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川縣2018年勞動模范表彰大會上,馬冬梅被授予“張家川縣勞動模范”榮譽稱號。(圖右二為馬冬梅)
城市的干凈、整潔和美化離不開環衛工人的辛勤勞動,每一處都凝聚著她們辛勤的汗水。她每天手持笤帚把風情園的每一個地方都打掃的干干凈凈,從不放過一處角落。她不怕苦、不怕臟、不怕累,在環衛第一線一干就是5年,她就是張家川縣回鄉風情園環衛工人馬冬梅。
馬冬梅在從事的環衛工作的5年里,她負責并帶領風情園39名環衛人員一直堅守在平凡的崗位,勤勤懇懇,認真負責,敬業盡職,使風情園環境衛生干凈整潔、秩序井然。她憑著對職業的負責和熱愛,任勞任怨,埋頭苦干,不怕臟和累,默默無聞的奉獻著,弘揚著“寧愿一人臟,換來萬人潔”的行業精神,把大把時間和精力奉獻給了張家川的環衛事業,用真情實意、言傳身教引導人們熱愛自我的家園,感染者周圍的同志和風情園散步的人們。
風情園管理所所長馬天佑告訴記者,一次他在風情園看到了這樣的一幕,馬冬梅正在認真地清掃風情園內衛生,這時一個大約二十多歲的青年,隨手將吃完早餐的塑料袋扔在路上,馬冬梅趕緊彎下腰來把那個塑料袋拾了起來,扔到了垃圾車內。為此,馬冬梅給她自己制定了“眼勤、手勤、腿勤”的“三勤”原則,寧可自己多辛苦一些,也要守護好這最美的風情線。
“風情園作為張家川縣地標性建筑,特別是周末和節假日,來這里的人很多,工作量是平時的3倍,我和工友們一刻也不敢停歇,別人的假日就是我們的忙碌日。”馬冬梅笑著說。
2013年9月,由于風情園建設完成,馬冬梅加入環衛這一特殊的行業,毅然選取了工資微薄、工作辛苦的環衛工作,從此,便與走道清掃、垃圾收運、植樹拔草結下了不解之緣。
剛開始在風情園工作時,馬冬梅總是紅著臉,把工作帽沿壓得很低,低著頭默默地作業,擔心熟人遇見,親朋好友也不贊同,紛紛勸說,“干什么不好,偏去掃大街”。
在以后實際工作中,她才親身體會到清掃工作的艱辛和其中的酸甜苦辣,每一天早出晚歸,風雨無阻,有時還不被游客理解,受一些不明不白的委屈。隨時有游客把生活垃圾倒在已清掃干凈的走道或者踏草摘花,她上前好言相勸,不要亂倒垃圾、污染環境衛生,花草樹木也有生命力,卻得不到人們的理解。單位領導、同事及時地關心、幫忙、支持她,以環衛工人的杰出勞模時傳祥的先進事跡感染她,用“寧愿一人臟,換來萬人潔”的行業精神教育她,使對自我的工作有了清楚的認識,環衛工作雖然臟苦累,卻與群眾身體健康息息相關,是風情園中必不可少的工作,任何工作都需要人去干,只是分工不一樣,“七十二行,行行出狀元”。就這樣,她當了一名名副其實的“風情園美容師”,任勞任怨地工作在環衛戰線上。
最初參加環衛清掃工作時,就擔任了組長,每一天第一個到園,最后一個離去,大大超過了國家勞動定額規定的工作量。為了保質保量地完成工作任務,回家還利用休息時光,苦練掃帚捆扎技術,有時所用的竹梢把手刺成了一道道傷痕,她也不在乎,以使清掃工具耐用,為單位節約費用,提高工作效率和道路清掃保潔質量。多年來,練就了一套清掃作業又快又好的基本功,遇到有車輛停靠在路邊,總是彎下腰一點一點地把車下的垃圾掃出來,不留清掃灰痕;清掃到廁所時她總是第一個去清理蹲便器和紙簍里的手紙,從不說臟和累。
馬冬梅回憶,一次在清理曼赫拉湖底時,為了減輕女同伴的工作量,她把自己的丈夫叫去幫忙,每一周星期一的倒垃圾她是撿最重的活干。每一年春夏秋三季,園里雜草叢生,為確保游客一個干凈整潔的市容環境,管理難度最大,她不得不帶領一班人加班加點干,從每一天早上6點開始直到傍晚9點,清除走道上的垃圾污物,撿除路邊的白色垃圾及路人隨手丟棄的垃圾,以及一天4個小時的拔草,她平均每一天工作近十二個小時。
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就是這樣為了園里榮譽、改善環境,用辛勤的汗水、艱辛的勞動,甚至是身體健康換來了風情園整潔的道路環境,還給了群眾一個潔凈環境。
雖是一名普通的環衛工人,但為了樹立環衛工作良好形象,她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用真情和關愛引導人們自覺愛護公共衛生。作為一名環衛領隊人,她和工人們的生活都不是很富裕,但她們有真城和友情互相支撐。
她不曾忘和工人們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冬天一臉霜,也正是她,在生活、工作上像大姐一樣關愛同事,經常教育保潔員上班時必須要穿上工作服,作業時必須要注意人身安全。同事有了困難她都愛幫一把,誰的垃圾車壞了,她幫著整修,誰的掃帚散了,她幫著扎,誰的鍬頭掉了,她幫著裝,誰有病不能干重活,她全部包下來干。她的行為增加了團隊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她和那些樸實的環衛工人像兄弟姐妹一樣相處,團結互助,圓滿地完成一項又一項領導交給的重大清掃、保潔任務。日常工作中,馬冬梅還是個有心人,她用心創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實效。飄浮物是衛生保潔中最為頭痛的問題,工人常常是用手拾撿,不僅僅效率低還很不衛生,馬冬梅用心動腦筋、想辦法,自費購買了鐵絲、鈕扣、面料等材料,制作成手握垃圾袋和夾鉗,在班組推廣使用后,拾撿飄浮物的效率大大提高。她在干好清掃本職之余,當有重大的會議需要布置會場,打掃衛生時,她總是很干脆的承攬下來,保質保量的完成工作,從來沒有對工作說三道四,推諉扯皮。同時還引導同事增強職責感、使命感,深受游客的好評。
馬冬梅告訴記者,去年夏天,有一名游客鍛煉時,把自己的包忘在了五功柱的凳子上,她拾到后及時發布朋友圈和快訊,使失主及時的領到原本已丟失的東西,得到了失主的高度贊譽。她以“拾金不昧”和“熱心助人”精神,處處彰顯社會正能量。
安全重于泰山,每年夏季的星期天或暑假是風情園最忙和最危險的時間,因為孩子們放假了便三五成群的來風情園游玩,孩子們在廣場上滑旱冰、騎自行車,到曼赫拉湖游泳,到林間追逐打鬧,這就給風情園的衛生、安全帶來了極大的考驗,而馬冬梅遇事不慌不忙,沉著冷靜地應對,時至今日風情園沒有出現過一次安全事故,這和她的認真負責的態度、盡職盡責的的精神是分不開的。
正是有這樣的辛勤勞作和任勞任怨的環衛工作者,才換來回鄉風情園干凈整潔的環境。馬冬梅和她的美容師們用五尺掃把在風情園譜寫了一曲以艱苦的勞作和辛勤的汗水給廣大游客創造出一個整潔舒適環境;以閃光的心靈,譜寫出一支支感人的樂曲;以忠于職守、愛崗敬業、無私奉獻者精神帶出了一支團結、友愛、和諧,文明、敬業的團隊,她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勞動美麗,勞動最光榮。
(天水在線編輯:李俊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