建設不斷加強。深入貫徹落實“人才興國”戰略,推進人才體制機制改革,實施高端人才引進工程,搭建人才鍛煉使用平臺,優化人才服務發展環境,人才隊伍不斷發展壯大。2020年末,全縣各類人才預計達到3.2萬人,其中:黨政人才2780人,企業經營管理人才502人,專業技術人才5586人,農村實用人才20658人,其他人才2586人,人才智力支撐作用逐步彰顯。
![](/Files260/BeyondPic/2020-11/19/20111916520fff69e8ec20320e.jpg)
這五年,社會保障體系密實穩健。扎實推進社會保障體制機制改革,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成。2020年末,企業職工養老保險應參保人數預計達3751人,參保率達100%,養老保險基數預計達1.3924億元,養老保險費收繳率達81.44%。失業保險應參保人數預計達4700人,參保率100%,失業保險繳費基數預計達1.7447億元,失業保險費收繳率達61%。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預計參保19.18萬人,參保率96.1%。機關事業養老保險預計應參保人數9182人,參保率100%。社會保險工作實現了擴面參保、繳費全覆蓋,應保盡保。
![](/Files260/BeyondPic/2020-11/19/2011191652e92817095b8f1042.jpg)
這五年,勞動關系總體和諧穩定。堅持把源頭防控工作放在首位,切實加強勞動關系管理,嚴格落實勞動用工登記和勞動合同備案制度,加強監察執法力度,創新監察執法方式,實現由“事后查處”向“事前預防”根本性轉變。全縣農民工工資支付保障制度基本建立,勞動用工管理制度逐步規范,“隴明公”系統錄入工作達到了全覆蓋,勞動者合法權益得到有效維護。2020年末,勞動合同簽訂率預計達100%,集體合同簽訂率預計達100%,累計收繳工資保證金預計達1300萬元。和諧勞動關系逐步形成,張家川大地處處暖流涌動。
![](/Files260/BeyondPic/2020-11/19/2011191652bd3e5ad10e0c3321.jpg)
這五年,勞動就業創業效果明顯。堅持把促進充分就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目標,把穩定和擴大就業作為經濟運行合理區間的下限,健全經濟發展與就業增長聯動機制,將市場就業導向、經濟轉型升級需求和勞動者就業創業意愿有機結合起來,促進就業與產業轉型升級、新型城鎮化、信息化等發展戰略的良性互動、深度融合。2020年末,城鎮總人口預計達2.354萬人,勞動力總量預計達1.4595萬人,當年實現就業2647人,城鎮失業人員總數為581人,失業率控制在3.98%以內,技能培訓2600人,培訓后就業率達85.39%。創業帶動就業效果顯現,張家川大地處處生機盎然。
![](/Files260/BeyondPic/2020-11/19/20111916535e1c3edc5259b606.jpg)
“十三五”這五年,人社工作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統籌做好各項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取得顯著成就。展望未來,張家川人民對于享受“幸福提速”的企盼,將繪制在“十四五”人社事業發展嶄新畫卷上…
“十四五”期間,張家川縣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民生為本、人才優先工作主線,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人才優先發展戰略,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和工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構建更加和諧穩定勞動關系,努力提升人社領域基本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努力滿足張家川縣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Files260/BeyondPic/2020-11/19/2011191653b55eda1f4d11d926.jpg)
勞務經濟更加壯大。實施品牌帶動戰略,以清真餐飲業全面轉型升級為目標,引領和創造市場需求,提升清真餐飲業的品質和層次,不斷提高張家川清真餐飲品牌附加值和競爭力。建立與輸入地勞務對接機制,積極培育市場化勞務中介機構,不斷發展壯大勞務產業,建立一支長期、穩定就業的勞務大軍,實現勞務收入穩定增長。
![](/Files260/BeyondPic/2020-11/19/20111916533124cb1eb6ab868c.jpg)
城鄉就業更加充分。深入實施就業創業戰略,貫徹實施“勞動者自主創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和鼓勵創業”的就業方針,著力推動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實施大學生就業促進計劃和創業引領計劃,促進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青年就業,統籌做好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鄉就業困難人員的就業。加強公共就業服務標準化、信息化、品牌化建設,廣泛開展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活動,完善覆蓋城鄉的公共就業創業服務體系。
![](/Files260/BeyondPic/2020-11/19/20111916538d8640b2a13fbb8f.jpg)
人才隊伍建設更加健全。統籌推進城鄉人力資源開發,進一步加強人才培養、評價、選拔、使用、流動,增強人力資源保障,加快建設素質良好、結構合理、發展均衡、優勢明顯的人力資源隊伍。人才整體素質全面提升,高學歷、高職稱人才比例明顯增大,人才的綜合競爭力不斷增強;人才結構逐步優化,高層次人才、緊缺急需人才數量明顯增加,人才的行業、產業分布相對合理;工作機制不斷完善,人才政策體系形成和完善,建立健全協調高效的人才工作新機制。逐步提高基層專業技術崗位結構比例,鼓勵年輕有為的專業技術人才扎根農村基層一線,基本保證城區和農村的專業技術人才結構趨于平衡。
![](/Files260/BeyondPic/2020-11/19/2011191653b9c1a49be242f362.jpg)
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完善。以實現社會保障全覆蓋、保基本為優先目標,擴大社會保障覆蓋范圍,穩步提高各項社會保障待遇標準。強化政策宣傳,以養老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為重點,不斷擴大社保覆蓋面,努力實現全民參保。推進、完善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大力推進城鄉統籌,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養老制度。創新工傷預防制度,加大對工傷事故頻發、高發和高危行業的安全生產監控力度。
![](/Files260/BeyondPic/2020-11/19/20111916532cd4070f2effd863.jpg)
勞動關系更加和諧。健全勞動合同備案制度,完善集體協商和集體合同制度,嚴格制度執行,加大監察執法力度,促進勞動人事爭議案件得到及時有效處理。勞動保障監察執法體系更加完善,建立勞動保障守法誠信“黑名單”和聯合懲戒制度,引導用人單位自覺遵守勞動保障法律法規,強力推動勞動保障監察“兩網化”建設,形成全方位覆蓋、全過程監控的勞動保障監察工作機制,勞動者權益得到有效維護。
![](/Files260/BeyondPic/2020-11/19/20111916537a58744b18064b70.jpg)
城鄉公共服務更加優化。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基本公共服務機構更加健全、設施設備更加完善、信息網絡互聯互通、服務流程科學規范、服務隊伍素質優良、服務水平顯著提高,建立“互聯網+人社”平臺,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規范、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務。
(天水在線編輯: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