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55/BeyondPic/2018-3/7/1803070858b2c3f8443c7263b0.jpg)
3月2日,正趕上了元宵佳節,在這個美好的節日里,記者走進隴山一隅的長寧古驛,感受絲綢之路古鎮上播撒出的美好春光,聆聽流淌在古鎮春天里的思緒和馬鈴聲。
![](/Files255/BeyondPic/2018-3/7/180307085885982ee385a138bf.jpg)
古長寧驛所在地1952年以前屬陜西隴縣管轄,1953年劃歸甘肅省張家川縣管轄。長寧驛所在地景色迷人,入春,郁郁蔥蔥,生機盎然;入夏,峽谷林木蔥蘢,谷翠水碧;秋天,禾田泛金溢香,山坡紅葉似火;冬天,青松依翠,白雪皚皚。
![](/Files255/BeyondPic/2018-3/7/180307085848fa0d698ad1d249.jpg)
據《張家川縣志·古道·驛道》記載,長寧驛道是汧隴道在張家川縣境的東南支道,從陜西隴縣曹家灣起,經咸宜關,越隴山,至馬鹿鄉長寧驛,再經清水至天水。據《明史》載,長寧驛道是明英宗正統年間(1436-1449)鑿山開道,徑通秦風(陜西鳳翔)驛道。民國年間,官、商逐漸對此道廢徙,但民間人畜仍徒步往來。長寧驛為長寧驛道上的一個大驛站,專為往來公差、驛傳人員提供交通工具和食宿方便。明代,設在今天水境內的驛站有九個,其一便是長寧驛站,后幾經興廢,至清圣祖康熙二十六年(1687),據《鞏昌府志》記載,僅有徽山、三岔、長寧三個驛站留存。據《秦州直隸州新志》記載,清代長寧鋪為隴川至秦州到鞏昌驛道上的驛、鋪之一。
![](/Files255/BeyondPic/2018-3/7/180307085837c1e9f159817517.jpg)
長寧村,現轄4個自然村,省道305穿過全村,交通便利。在長寧村,古老的木制房屋沿山而建,村民們安靜淳樸的勞作在昔日古道之間,雖然大多民房為近些年新建而成,但從一些石器、籬笆和路基中,還能感受到一些原始古樸的味道,構成美妙的田園風光。
![](/Files255/BeyondPic/2018-3/7/18030708583e834a272f797aae.jpg)
著名的邊塞詩人岑參在《初過隴山呈宇文判官》中寫道:“一驛過一驛,驛騎如星流。平明發咸陽,暮及隴山頭。隴水不可聽,嗚咽令人愁。”而今,長寧驛除了過去買賣商品市井繁華之外,更多的是諸多文人墨客留作于此。
![](/Files255/BeyondPic/2018-3/7/18030708584e8121ba6795cc39.jpg)
從村口向北沿著山路尋找分途進溝,一路經過磨鐮石、山里浦溝、楊家坡、佛爺崖至玉糜子溝,再經道樹溝、南溝口、大灣里至將軍石,一路怪樹林立。
![](/Files255/BeyondPic/2018-3/7/18030708582d8fd6e900a525fe.jpg)
長寧村后山上有明代修筑的東、中、西三堡互為連應,守衛著驛站的西大門,有一夫擋關萬夫莫開的氣勢。南為驛程溝,溝里清澈見底的河水嘩嘩聲回響在山谷之間,南山梁上建有一堡,被林木掩映只能看到大概的輪闊,那是長寧驛的東大門。
![](/Files255/BeyondPic/2018-3/7/1803070858d6f9ceed5a2b01ca.jpg)
生活在這里的牧人告訴我們,南山下有一塊十米多高,形似巨人的大石,當地人稱將軍石,似乎威風不減當年,相傳將軍一直鎮守此處,由于為天降化身,因與民感情深厚,不愿回天庭復命,久戀于此,天帝震怒,派天將擊石,而出,留下兩行眼淚,頓時化身大石。后來人們為了紀念他,就取名將軍石。在這里,我們依稀能看到將軍日夜守護人民的影子,一直守衛著這古老的驛站。
![](/Files255/BeyondPic/2018-3/7/180307085811d0334d8c39e073.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