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57/BeyondPic/2019-2/11/1902112120863297f1913ebace.jpg)
2月10日晚十點,湖南衛視《天天向上》欄目播出文化寶藏推薦人陳翔向電視觀眾推介家鄉天水的文化大餐,其中張家川“花兒”作為一項表演節目濃情上演。張家川縣文化館職工馬菊萍和張家川鎮中學教師馬小軍在節目現場演唱了花兒曲目《五更月》、《喝涼水》、《十對花》,精彩的表演和動聽的音樂旋律贏得了現場觀眾的陣陣掌聲,兩位選手介紹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張家川花兒的發展傳承情況。
![](/Files257/BeyondPic/2019-2/11/1902112120fd3ebf0fbf7d5bc4.jpg)
馬小軍接受筆者采訪時激動地說在節目播出前,他和馬菊萍心里還是很忐忑,因為在節目錄制現場要即興發揮清唱,幸虧她倆平時就對唱排練,因此配合默契,完整地完成了表演。昨天晚上播出后,他收到了很多親朋好友的微信以及短信祝福,他們看到張家川花兒上了湖南衛視,都感覺到驕傲自豪。其中一位在山東工作的張家川老鄉發來祝福微信這樣說,張家川“花兒”上湖南衛視,讓全國觀眾了解了美麗的張家川。當他在電視上聽到家鄉的聲音時,是那么的親切熟悉,他感動地流淚了。天水市曲藝家協會主席王海生則說,張家川“花兒”魅力無限,希望張家川“花兒”聲音越唱越遠。
![](/Files257/BeyondPic/2019-2/11/19021121200ff1548f6a5d8f70.jpg)
據了解,“花兒”是主要流布于我國西北地區回族聚居區的一個民歌品種。在張家川更是歷史悠久,深受喜愛廣為流傳。據《張家川縣志》記載,元明時期,張家川花兒在當地流傳。到了清時期,有大批的回族遷入,形成了一個以回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聚居區,各種文化的不斷融合,為張家川花兒的盛行奠定了基礎,使花兒演唱達到了鼎盛的階段。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后,民間文化重新被搶救和保護,使花兒的傳唱復蘇,,使張家川花兒得以薪火相傳,延續至今。2014年,張家川“花兒”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天水在線編輯:陶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