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 開闊視野 凝心聚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馬筱寧率團赴四川考察學習脫貧攻堅工作
![](/Files256/BeyondPic/2018-6/10/1806102252a0a8ef4b64e6a513.jpg)
為借鑒先進典型、學習先進經驗,有力助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6月6日至6月8日,張家川縣委副書記、縣長馬筱寧率團赴四川省南充市南部縣和西充縣考察學習脫貧攻堅工作。他強調,要堅持問題導向、民心導向、動力導向,在身臨其境中學習先進經驗,在眼見為實中對照自身差距,切實把視覺上的沖擊、心靈上的震撼、思想上的激勵,轉化成推動工作的強大信心和力量源泉,拿出勇氣和魄力,堅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這場硬仗,努力實現張家川縣“全面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
![](/Files256/BeyondPic/2018-6/10/1806102252dd3460204a8e0e69.jpg)
縣人大常委會主任李肖鋒,縣政協主席關春生,縣政府副縣長張樹增,相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和各鄉鎮黨委書記參加考察學習。南部縣委副書記朱仕友,南部縣政府副縣長杜彬,西充縣委副書記、縣長張光全,西充縣政協主席付杰修,西充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蒲永紅等領導先后陪同考察學習。
南部縣地處四川東北部,轄73個鄉鎮(街道),1115個行政村(社區),總人口131萬,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2014年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村198個、貧困人口32734戶103273人,貧困發生率9.8%。黨的十八大以來,該縣圍繞“六個精準”、“五個一批”,以繡花功夫解決貧困群眾“兩不愁、三保障”難題,四年減貧9.5萬人,貧困發生率降至0.71%。2017年7月下旬,以“漏評率0.05%、錯退率0.06%、滿意度97.82%”的國家評估結果,經四川省政府批準、國扶辦新聞發布會宣布,正式退出貧困縣,位居全國首批28個退出縣首位。西充縣地處四川盆地東偏北部,轄44個鄉鎮,總人口68萬,建成有機農產品基地14.5萬畝,是一個生態環境良好、產業發展協調、基礎設施完善、公共服務配套、人民安居樂業的“中國西部現代農業公園”城市。
![](/Files256/BeyondPic/2018-6/10/1806102252acc184ae9b8b1415.jpg)
考察團一行先后觀摩學習了南部縣鐵佛塔鎮——梅家——東壩脫貧奔康產業環線、東壩打鼓山村委會、東壩脫貧奔康(柑橘)產業園、八爾湖鎮、純陽山村脫貧奔康(食用菌)產業園,西充縣百公里百村脫貧奔康香桃產業園、古樓鎮趙家廟村、金泉鄉石頭埡村和柏林山村、金太線萬畝晚熟柑桔產業園等脫貧攻堅現場,仔細聽取情況介紹,詳細了解脫貧攻堅產業基本情況、經營模式、發展現狀、政策支持、基礎設施建設,認真詢問脫貧攻堅第一書記駐村幫扶工作情況、旅游扶貧發展等脫貧增收舉措。
![](/Files256/BeyondPic/2018-6/10/1806102252e93e9284b38aa90d.jpg)
在南部縣召開的座談會上,與會人員共同觀看了南部縣脫貧攻堅紀實宣傳片《向貧困宣戰》,南部縣扶貧移民局局長以“精準對標 迎接考核”為主題詳細介紹了該縣脫貧攻堅工作情況。考察團全體成員談認識、找差距、謀打算,討論交流學習心得,查找短板不足,消化學習內容。大家一致表示,將認真學習創新舉措,借鑒先進經驗,在接下來的考察中,多聽常記、多看細問,學習好、理解好、記錄好、吸收好,結合各自鄉鎮和部門實際,將學到的“真經”充分轉化并運用到張家川縣脫貧攻堅工作中。
座談會上,馬筱寧認為,南部縣在培育特色產業和推動脫貧攻堅中呈現出重視程度高、體制機制活、精準識別準、政策落實實、潛力挖掘深、改革力度大、企業帶動強、基礎設施優、產業培育新、整體環境良、監督考核嚴、風險防控牢、內生動力足、干群關系好等特點,真正把脫貧攻堅當作“天大的事”,使出了“天大的力”,盡到了“天大的責”。馬筱寧說,找不到差距就會“自我感覺良好”,看不到優勢就會喪失信心裹足不前?疾靾F全體成員要通過這次考察學習,進一步解放思想、開闊眼界、尋找差距、學取“真經”,切實增強知難而奮進的緊迫感和使命感 ,把南部縣在脫貧攻堅方面的好經驗、好理念、好做法、好措施帶回去,結合張家川縣實際,認真研究,仔細分析,積極思考,真抓實干,提高工作標準,切實把脫貧攻堅工作做深做細做實。
![](/Files256/BeyondPic/2018-6/10/1806102252e671625c51dc1440.jpg)
考察期間,馬筱寧強調,當前,張家川縣各級黨委政府和各相關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開發的戰略思想,以更加堅定的意志和過硬的作風,緊盯“兩不愁三保障”目標,對照“六個精準”,抓細抓實“一戶一策”,下足精細精確精微的“繡花”功夫,真正俯下身、沉下心,扎扎實實抓脫貧,精準聚焦補短板,集思廣益育產業,全力以赴打好脫貧攻堅戰。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強化政治意識和責任意識,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頭號政治任務,堅定信心,主動作為,精準施策,主要領導要親臨一線、靠前指揮,把脫貧攻堅重點、關鍵工作抓在手上、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找準不足,全面推進。要進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對照脫貧補短板,認真細致改進、完善檔案資料,據實填寫群眾各項收入,耐心傾聽貧困群眾訴求,努力提升廣大人民群眾對脫貧攻堅工作的滿意度。要把富民產業的培育作為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要抓手,把富民產業的發展壯大作為脫貧攻堅工作的“晴雨表”,既要有“高、大、上”,也要有“短、平、快”,推動形成各類特色富民產業競相發展、遍地開花的良好格局。要立足當下,用足繡花功夫,用盡全力解決好貧困群眾產業發展和經濟收入問題,掌握好時間節點,下大力氣統籌安排群眾飲水、村組道路、危房改造及產業布局發展等基礎性工作,確保各項短板得到全面提升與落實。
![](/Files256/BeyondPic/2018-6/10/18061022526769cb73244cd7a8.jpg)
(天水在線編輯:陶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