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55/BeyondPic/2018-3/24/1803241731961da642acbb053d.jpg)
(龍山鎮連柯村花椒種植現場)
一年之計在于春,增產增收在于勤。隨著氣候逐漸轉暖,加上幾天前的綿綿春雨,正是春耕備耕的大好時機。筆者近日在張家川縣龍山鎮看到,廣大黨員干部和農民群眾紛紛下田,忙著覆膜建園、義務植樹、良種采購、除草松土、技術指導、農資檢查……處處呈現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
3月23日,正逢龍山鎮農貿集市日,只見街道上熙熙攘攘,車來車往。最熱鬧的要數春耕農用物資銷售門市部,前來購買農資的農民絡繹不絕,有買化肥的,有選種子的,有購農膜的,大家都忙著春耕備耕生產。
![](/Files255/BeyondPic/2018-3/24/18032417314a8af7affe3c22cf.jpg)
(疙瘩川全膜玉米種植現場)
筆者走進龍山鎮疙瘩川現代循環農業示范園,覆膜機隆隆作響,條條“銀龍”延伸遠方,村民們正在緊張有序地旋地覆膜,沉睡了一冬的黃土地重新煥發生機活力。疙瘩川的景象只是龍山鎮春耕生產的一個縮影。今年龍山鎮狠抓春耕生產工作,實現了春耕備耕早計劃、早動員、早部署、早行動、早落實,讓農民有了豐收在望的保障。
![](/Files255/BeyondPic/2018-3/24/1803241731bda33daaab89b0eb.jpg)
(馮源村在溝壑梁卯植樹)
龍山鎮黨委書記陳金海說,一年一度的春耕生產是老百姓的大事,也是龍山鎮黨委政府的大事,春耕生產的好壞直接關系著群眾的“糧袋子、菜籃子、錢袋子”。為此,龍山鎮認真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和省市縣農業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按照“穩糧、優經、擴飼”的原則,深入實施“335”現代農業推進計劃和全鎮蔬菜、果樹、牧草三大現代農業發展思路,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現代規模種植業,拓寬群眾增收渠道,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增綠。
![](/Files255/BeyondPic/2018-3/24/1803241731e07458730f29d774.jpg)
(馬河村在建的山地矮密蘋果園)
“這幾年政府號召發展旱作高效農業,農民從種蔬菜和地膜洋芋、玉米上嘗到了甜頭,種植的積極性高了。”連柯村支部書記王友友說。
“去年我種了3畝全膜雙壟溝播玉米,打算今年增加面積,種6畝玉米。”正在覆膜的西溝村村民李小明說到。在一旁幫李小明覆膜的鄰居給筆者算了一筆帳說:“咱這一般一畝地種小麥時收入600元左右,種玉米時就能收入1500元左右,所以我們更愿意種玉米。”
“去年,我家的2畝蘋果園,收入1萬多元,今年我們響應鎮村號召,計劃栽植1.5畝花椒。”龍山鎮連柯村村民李金洲說。
![](/Files255/BeyondPic/2018-3/24/180324173100a58cd52f6aed4e.jpg)
(馬河村現代農業示范園育苗大棚)
陳金海說,經過近3年的努力,馬河村現代農業示范園初具規模,也形成了“公司+專業合作社+農戶+基地”的建園模式,園子已發展成為集果品生產、科技示范、生態旅游、產業發展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示范園,該園為全鎮乃至全縣創建現代農業示范園區提供了樣板。
“在園子里打工,比原先務農好。家里的4畝多地也流轉給了果樹合作社,一年下來一畝地能給600元的租金。”馬河村村民馬牛說。
![](/Files255/BeyondPic/2018-3/24/180324173132b237f47e3edd41.jpg)
(新建的育苗大棚)
據悉,龍山鎮今年繼續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建設全縣西部農業綜合示范區,計劃種植全膜雙壟溝播玉米8500畝,其中飼草料玉米1200畝。新建產業園1700畝,其中在南梁栽植核桃150畝、西川栽植核桃150畝、馬河栽植蘋果500畝和大櫻桃200畝、連柯栽植花椒500畝、南梁花椒200畝。實施第二輪退耕還林補植補造1086畝,溝壑梁峁綠化100畝,栽植行道樹2公里,發放地膜21噸,西梁山、龍首山公園及公路沿線綠化共栽植云杉、新疆楊、香花槐、柳樹等3.2萬株。
![](/Files255/BeyondPic/2018-3/24/1803241732a2dc80a5b6b59e4c.jpg)
(天水在線編輯:李俊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