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56/BeyondPic/2018-8/16/18081617281c57898e4a177976.jpg)
地處張家川縣龍山鎮西南部川區的連柯村,有7個村民小組,484戶,2406人。近年來,該村搶抓精準扶貧政策機遇,大力培育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深化農村“三變”改革,切實走出了一條種養殖特色循環農業發展的新路子。日前,筆者在該村牧歌養殖專業合作社看到,排排整齊劃一的標準化養殖小區內,肉牛滿圈,膘肥體壯。
![](/Files256/BeyondPic/2018-8/16/18081617283057250ca0e43dca.jpg)
養殖小區負責人介紹,合作社現有社員128人,其中貧困戶78人,建有占地66畝的紅花牛養殖基地,標準化牛舍6棟4800平米,養殖肉牛500余頭,其中代養連柯村51戶貧困戶養殖基礎母牛94頭,配套建有4000立方米青貯池和容積1000立方米的大型沼氣池各1處,滿負荷供氣200戶,可年產沼渣沼液1.38萬噸,所產沼液沼渣采用沼渣做底肥,沼液葉面施肥等技術可滿足560畝的“畜-沼-糧(果、菜)”生態模式的需肥要求,實現了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高度統一。
![](/Files256/BeyondPic/2018-8/16/1808161728663c9a27654a63e2.jpg)
現如今,以連柯村為中心的龍山鎮特色循環農業示范園輻射西溝、韓川、榆樹等3個村,1976戶9810人,成立牧歌養殖專業合作社、李金洲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天瑞苗木種植合作社等7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區域內現種植蘋果1100畝,花椒580畝,景觀樹520畝,大中型養殖場5家,養殖肉牛700頭,羊550只,雞12000只,餐飲及賓館服務業11家,商貿流通20家,勞務輸出365人,運輸業15家,各類產業從業人員1120人。
李金洲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500畝栽植花椒3萬株,現有合作社社員39人,預計年收益30萬元。同時,在花椒園建成養牛場1個,代養34戶貧困戶基礎母牛65頭,貧困戶以入股資金8%保底分紅,把貧困戶變成“股民”,解決了部分貧困戶想發展產業但缺少勞力、經驗和技能的問題,還帶動了村里剩余勞動力的就業,加快了整村脫貧步伐。
![](/Files256/BeyondPic/2018-8/16/18081617280f34b705c4dd647b.jpg)
天瑞苗木種植合作社位于連柯村南山梁,該合作社先后流轉土地520畝,栽植各種苗木121萬株,種植品種主要為油松、華山松、印度雪松、云杉、國槐、銀杏、香花槐等綠化景觀苗木,并發展散養雞3000余只,帶動全村108戶群眾增收致富,形成了苗木種植、雞禽養殖為一體的綠色循環產業鏈,實現梁峁水土保持、局部生態改善和經濟快速發展的綜合效益,成為龍山鎮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新亮點。
龍山鎮黨委書記陳金海介紹,在生態循環農業發展培育中,我們探索“養殖—沼氣—種植—養殖”一體化、低碳式循環農業發展模式,將農業的產前、產中、產后各環節結成完整的產業鏈條,實現農業生產中的“三大循環”,為農業持續增效、農民穩定增收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結合連柯村實際,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以科技為支撐,逐步形成了苗木種植、雞禽養殖為一體的綠色循環產業鏈,實現了梁峁水土保持、局部生態改善和經濟發展的綜合效益。合作社堅持“合作代養”實現脫貧致富的模式,借助農村“三變”改革,引導農戶以投地、投勞、投資的方式,參與合作社建設運行,不但增加了社員收入,還輻射帶動周邊農戶家門口實現就業。
![](/Files256/BeyondPic/2018-8/16/18081617287d5ee2cf5c92f6fc.jpg)
據了解,2013年,連柯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95戶958人,2017年底貧困人口降至88戶428人,減貧 118戶560人,貧困面從40%下降至18%。2017年底,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5438元,計劃2019年實現整村脫貧。
(天水在線編輯:李俊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