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生動闡釋與廣泛傳播,從10月8日開始,張家川縣各鄉鎮、各部門紛紛組織廣大黨員干部認真收看了《百家講壇》特別節目《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為確保學深學透,各鄉鎮、各部門還組織黨員干部利用10月份“主題黨日”活動積極開展大討論活動,深刻領會習近平新鮮活潑的大眾化語言中蘊含的治國理政思想。
《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所展現的內容結構既有“原聲微視頻”,又有“思想解讀”,既有“經典釋義”,又有“現場訪談”,既有“互動問答”,也有“經典誦讀”,六個環節絲絲入扣,將總書記用典深入淺出地呈現出來,讓人在學習思想和領悟經典中獲得教益、提升境界。
節目播出后,全縣干部群眾深受教育,大家紛紛表示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干在實處、走在前列,為建設更加富裕文明和諧美麗張家川作出新的貢獻。
“無論發表重要演講還是在一些座談會中,乃至與老百姓交流中,習近平總書記總能嫻熟使用經典用語,達到信手拈來的地步。不難看出,總書記具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不是浮在表面上,而是融入血液中,這讓我們每個人都有啟發,熱愛優秀傳統文化,就要向總書記學習,真正把優秀傳統文化當成中華民族的”根“和”魂“,融入到我們的精神世界中。”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高建平在看完節目之后與政法干部交流時說道。
從“平‘語’近人”這一節目,我們領悟到了習近平總書記以人民為中心的深沉情懷。以第一集《一枝一葉總關情》為例,從“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到“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再到“利民之事,絲發必興;厲民之事,毫末必去”……總書記使用這些傳統名句,并不是說說而已,而是展現了大國領導人全心為民的風范,讓人備受感染……劉堡鎮夭兒村村支書馬甲平在看完節目之后深有感觸地說。
從“平‘語’近人”這一節目,我們真切感受到了習近平總書記對優秀傳統文化的深沉情懷。眾所周知,總書記一向高度關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并視其為治國理政的思想文化資源。比如他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從“平‘語’近人”這一節目,我們還增強了澎湃而持久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從何而來?萬變不離其宗,不能忘卻優秀傳統文化。從“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到“位卑未敢忘憂國,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報國情懷;從“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到“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獻身精神……傳統文化滋養著我們每個人的心靈。在縣委宣傳部黨支部10月份“主題黨日”活動上,黨員干部們交流和討論的聲音此起彼伏。
縣博物館館長謝安珍說,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沒有文明的繼承和發展,沒有文化的弘揚和繁榮,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只要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我們就能更深入地意識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
“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全面小康,集中體現了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我們祖國的發展日新月異,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相信未來會更加美好。作為一名基層黨員,我們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人民服務,真正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努力推動各項工作取得新突破,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奉獻自身一份力量。”縣稅務局干部王彬說。
據悉,該節目由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創作,于8日至19日在央視綜合頻道晚間播出。節目分為《一枝一葉總關情》《治國有常民為本》《國無德不興》《國之本在家》《報得三春暉》《只留清氣滿乾坤》《絕知此事要躬行》《腹有詩書氣自華》《惡竹應須斬萬竿》《天下之治在人才》《咬定青山不放松》《天下為公行大道》12集。
(天水在線編輯: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