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張家川縣緊緊抓住新一輪退耕還林的大好機遇,結合林果產業發展實際,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經濟引導、兼顧生態”的發展原則,大力推廣生態經濟兼用特色樹種烏龍頭種植,充分發揮烏龍頭在產業精準扶貧的特殊優勢,打造張家川縣烏龍頭種植基地,為幫助山區農民增收致富走出來一條特色林果產業之路。
據悉,張家川縣今年依托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中烏龍頭種植成為重頭戲。計劃在劉堡、張棉、川王、木河、連五、平安、胡川、閆家、恭門九鄉鎮完成烏龍頭種植8720畝,按照333株/畝的密度計算,共栽植烏龍頭根苗290萬株。為保證提高工程建設質量,縣林業局技術人員堅守栽植現場,嚴格把好栽植質量關口,按照果樹栽植技術規范進行全程跟蹤指導,按照統一規劃設計、統一放線打點、統一整地挖坑、統一科學栽植、統一鋪設地膜、統一合理間作,確保高標準、高質量完成栽植任務。
烏龍頭即楤木的嫩芽,群眾稱為五榔頭,是一種深受群眾喜愛的藥菜兩用保健型山野菜,根莖可入藥,有健胃利便、活血止痛等功效。烏龍頭樹進入收益期按照1畝產鮮菜400斤,目前市場售價每斤15元左右,每畝5000元以上的收益具有強烈的吸引力。烏龍頭菜既可鮮食,也可烘干成為干菜,具有市場供應期高于其他同類山野菜的明顯優勢。在嫩苞鮮食、生物制藥、退耕還林、生態綠化等方面具有巨大的經濟價值和生態效益。
劉堡鎮夭兒村有245戶1156口人,祖祖輩輩靠耕田種糧,全村經濟發展滯后,村支書馬甲平帶領村黨支部一班人因地制宜,依靠自然資源優勢,地理,氣候宜發展的特色產業優勢,引導群眾大力發展烏龍頭種植,大力發展烏龍頭產業,使戶戶的責任田變為脫貧致富不出村的飯店“綠色銀行”。在外地開飯店的吳忠祺,將飯店交給兒子,自己租了一百畝地種植烏龍頭,在蘭州開飯店的馬氏兄弟三人,積極種植烏龍頭五十多畝。目前全村戶戶都種植了烏龍頭,形成了脫貧攻堅的新產業。村黨支部還積極幫助困難戶,無勞戶種植。而且做到了技術培訓在先,苗木、地膜統一無償供應。全村共有土地1960畝,種植烏龍頭1170畝,五年進入盛產期,畝產400斤,畝均收入4000元,銷售市場看好,收入穩定。村上成立了烏龍頭產業合作社,網上銷售烏龍頭,前景很好。并綠化荒山420畝,積極開發建設以烏龍頭為產業的集采摘觀光、旅游的農家樂。張家川縣農業部門計劃在該村建設日光溫室1座,保鮮庫1座,持續扶持烏龍頭產業做大做強。如今的夭兒村,真正讓群眾感受到了“一個好班子,帶來一個好產業,創出一片好天地”的景象,烏龍頭種植吹響了夭兒村脫貧攻堅的號角,也改變了夭兒村的過去。
(天水在線編輯:李俊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