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18】舉精神之旗 立精神支柱 建精神家園
——張家川縣2018年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花繁果碩
開欄語:過去的一年,張家川縣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重要講話和“八個著力”重要指示精神,團結帶領全縣人民,協調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全縣綜合實力穩步提升,脫貧攻堅成效顯著,生態環境逐步改善,深化改革全面推進,基礎設施不斷改善,民生保障明顯加強。即日起,張家川縣新聞中心、“張家川發布”將推出《回眸2018》系列報道,以文字、圖表、數據、照片等多種形式,全方位展現2018年全縣各項工作的新思路、新舉措、新成果、新經驗,全面反映經濟社會發展給人民群眾帶來的巨大變化,進一步激勵全縣上下為譜寫張家川縣發展濃墨重彩的歷史篇章、開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嶄新局面建功立業。
新時代,號角響亮;新征程,催人奮進。
回望過去的一年,張家川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視察甘肅重要講話和“八個著力”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貫徹落實全國和全省、全市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精神,全縣宣傳思想文化戰線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自覺擔負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各項工作扎實推進、亮點紛呈,為張家川縣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強大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文化滋養。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理論是實踐的指南。
思想引領——堅定理想信念,理論武裝更扎實
加強制度建設,堅持把中心組學習作為一項嚴肅的政治任務常抓不懈,制定下發了《中共張家川縣委理論學習中心組2018年度學習安排意見》,確定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國“兩會”精神等8個學習專題,推薦學習篇目50余篇,全縣黨委(黨組)中心組學習內容和目標任務進一步明確。制定下發了《中共張家川縣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辦法》,明確了全縣各級黨委(黨組)中心組組成人員,對學習的時間次數、內容形式、計劃安排、組織實施、學用結合等方面進行了完善和細化,全縣各級黨委(黨組)中心組進一步規范。建立了中心組學習考勤制度,將中心組成員學習情況作為領導干部民主生活會和述職的重要內容。建立了中心組學習檔案管理制度,對學習文件、學習計劃、考勤紀律、發言記錄等材料,實行統一歸檔保存,制度化、規范化建設進一步加強。修訂完善了《中共張家川縣委中心組會前學法制度》,縣委常委會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手段履行職責的能力進一步加強。突出政治學習,始終堅持把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堅持把政治學習作為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實“四個意識”的重中之重,持之以恒推進。堅持以上率下、示范帶動,2018年縣委中心組開展集體學習18次,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開展專題學習研討4次,撰寫專題研討材料200余篇,中心組成員參學率98%以上。豐富學習載體,舉辦各類理論宣講活動30余場(次),理論宣講延伸到農村、企業、社區。依托全市“百人百課百講”工作。印發了《關于組織開展“百人百課百講”系列宣講活動的通知》,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立張家川縣委宣講組,深入鄉(鎮)、街道(社區)、村(組)、企業、學校通過舉辦輔導報告會、專題研討會、座談交流會、面對面對談等多種形式作專題宣講輔導30余場(次)。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及時轉發新華社、人民日報重要時間節點的重要文章300余篇(條),引導全縣上下把學習成果轉化為實際工作的本領和推動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
意識引領——加強陣地管理,主體主任更明確
嚴格落實黨委(黨組)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委關于黨委(黨組)意識形態責任制的《實施辦法》和《實施細則》,落實全省意識形態工作十大工作機制,把意識形態工作作為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安排部署,進一步樹牢和踐行“四個意識”,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自覺,更加主動地將意識形態工作牢牢抓在手上。2018年縣委常委會專題研究宣傳思想和意識形態工作4次,縣委中心組學習意識形態工作相關文件精神6次,縣委書記就意識形態工作作出批示4次。加強意識形態領域陣地管理,始終堅持黨管媒體原則,嚴格落實“誰主管誰負責”和屬地管理原則,切實維護好民族地區意識形態安全。嚴格管控好各類宣傳文化陣地,深入開展了“清源”“固邊”“凈網”“秋風”“護苗”和校園周邊專項治理等六大專項行動,不斷加強對文化市場、廣播影視、小報小刊、講座論壇、各類培訓班等內容的管理,切實營造“看好自己的門、管好自己的人”的意識形態工作氛圍。加強對全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勵志示范教育基地、圖書館、博物館、展覽館、文化交流中心等文化陣地的管理。建立健全“聯動機制”,縣文廣局文化綜合執法大隊會同縣工商、公安、消防、環保、安監等部門在全縣范圍內聯合開展文化市場專項整治行動,“聯合執法”經常化常態化形成。切實維護網絡意識形態安全,印發了《關于做好網絡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督促縣直各部門和15個鄉鎮對轄區內論壇、貼吧、微博、微信等賬戶進行了自查,督促成立本單位網絡安全工作領導小組,形成了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工作人員負責落實的工作格局,網絡輿論生態不斷改善。充分利用縣政府門戶網站、“張家川發布”等平臺,發揮網評員、通訊員等優勢,網絡意識形態領域正面引導能力不斷加強。與16家縣公安機關備案的商業網站簽訂了互聯網自律承諾書,重大時間節點及時對網站負責人約談3次。縣委外宣辦、縣網監大隊實行24小時值班制,針對敏感時段、重點領域,嚴格落實網上輿情監看工作機制,提升網絡安全保護能力和水平,及時和預防處置網絡安全事件。修訂完善《張家川縣網絡和信息安全應急預案》,嚴格落實網上輿情監看值班制度,形成縣鄉兩級同步監看工作模式,進一步擴大輿情監看范圍,及時發現處置網上涉張輿情,探索建立輿情嚴控倒查機制,約談追責,共同參與輿情引導。組織網評員集中開展網絡評論,配合省、市委宣傳部開展網絡評論演練5次,網評工作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水平進一步提高。2018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活動期間,邀請360公司網絡專家開展了網絡安全知識專題講座及培訓工作,有效提升了網評員隊伍素質和縣鄉兩級網絡安全防御能力。
輿論引領——壯大主流輿論,發展氛圍更濃烈
主題宣傳形式多樣,認真組織實施黨的十九大主題宣傳,開設“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組織縣電視臺、縣新聞中心統籌運用多種宣傳手段,深入闡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豐富內涵和精神實質,大力宣傳全縣上下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重要講話和“八個著力”重要指示的具體舉措和實際行動。聚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一號工程”,開設“精準扶貧這一年”“三年決戰奔小康”“富民產業”等專題專欄,大力宣傳在脫貧致富路上取得的成效,涌現出的扶貧工作先進典型。截止年底,縣政府網站《今日視點》欄目共發稿1390余篇(條),為全縣營造加快發展、脫貧攻堅的良好輿論氛圍。成就宣傳成效顯著,以“改革開放40周年”為主題,開設“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改革開放40年”專欄,宣傳張家川縣改革開放40年取得的輝煌成就,唱響民族團結繁榮發展主旋律。舉辦了“張家川縣隆重舉辦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暨民族團結示范縣創建文藝晚會”“張家川縣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書畫展,讓全縣群眾共享文化發展成果,凝聚了人心、提振了精神。舉辦張家川縣改革開放40周年成就展,用展板的形式全面展示全縣改革開放40年來在黨的建設、經濟發展、項目發展、精準扶貧等方面取得的顯著成就。形象宣傳反響強烈,積極主動融入全省全市外宣格局,加強與甘肅日報、甘肅電視臺、每日甘肅網、天水日報、天水電視臺等重點新聞媒體網站之間的聯系交流。加大重點稿件的上推力度,止目前,在省、市媒體刊發各類宣傳稿件400余篇(條)。利用“張家川發布”微博、微信公眾號,全力開展對外宣傳推介工作,“張家川發布”實現工作日每天1期的推送模式,共刊發253余期。依托天水市伏羲文化旅游節,成功舉辦了以“浩蕩大關山 美麗張家川”為主題,以第三屆張家川“花兒”歌手大賽、“舌尖上的民族美食”文化展示(長廊)體驗等12項活動為主要內容的張家川縣第二屆(2018)關山文化旅游節,充分展示我縣豐富多彩的自然資源、深厚的歷史文化資源和濃郁的民族特色文化。組織拍攝制作關山風光形象片,編輯出版《張家川縣2017年新聞圖冊》。參閱張家川縣委宣傳部1953年油印本《宣傳志(1953—1989)》一書的珍貴史料的基礎上,編輯出版張家川縣《宣傳志(1990—2017)》。該志書記述了張家川縣委宣傳部1990至2017年近28年來全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發展歷程,分9章35節,采用序、述、記、志、圖、表、錄等體裁表述,史料可靠,圖文互襯,全書25萬余字,插圖60幅,基本反映了全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28年走過的光輝歷程,從一個側面再現了張家川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風貌。目前,該志已于年底出版發行。
道德引領——注重道德涵養,社會風尚更文明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實踐進一步深化。制定印發了《進一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施方案》(張宣發〔2018〕19號),積極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普及活動、弘揚傳統優秀傳統文化系列活動、先進典型學習宣傳活動等八大活動,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地生根,落細落小落實。充分利用縣體育中心、張家川鎮東城社區等一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示范點,廣泛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促進實踐養成。在全縣49個預脫貧村和縣城周邊重點區域打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示范點,印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年畫1萬張,提倡節儉持家、勤勞致富的優良傳統,培育健康生活方式,推動鄉風民風美起來。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深入開展。召開了張家川縣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暨命名表彰大會,對126個縣級文明單位、文明村,文明鄉鎮,文明校園、文明家庭進行了命名表彰,真正達到了突出榜樣的力量,點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傳播正能量的目的。加強對各級各類文明單位的測評考核和動態管理,扎實推進文明程度指數測評工作和省、市級各類文明單位驗收復查工作,省級文明縣城創建氛圍日漸濃厚。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成效顯著。以縣委、縣政府文件印發了《張家川縣治理高價彩禮推動移風易俗實施方案》,成立了張家川縣治理高價彩禮領導小組,對相關費用作出區域限定,群眾婚嫁觀念明顯好轉,農村鄉風文明顯著提升。召開了張家川縣紅白理事會培訓會,對全縣全縣255個行政村和7個社區紅白理事會理事長、副理事長進行了業務培訓,村民自治作用進一步發揮。印發了《張家川縣精神扶貧實施方案》,明確了工作任務、牽頭單位、責任單位,成立了縣委書記任組長的張家川縣精神扶貧工作領導小組,不斷消除困難群眾“等靠要”思想,進一步增強脫貧攻堅內生動力,切實提高精準扶貧質量和水平。開展“勤勞致富 脫貧光榮”理論宣講30余場(次),第一書記講做法,農業特派員講技術,機關干部講改革,進一步激發廣大干部群眾脫貧信心。公民文明素質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持續推進。持續開展六大文明行動(文明禮儀、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文明勸導、文明上網),積極營造講文明、樹公德、守秩序、樹新風的良好社會風尚。繼續做好中央、省、市級各類先進典型的挖掘推薦和縣級典型人物選樹工作、“時代楷模”、甘肅省“最美人物”“隴人驕子”和天水市“最美天水人”、天水好人參評推薦工作有序開展。發揮文明村鎮創建在推動精神扶貧中的輻射帶動作用,補足精準扶貧中的“精神短板”,促進鄉風文明建設。積極組織開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教育實踐活動,開展“新時代好少年”學習宣傳和“爭做美德少年”“童心向黨”“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實踐活動。持續推動凈化社會文化環境工作常態化,加大校園周邊環境治理力度,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環境。
文化引領——對接基層需求,文化發展更惠民
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夯實,完成了15個鄉鎮綜合文化站三級以上定級達標,進一步增強了鄉鎮綜合文化站的運行活力。縣財政安排360萬元扶貧專項資金,提升完善了47個預脫貧村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鄉村舞臺)各項考核指標。爭取省廣電網絡公司投資3400萬元,完成了255個行政村數字電視網絡全覆蓋(寬帶鄉村)工程。總投資400萬元的中央廣播電視無線數字化覆蓋二期工程馬鹿鎮小嶺子梁轉播臺和馬關鎮新義梁轉播臺建設基本完成。建成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3個,鄉村記憶館15個,農村固定放映點3個,提升完善農家書屋272家,創建村級文化文體社團269個,鄉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夯實。文化惠民活動持續深入,配合甘肅省隴原“紅色文藝輕騎兵”演出15場,實現鄉鎮演出全覆蓋。舉辦了張家川縣第二屆“花兒”歌手大獎賽、“傳承歷史 保護環境”紙漿畫制作、“4.23世界讀書日”等主題文化交流和全民閱讀活動等30余場。開展了“優秀農家書屋”“耕讀人家”“農民讀書明星”“優秀農家書屋管理員”評選活動,縣文化廣播影視局榮獲全市農家書屋管理工作先進單位稱號,連五鄉張家村、張棉鄉上蔣村2個村級農家書屋分別被省新聞出版廣電局評為五星級和四星級農家書屋。啟動了農村電影扶貧放映季活動,放映電影800場(次),觀影人次達4000余人(次)。成功舉辦張家川縣第一屆廣場舞大賽和張家川縣迎新年讀書朗誦比賽暨系列文藝展演頒獎晚會。舉辦了《河峪頌》東漢摩崖石刻研討會,張家川縣《河峪頌》與成縣《西狹頌》并稱為甘肅漢代石刻“南北二頌”的共識在學術界初步形成,有力推動了《河峪頌》的研究保護,并為該漢碑躋身“漢四頌”打下了良好基礎。舉辦了“翰墨華章—清水縣與張家川縣館藏書畫精品交流展暨水煙壺展覽”活動。召開了張家川縣首屆文化創意產品設計大賽,共收集到參賽作品144件(組),召開了品審會和頒獎晚會,對39件作品進行了表彰,進一步激發了全縣文藝人才創作熱情。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不斷加強,編制完成了總投資600多萬元的馬家塬遺址安防工程設計方案,并通過了評審。以文化遺產“歷史再現”工程為載體,建設了張棉驛驛站記憶館和馬鹿關隴風物記憶館。張家川縣河峪摩崖石刻和宣化岡成功入選甘肅省第八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加大可移動文物普查力度,縣博物館獲得甘肅省第一次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先進集體稱號。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張家川“小兒錦”和皮毛制作技藝成功入圍第四批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