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55/BeyondPic/2017-10/27/1710271044ac83326358140916.jpg)
▲ 張家川地區地下黨創建者沈遐熙同志用“小兒錦”寫的工作筆記
日前,第四批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公布。由天水市張家川回族自治縣申報的“小兒錦”入圍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民間文學類,皮活制作技藝入圍傳統技藝類。
據了解,此次省政府批準省文化廳確定的第四批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共計140項。其中,民間文學8項,傳統音樂11項,傳統舞蹈8項,傳統戲劇4項,曲藝1項,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8項,傳統美術21項,傳統技藝49項,傳統醫藥9項,民俗21項。包括敦煌壁畫故事、蘭州興隆山傳說故事、蘭州百合栽培技藝、環縣皮影雕刻技藝、天水呱呱制作技藝等民眾熟悉的傳統項目或技藝均入圍。
▲ 以沈遐熙同志革命事跡為藍本的紅色題材電影《小兒錦》將在近期放映,影片部分情節對小兒錦文字有簡要介紹,敬請關注。
“小兒錦”是一種用阿拉伯字母拼寫的漢語拼音文字,在張家川稱為“小經”、“消經”,張家川“小兒錦”拼寫的是張家川方言。1941年,沈遐熙在張家川創建隴東南地下黨組織,用“小兒錦”在回族黨員中傳遞情報,記錄黨史筆記,隱蔽保護了一大批回族地下黨員?h文化館館長李霞介紹,“小兒錦”在整個發展過程中意義重大,通過對單個文本的研究,可以理清一個重大歷史事件,對于回族史、中國伊斯蘭教史、民族志等的研究至關重要。
▲ 張家川回族自治縣皮活制作技藝入圍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統技藝類
皮毛加工技藝是生活在張家川的人們自己探索創造的一種把生牛皮、羊皮等加工成皮褥子、皮大衣、皮帽子的古老傳統手工技藝。張家川縣自古是絲綢之路南大道必經之地,皮毛運輸通過“茶馬古道”經過這里,逐漸在張家川的土地上扎根。經過宋元、明清時期的發展,到民國時,皮毛行店興起。1984年龍山鎮南城壕皮毛市場建立以后,張家川的皮毛發展達到了鼎盛時期,皮毛加工業的發展也進入全盛時期,皮毛加工廠相繼建立,帶動了民間手工作坊的迅速發展。皮毛加工經過百余年的發展,形成了一整套傳統的手工加工技藝。
縣文化館工作人員馬慧蘭介紹,一張原始的牛羊皮要加工成褥子、馬甲、大衣、干衣、護膝等成品,需要72道工序才能完成,如果要制作光面皮襖和皮套褲、皮夾克、皮褂子、皮背心、二毛皮袍子,以及各種裘皮用品,就需要借助機器精加工。
▲ 張家川回族自治縣皮活制作技藝入圍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統技藝類
近年來,張家川回族自治縣認真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方針,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管理和合理利用力度,努力弘揚優秀文化,加快全縣文化事業繁榮發展,張家川“花兒”、張家川“社火”、張家川根雕、剪紙荷包等一批極具民族地方特色文化的傳統項目和民間技藝相繼入列國家和省、市、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特別是2014年11月張家川“花兒”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有力提升了張家川縣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今年,有關部門深入調查摸底,廣泛征求意見,先后開展了付川小曲、張家川口弦、張家川皮毛制作技藝、“小兒錦”4個項目的建檔整理和組織申遺工作。
甘肅省人民政府關于公布第四批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通知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
甘肅省人民政府批準甘肅省文化廳確定的第四批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共計140項),現予公布。
各地、各部門要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國辦發〔2005〕18號)及《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要求,認真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堅持科學保護理念,及時制定規劃,切實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傳承、傳播工作,努力推動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邁上新臺階,為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建設幸福美好新甘肅作出新貢獻。
第四批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共計140項)
一、民間文學(8項)
序號 |
項目名稱 |
申報地區或單位 |
保護單位 |
1 |
嘉峪寶卷 |
嘉峪關市 |
嘉峪關市文化館 |
2 |
興隆山傳說故事 |
蘭州市榆中縣 |
榆中縣文化館 |
3 |
金花娘娘的傳說 |
蘭州市西固區 |
西固區文化館 |
4 |
民勤駝隊傳說 |
武威市民勤縣 |
民勤縣文化館 |
5 |
敦煌民間傳說 |
酒泉市敦煌市 |
敦煌市文化館 |
6 |
敦煌壁畫故事 |
酒泉市敦煌市 |
敦煌市文化館 |
7 |
小兒錦 |
天水市張家川回族自治縣 |
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文化館 |
8 |
軒轅黃帝的傳說 |
天水市清水縣 |
清水縣文化館 |
二、傳統音樂(11項)
序號 |
項目名稱 |
申報地區或單位 |
保護單位 |
9 |
甘肅古琴藝術 |
甘肅頤真古琴研究院,白銀市 |
甘肅頤真古琴研究院,白銀市群眾藝術館 |
10 |
石佛溝花兒會 |
蘭州市七里河區 |
七里河區文化館 |
11 |
肅南藏族民歌 |
張掖市肅南裕固族自治縣 |
肅南裕固族自治縣文化館 |
12 |
駝夫號子 |
武威市民勤縣 |
民勤縣文化館 |
13 |
肅北蒙古族長調 |
酒泉市肅北蒙古族自治縣 |
肅北蒙古族自治縣文化館 |
14 |
靖遠民歌 |
白銀市靖遠縣 |
靖遠縣文化館 |
15 |
藏鷹笛演奏技藝 |
甘南藏族自治州瑪曲縣 |
瑪曲縣文化館 |
16 |
嗩吶藝術 |
慶陽市華池縣,天水市武山縣、秦安縣 |
華池縣文化館,武山縣文化館,秦安縣文化館 |
17 |
甘谷道教音樂 |
天水市甘谷縣 |
甘谷縣文化館 |
18 |
文縣土琵琶彈唱 |
隴南市文縣 |
文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
19 |
白馬人民歌 |
隴南市文縣 |
文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
三、傳統舞蹈(8項)
序號 |
項目名稱 |
申報地區或單位 |
保護單位 |
20 |
烏江鎮獅子舞 |
張掖市甘州區 |
甘州區文化館 |
21 |
哈薩克族舞蹈黑走馬 |
酒泉市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 |
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文化館 |
22 |
景泰滾燈 |
白銀市景泰縣 |
景泰縣文化館 |
23 |
羊皮扇鼓舞 |
定西市岷縣,天水市秦安縣,隴南市西和縣 |
岷縣文化館,秦安縣文化館,西和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
24 |
“文縣”麻晝舞 |
隴南市文縣 |
文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
25 |
大身子舞 |
隴南市武都區 |
武都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
26 |
康縣梅園神舞 |
隴南市康縣 |
康縣文化館 |
27 |
涇川仙鶴舞 |
平涼市涇川縣 |
涇川縣文化館 |
四、傳統戲劇(4項)
序號 |
項目名稱 |
申報地區或單位 |
保護單位 |
28 |
皋蘭曲子戲 |
蘭州市皋蘭縣 |
皋蘭縣文化藝術發展局 |
29 |
鰲頭儺戲 |
臨夏回族自治州臨夏縣 |
臨夏縣文化館 |
30 |
涼州木偶戲 |
武威市涼州區 |
涼州區文化館 |
31 |
鎮原小曲戲 |
慶陽市鎮原縣 |
鎮原縣文化館 |
五、曲藝(1項)
序號 |
項目名稱 |
申報地區或單位 |
保護單位 |
32 |
武山道情 |
天水市武山縣 |
武山縣文化館 |
六、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8項)
序號 |
項目名稱 |
申報地區或單位 |
保護單位 |
33 |
通備劈掛拳 |
蘭州市榆中縣 |
榆中縣文化館 |
34 |
鞭桿(蘭州纏海鞭桿、孫氏鞭桿) |
蘭州市城關區,白銀市靖遠縣 |
城關區文化館,靖遠縣文化館 |
35 |
蘭州八門拳 |
蘭州市西固區 |
西固區文化館 |
36 |
四家武術 |
張掖市民樂縣 |
民樂縣文化館 |
37 |
博洛 |
甘南藏族自治州瑪曲縣 |
瑪曲縣文化館 |
38 |
八卦養生掌 |
天水市 |
天水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
39 |
秦安蔡家拳 |
天水市秦安縣 |
秦安縣文化館 |
40 |
清水木人摔跤 |
天水市清水縣 |
清水縣文化館 |
七、傳統美術(21項)
序號 |
項目名稱 |
申報地區或單位 |
保護單位 |
41 |
大漠風雨雕石藝畫制作工藝 |
嘉峪關市 |
嘉峪關市文化館 |
42 |
泥塑(臨澤泥塑、金塔彩繪泥塑、瓜州彩繪泥塑、泥陽泥塑) |
張掖市臨澤縣,酒泉市金塔縣、瓜州縣,隴南市徽縣 |
臨澤縣文化館,金塔縣文化館,瓜州縣文化館,徽縣文化館 |
43 |
山丹烙畫 |
張掖市 |
張掖丹雅烙畫藝術有限公司 |
44 |
敦煌石粉彩繪技藝 |
酒泉市敦煌市 |
敦煌市文化館 |
45 |
敦煌木雕畫 |
酒泉市敦煌市 |
敦煌市文化館 |
46 |
景泰樹皮筆畫 |
白銀市景泰縣 |
景泰縣文化館 |
47 |
臨潭民間洮繡藝術 |
甘南藏族自治州臨潭縣 |
臨潭縣文化館 |
48 |
正寧香包繡制 |
慶陽市正寧縣 |
正寧縣文化館 |
49 |
春葉、遮面 |
定西市通渭縣 |
通渭縣文化館 |
50 |
通渭民間彩繪 |
定西市通渭縣 |
通渭縣文化館 |
51 |
渭源民間彩畫 |
定西市渭源縣 |
渭源縣文化館 |
52 |
武山磚雕 |
天水市武山縣 |
武山縣文化館 |
53 |
木雕(天水潤龍木雕、河州木雕、寬川木雕) |
天水市,臨夏回族自治州臨夏市,隴南市禮縣 |
天水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臨夏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禮縣文化館 |
54 |
馬勺臉譜 |
隴南市徽縣 |
徽縣文化館 |
55 |
剪紙(武威重刻剪紙、禮縣剪紙) |
武威市涼州區,隴南市禮縣 |
涼州區文化館,禮縣文化館 |
56 |
金川刻字 |
金昌市金川區 |
金川區文化館 |
57 |
面塑 |
張掖市臨澤縣,隴南市成縣 |
臨澤縣文化館,成縣文化館 |
58 |
麥積根雕 |
天水市麥積區 |
麥積區文化館 |
59 |
舟曲刺繡 |
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縣 |
舟曲縣文化館 |
60 |
河州經字畫 |
臨夏回族自治州臨夏市 |
臨夏州中阿文書畫藝術研究院 |
61 |
中國阿文書法藝術 |
蘭州伊斯蘭教經學院 |
蘭州伊斯蘭教經學院 |
八、傳統技藝(49項)
序號 |
項目名稱 |
申報地區或單位 |
保護單位 |
62 |
制氈技藝 |
金昌市金川區、永昌縣 |
金川區文化館,永昌縣文化館 |
63 |
永昌手工地毯制作技藝 |
金昌市永昌縣 |
永昌縣文化館 |
64 |
嘉峪關芨芨草扎編工藝 |
嘉峪關市 |
嘉峪關市文化館 |
65 |
九糧九輪釀制工藝 |
張掖市民樂縣 |
民樂縣文化館 |
66 |
古籍修復技藝 |
甘肅省圖書館 |
甘肅省圖書館 |
67 |
書畫裝裱傳統技藝 |
蘭州市安寧區,定西市安定區 |
安寧區文化館,安定區文化館 |
68 |
蘭州百合栽培技藝 |
蘭州市七里河區 |
七里河區文化館 |
69 |
蘭州手工制陶工藝 |
蘭州市七里河區 |
七里河區陶藝協會 |
70 |
西夏陶瓷燒制技藝 |
武威市涼州區 |
涼州區文化館 |
71 |
皮活制作技藝 |
武威市民勤縣,天水市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定西市漳縣 |
民勤縣文化館,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文化館,漳縣文化館 |
72 |
西夏泥活字印刷術 |
武威市涼州區 |
涼州區文化館 |
73 |
玉門陶塤制作技藝 |
酒泉市玉門市 |
玉門市文化館 |
74 |
肅北蒙古族蒙古包制作技藝 |
酒泉市肅北蒙古族自治縣 |
肅北蒙古族自治縣文化館 |
75 |
敦煌水晶眼鏡制作技藝 |
酒泉市敦煌市 |
敦煌市陽光光學實業有限公司 |
76 |
仿古建筑木作營造技藝 |
白銀市平川區 |
平川區文化館 |
77 |
平川陶瓷燒制技藝 |
白銀市平川區 |
平川區文化館 |
78 |
景泰砂鍋燒制技藝 |
白銀市景泰縣 |
景泰縣文化館 |
79 |
會寧石磨炒面制作技藝 |
白銀市會寧縣 |
會寧縣文化館 |
80 |
豳地儺面制作技藝 |
甘肅省民俗文化產業協會 |
甘肅省民俗文化產業協會 |
81 |
染纈技藝 |
蘭州交通大學 |
蘭州交通大學 |
82 |
藏式建筑技藝(碉房) |
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縣 |
卓尼縣文化館 |
83 |
古戰申氏金屬加工技藝 |
甘南藏族自治州臨潭縣 |
臨潭縣文化館 |
84 |
臨潭牛氏金屬鑄造技藝 |
甘南藏族自治州臨潭縣 |
臨潭縣文化館 |
85 |
青稞酒釀造技藝 |
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縣 |
迭部縣文化館 |
86 |
皮影雕刻技藝 |
慶陽市環縣 |
環縣龍影文化產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
87 |
民間手工編結技藝 |
慶陽市西峰區 |
西峰區文化館 |
88 |
榫卯木制手工制作技藝 |
定西市 |
定西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
89 |
隴中十三花宴席制作技藝 |
定西市 |
甘肅唐聲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 |
90 |
“靛坪大曲”釀酒技藝 |
定西市隴西縣 |
隴西縣文化館 |
91 |
井鹽手工熬制技藝 |
定西市漳縣 |
漳縣文化館 |
92 |
岷縣陶藝加工技藝 |
定西市岷縣 |
岷縣文化館 |
93 |
天水古琴制作技藝 |
天水市秦州區 |
秦州區文化館 |
94 |
天水呱呱制作技藝 |
天水市秦州區 |
秦州區文化館 |
95 |
武山柳編技藝 |
天水市武山縣 |
武山縣文化館 |
96 |
甘谷麻鞋 |
天水市甘谷縣 |
甘谷縣文化館 |
97 |
清水龐公玉雕技藝 |
天水市清水縣 |
清水縣文化館 |
98 |
民間織布技藝 |
隴南市武都區 |
武都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
99 |
武都蜂糖酒 |
隴南市武都區 |
武都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
100 |
山核桃工藝品加工技藝 |
隴南市徽縣 |
徽縣文化館 |
101 |
栗玉硯制作技藝(成縣硯雕、栗亭硯制作技藝) |
隴南市成縣、徽縣 |
成縣文化館,甘肅天賜一秀根石藝術有限公司 |
102 |
紅川酒釀造技藝 |
隴南市成縣 |
甘肅紅川酒業有限責任公司 |
103 |
麻紙制作技藝 |
隴南市西和縣 |
西和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
104 |
安口砂器制作技藝 |
平涼市華亭縣 |
華亭縣文化館 |
105 |
華亭民間雕塑技藝 |
平涼市華亭縣 |
華亭縣文化館 |
106 |
金川織褐子技藝 |
金昌市金川區 |
金川區文化館 |
107 |
陶器制作技藝 |
定西市岷縣、臨洮縣,天水市秦安縣 |
岷縣文化館,臨洮縣文化館,秦安縣文化館 |
108 |
紫斑牡丹酒釀制技藝 |
定西市臨洮縣 |
臨洮縣文化館 |
109 |
岷縣當歸生產加工技藝 |
定西市岷縣 |
岷縣文化館 |
110 |
民間脊獸制作技藝 |
平涼市涇川縣 |
涇川縣文化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