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60/BeyondPic/2020-11/12/20111109006daeb6c4622e37e6.jpg)
在張家川縣張棉鄉先馬村,每當談及村里的張書記,村民們都會豎起大拇指稱贊。2019年3月,張志博主動放棄鄉政府安穩的生活環境,經組織批準,下派到先馬村擔任村黨支部書記。身為一名鄉鎮干部,下派以來張志博克服村里工作的種種困難,勇于擔當、甘于奉獻,憑借無窮的熱情和堅定的信念,認真履行好作為當家人的職責,用青春譜寫出一曲干群魚水情深的深情篇章。
![](/Files260/BeyondPic/2020-11/12/2011110900d11f00d8935ca03b.jpg)
體民情紓民困
先馬村地處張棉鄉東南部,山大溝深,自然條件嚴酷。全村共有七個村民小組,六個自然村,217戶1211人,是一個回漢雜居的小山村。2013年以來,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70戶394人,估計年底全部實現穩定脫貧。群眾主要收入以務工和種養殖為主,2019年底,全村人均純收入6012元。
![](/Files260/BeyondPic/2020-11/12/2011110901e581a84823d2c289.jpg)
張志博出生在農村,每每回憶起他的少年時光,是這方熱土養育了他。多年以后,他沒有忘記給予他生命的土地,沒有忘記父老鄉親那憨厚而淳樸的笑容,他的根在農村,他的血脈里已經深深刻上了土地的烙印。
![](/Files260/BeyondPic/2020-11/12/20111109009652013c6fb13c69.jpg)
進了百家門,才能訪百家情,訪了百家情,才了解百家愁。張志博雖然出生在農村,但對于陌生的先馬村,他決定還是從熟悉情況開始。張志博了解到村民大多白天在外干活,就利用早中晚的空隙到村民家里,用最樸實的語言與鄉親們攀談,用最地道的手藝為村民干農活。喂牛、鍘草、種莊稼他樣樣在行。來到先馬村兩年多來,他早已將自己當作村里的一份子,鄉親們也從不把他當外人,家中有什么事都愿意和他說。他常常到村民家中和他們聊家常,在彼此的了解中慢慢建立相互信任,現在每個村民的名字和家中的情況他都了然于心。很快,他和鄉親們打成一片,而這個鄉上來的干部也贏得了全村人的喜愛與尊敬。
![](/Files260/BeyondPic/2020-11/12/20111109008b97647f3bf7ce96.jpg)
兩年多來,張志博走遍了先馬村的溝溝岔岔,跑遍田間地頭、牛圈羊舍,訪民情、聽民聲,記不清踩過多少泥濘路,更數不清腿上劃出多少道血痕,有時進村入戶一談就談到深夜,第二天一早又投入到新的一天工作當中。村民們逐漸明白黨的政策,脫貧的熱情也逐漸高漲,和張志博交了朋友的村民時不時會向這位村書記吐露自己的心聲,張志博也是耐心講解國家精準扶貧政策,并鼓勵村民不要光靠國家扶持,自己也要振作起來。在他的感召下,漸漸地,有的村民也會主動請求幫扶,積極勞動脫貧。
![](/Files260/BeyondPic/2020-11/12/20111109001e33491066c1c67a.jpg)
辦實事解難題
在先馬村,哪里有困難群眾,張志博的身影就會出現在哪里。他第一次走進五保戶魏換有的家就震驚了。家里沒有一件像樣的家具,只有一個土炕和一個已經看不出顏色的衣柜。在仔細了解了老人的狀況后,張志博給予了老人極大的關懷和幫助。每過一段時間,都要打電話問問情況,都要在走村入戶開展工作時去看望,給老人送油送米、衣服被褥。聽到老人身體不好,詢問詳細病情后,抽空給他送藥,并一一教他怎么服用。還經常幫助老人打掃家庭環境衛生,幫助改善其生活環境!拔掖蛐牡桌锔兄x張書記,他像我的親人一樣關心照顧我,幫我干家務,為我辦理醫保手續,問寒問暖,我感覺自己的心都是暖暖的。”魏換有老人的眼中,全是滿滿的感動與感激。
![](/Files260/BeyondPic/2020-11/12/2011110900511a6858e71a8d9c.jpg)
抓黨建促脫貧
張志博深知,抓住“黨建”這個牛鼻子,才能事半功倍地促脫貧。到任后,張志博始終不忘村黨支部書記職責,嚴格按照“三會一課”要求,組織黨員開展各類政治生活,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詳細向黨員群眾解讀中央和各級各類惠農政策,有效將廣大黨員群眾凝聚在村黨支部周圍,把村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發揮出來,把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發揮出來。在張志博和村班子成員努力下,先馬村黨支部煥發出別樣的生機,找到了貧窮的癥結所在,并制定了村級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方案。
![](/Files260/BeyondPic/2020-11/12/20111109016b5649b679a1307e.jpg)
多年來,東奔西跑、日曬雨淋,張志博和先馬村村兩委一班人變得越來越“土”,而先馬村卻變得越來越美。談起張志博,村上的老黨員丁世海豎起大拇指:“我們的村書記肯吃苦、有擔當,是村里發展、村民增收致富的引路人! ”
![](/Files260/BeyondPic/2020-11/12/2011110901bee10e530472c5f2.jpg)
產業是發展的根基,產業扶貧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也是增強貧困地區造血功能、幫助群眾就地就業的長遠之計。在反復考查論證之后,考慮到項目初期資金少、經驗少,張志博與村兩委班子決定先搞周期短、見效快、風險低的項目。村上先后組織成立了張家川縣思齊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專業合作社2個,建立烏龍頭種植示范點和養鹿場各一處。張家川縣思齊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于2019年4月引進種植烏龍頭200畝,2020年4月種植飼料玉米200畝,2020年5月引進長春市雙陽區中國梅花鹿之鄉長龍鹿業有限責任公司梅花鹿20只。通過與長龍鹿業的合作交流,實現了梅花鹿養殖、生產、銷售一條龍的服務體系,合作社所產鹿茸,鹿茸血酒,鹿茸酒得到客戶的認可及贊譽。合作社帶動貧困戶70戶,為貧困戶每年分紅達四萬多元。通過“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引導本村致富帶頭人帶動村民共同致富,讓村里的經濟活起來。
![](/Files260/BeyondPic/2020-11/12/2011110901dc5c739441df2515.jpg)
“我們合作社能不斷發展壯大,全靠村黨支部和張志博書記的關心幫助!睆埣掖ǹh思齊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法人魏立剛說,“好政策、好干部讓他家脫離了貧困,他也想回饋社會,帶動更多村民一起搞養殖,讓村里更多人脫貧致富,過上好日子!
![](/Files260/BeyondPic/2020-11/12/2011110901490d8b6238e5df4f.jpg)
踐初心 促民生
任職以來,張志博多方協調爭取,先后實施了先馬村村內道路硬化,銜接協調修建村內主要道路護坡一處,修建村級公共衛生廁所一座;爭取村集體經濟發展項目資金50萬元,組織開展村集體經濟建設項目1個,扎實落實抓黨建促脫貧工作職責,實現脫貧人口13戶85人。
![](/Files260/BeyondPic/2020-11/12/2011110901ef3b7077a09b71b5.jpg)
“以前道路沒有硬化前,每到下雨天,出村的道路坑坑洼洼,肥料都拉不回來,莊稼上不了肥。我們種的洋芋、玉米等農產品也很難拿出去賣。” 先馬村群眾馬新凍對記者說:“現在好了,道路比以前好多了,運送農產品省時又省力,我對我們村發生的變化非常高興,脫貧致富我也更有信心了,非常感謝我們的好書記張志博!
![](/Files260/BeyondPic/2020-11/12/20111109014720647cd3924a95.jpg)
村上基礎設施日益完善,村容村貌更加優美,一件件惠民好事得到了落實,笑容掛在了群眾的臉上。身為一村的當家人,張志博認群眾為衣食父母,敬百姓如親人,和廣大村民打成一片,村民們都夸他是最好的當家人,是群眾的主心骨。“我是一名黨員,是鄉親們認可我,我才能在這個位置上,只有真正解決鄉親們的困難,真正為鄉親們服務,我才能無愧于一名共產黨員的稱號。”張志博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
![](/Files260/BeyondPic/2020-11/12/2011110901d99a9c81ea2766b2.jpg)
欲問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風雨瀟瀟,F在先馬村流行一句話:“有事就找張書記”。
(天水在線編輯: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