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又黄又爽又猛的免费视频播放-国产又黄又爽视频免费观看-国产又黄又湿又刺激不卡网站-国产又黄又a又潮娇喘视频-亚洲国产美女福利直播秀一区二区-亚洲国产乱码在线精品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新聞中心>>天水新聞>>張川>>正文
張家川:付川村人搭上了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幸福快車”
(2017/9/13 14:48:56)  來源:張家川縣新聞中心  打印本頁

  開欄語:金色的秋天,金色的希望。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建議,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于2017年10月18日在北京召開,這是全黨全軍和全國各族人民翹首以盼的特大喜訊。即日起,縣新聞中心開設【喜迎十九大 說說新變化】專欄,全面反映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縣各行各業、干部群眾砥礪前行的生動實踐,用群眾的話語為您講述5年來基層農村發生的新變化。

張家川:付川村人搭上了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幸福快車”

  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恭門鎮付川村,一個典型的西北小村莊。5年前,全村8個村民小組,3個自然組零零散散居住在山坡溝底,水、路不通,不要說生產,就連生活都困難。

  黨的十八大以來,付川村人趕上了好光景。國家各項惠農政策和強村項目的實施,付川村發生了新變化——天平鐵路穿村而過,張恭二級路通到了家門口,全村2/3的群眾住上了新房子,巷道整潔了、生活富裕了,村民臉上的微笑更甜了。

  談起新變化,付川村文化人王成科有話說。“這幾年國家政策好了,付川村有了大變化,基礎條件好了、生活富裕了,原來的‘老把式’也興了起來,聽我給你來一段兒。”

  春風化雨萬物生,盛世和諧享太平。改革開放國運昌,付川人趕上了好光景。要問為啥光景好,聽我為你表一表:

  一表天時和地利,春夏秋冬四季明

  ……

  四表付川好機遇,天平設站莊東里;百年土房一掃平,整合資金建新村。

  第五單表新農村,轉眼變為城里人;家家新房四合院,水電沼氣巷道寬。

  ……

  七表廣場敞大平,周圍彩畫照眼明;三農政策齊展示,文體設施樣樣精。

  ……

  十表趕上了好時光,二級公路跨過莊;付川水庫峽變湖,光陰更上一層樓。

  付川人民知恩典,黨恩浩蕩大無邊,兩個百年繪藍圖,建成小康萬民呼,萬民呼。

  伴隨著付川小曲老藝人王成科的一曲《付川人趕上了好光景》,記者來到付川村,感受這里發生的新變化,傾聽群眾的心里話。

  “付川村自古是文化大村,付川小曲、漢族山歌、社火等久傳民間。這幾年,國家的惠農政策好,村民物質生活好了,開始追求精神享受。不光付川小曲、張家川花兒、社火和廣場舞,就連原先快失傳的剪紙和石藝根雕等民俗工藝也開始興了起來”。原來王成科說的“老把式”就是付川小曲、社火等傳統文化活動,付川村人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社會的發展進步,歷來都與文化的繁榮發展分不開。自然而然,文化的繁榮進步離不開經濟的發展和群眾物質生活的提高。對于曾經深處貧困的付川村群眾來說,小康社會不僅需要物質小康、更要“精神小康”。

  “黨的十八大召開以后,對農村的扶持力度更大了,我們心目中的小康社會就是人人住洋房,家家有轎車,戶戶有產業,醫療條件再好一些,上學條件再好一些,閑的時候可以出去旅游一次,這就是我們心目中的小康社會。”付川村五組村民薛亮亮如今和丈夫經營著一家大型養雞場。養雞場2016年7月建成至今,蛋雞存欄量過萬只,目前日產蛋量9000多枚,按市場批發價計算,每天毛收入近6000元。

  “之前,我一直給人家建筑工地做飯,一干就是七、八年。收入低不說,家里的老人孩子也沒法照看。2015年底,經莊浪縣朋友介紹養雞好,自己和家人反復思量,最終于2016年籌資、借錢建起了養雞場。現在,養雞場一期已建成投產,二期同樣計劃萬只存欄量,正在建設當中。”

  交談中,薛亮亮介紹,養雞場目前基本實現了全自動化,雞舍采用全套蛋雞養雞籠、自動照明、自動喂料機、自動清糞機、畜牧軸流風機、智能時間恒溫操控系統、自動消毒機、自動化粉料攪拌一體機等先進設備。她笑著說,“現在,除了撿蛋是人工的,其他都是智能的。”

  在老板薛亮亮的帶領下,記者走進雞舍,只見排排整齊的雞籠里上萬只雞“咯咯咯”叫著,全自動生產線上自動飲水、自動喂料、自動照明、自動控溫及自動清糞等設施一應俱全,只需“按鍵操作”。

  “養雞場自動化程度高,雞蛋的品質怎么樣,銷往哪里?”

  “我們的雞飼料天然無添加,是純玉米和優質豆粕混合而成,雞蛋品質好,和外面的土雞蛋比,無論從雞蛋口感和蛋黃色澤方面沒有兩樣。”

  “銷路不用愁,目前供不應求。主要批發給縣城各大超市和馬鹿、閆家、平安等鄰近鄉鎮、村零售點。”話語間,老板薛亮亮表現出女強人的那股精明持家創業的自信和干練。

  談及將來的發展規劃,薛亮亮略顯愁容。“目前,一期已投產,飼料、人工各方面成本比較高,二期正在加緊建設當中,2萬只雞存欄,規模上去了,但設備、防疫等方面相對投入更多,擔心后期資金上不來。接下來,就得想辦法多方籌資。”

  “可以嘗試鼓勵更多村民入股搞養殖,‘單打獨斗’不行,把村里的‘散戶’聚集起來,成立養雞專業合作社,抱團發展,這也是一種辦法……”創業不易,但“錢景”樂觀,薛亮亮盤算著未來的發展。

  人人思齊、人人思進,付川村的發展變化,不僅體現在個體,更體現在整體。天平鐵路、張恭二級路通車,富川水庫建設,易地搬遷、危房改造等等一系列強村富民的項目實施,付川村人真正搭上了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幸福快車”。

  “天平鐵路通車,付川村設了站,做夢都沒想到我們這里能通火車。現在,村里的年輕人外出務工,坐火車到天水一個多小時,才4塊錢車費,既省錢、又方便。”望著站前廣場來來往往的乘客背負行囊上車、下車,現任村支書王全錄感慨萬千。他介紹,如今的付川村,有2/3村民搞建筑餐飲、勞務輸出,全村2/3群眾住上了平磚瓦房。

  王全錄還笑著說,“有了梧桐樹,招得鳳凰來。村里大部分青年解決了婚姻大事,有的還娶進了蒙古族、藏族、哈薩克族等遠方媳婦,現在村里沒有閑人。”

  恭門鎮政府負責人馬文剛介紹,天平鐵路開工建設以來,付川村按照建設城鄉一體化的要求,采取集中連片的方式,統一規劃、設計、施工,籌資建設新村兩處,共安置鐵路拆遷村民150戶,易地解決了全村1/3群眾的住房難題。同時,鎮村兩級整合“一事一議”等項目資金,積極實施通村道路硬化、小巷道硬化、庭院美化亮化、人飲安全工程、改廁改灶和沼氣池建設、養殖圈舍改造、貧困戶危房改造等項目;籌資70余萬元,建成占地3404平方米的付川村文化廣場,村級活動中心建筑面積803平方米,集村委會辦公、村衛生所、農家書屋、農家超市、村幼兒園、老年活動中心、文體娛樂等綜合便民服務于一體,真正實現了“群眾活動有場地、鄉村生活上檔次”的目標,全村基礎設施水平和公共服務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村民生活幸福指數顯著提高。

  通公路、通鐵路,暢通的是小康之路。天平鐵路、張恭二級路的建成通車,在改變付川的命運、加速付川村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徹底改變了該村150戶村民的居住環境。村民付育斌再也不用擔心下雨天了。“以前下雨,我就擔心得睡不著覺,因為院房后的土崖一下雨就會滑坡”。付育斌回憶,為了翻修老院的房子,他曾從山下一天提40桶水到山上的老院子,由于山路難行,路途又遠,房子翻修好了,他也累倒了。”過去的居住條件和現在沒法比,現在住的寬敞、干凈,水電、衛生廁所、沼氣池樣樣齊全,出門辦事乘車也十分方便”付育斌說。

  如今,在付川村有一處男女老幼都愛去的地方,那就是該村的文化廣場。農閑時節,晚飯過后,熱鬧的廣場舞跳起來,歡快的小曲、花兒唱起來,還有極富地方特色的秦腔自樂班,吸引了眾多村民圍觀,大家歡聚一堂,享受著農村的幸福生活。

  付川村不僅歷史久、文化深,更有像付川小曲傳承人王成科和張家川花兒省級傳承人楊國祥這樣的老文化藝人,他們一有時間就來到廣場“唱兩嗓子”,互相切磋切磋。如今,付川小曲已被列入天水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張家川“花兒”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藝術源于生活,藝術同樣表現生活。小曲綿延,歌聲悠揚,詞曲激蕩,吟誦黨恩。付川小曲、張家川花兒等這些民間藝術的繁榮發展,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付川村發生的巨大變化,更展現出勤勞樸實的付川村民對如今美好生活的極盡贊美和對未來小康生活的無限憧憬。

  黨的十九大即將召開,付川人民也將乘著文化發展的方舟,朝著未來小康生活,昂首闊步、駛向前進。

攝影相關圖片
煙火人間(二) 麥積山溫泉迎來高鐵旅游團(圖) 因為寶蘭高鐵,她成了網紅(圖) 天水在線乘坐首趟“天水號”側記 煙火人間(一) 王銳等慰問乘坐首趟“天水號”乘 百對新人搭乘“幸福動車”相約在 寶蘭高鐵“天水號”動車首發儀式 天水人的早飯,除了呱呱,還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