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54/BeyondPic/2017-8/17/1708172114f0fe47ae1f6067ff.jpg)
8月16日,天水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長仙松濤一行來張家川縣調研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工作。
縣委常委、宣傳部長薛林榮,縣文廣局、縣博物館負責人一同調研。
張家川縣歷史文化悠久,自然風光秀美,民族風情濃郁。境內草原面積54.1萬畝,林地面積59.14萬畝,森林覆蓋率達21.6%,有仰韶文化、齊家文化遺址、隴關道、長寧驛等,位于木河鄉桃園村的馬家塬戰國墓地被評為2006年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古跡遺存和神奇秀美的關山風光、綠波蕩漾的天然草場、古樸濃郁的民族風情共同構成了獨具特色的旅游景觀。
![](/Files254/BeyondPic/2017-8/17/1708172114ec54f4ecb4312a93.jpg)
▲ 素有“秦皇牧場”之美譽的張家川縣秦家塬風景區
作為古絲綢之路西出關山的重鎮。近年來,張家川縣緊緊圍繞建設“天水市特色旅游區”的發展定位,按照“政府主導、市場運作、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模式,完善規劃、配套設施、突出特色、有序開發,著力打造以宣化岡拱北為主的“民族風情旅游”、以關山云鳳風景名勝區為主的“草原生態旅游”、以馬家塬戰國古墓為主的“歷史文化景觀旅游”三大精品旅游線路。特別是今年,縣委、縣政府先后成功舉辦了以“西北內陸鮮有的林海碧原,絲路古道深呼吸的驛站——關山生態游”為主題的關山文化旅游節、第二屆關山“花兒”會及旅游推介會、第四屆關山文學筆會、“張家川記憶?影像1936”圖片展等系列活動,全方位、多渠道宣傳推介了張家川的文化旅游資源,對外影響力和知名度與日俱增。
![](/Files254/BeyondPic/2017-8/17/1708172114805ca71759c90622.jpg)
▲ “西北內陸鮮有林海碧原 絲路古道深呼吸驛站——關山生態游”(霧鎖關山圖)
關山云鳳風景名勝區地處張家川縣馬鹿林場轄區,占地57.68平方公里,屬關山高原地貌,以低山峽谷、天然森林、草場和溪流為景觀特色。秦家塬風景區位于恭門鎮河峪林場腹地,北接平安白石咀牧場,南鄰馬鹿關山草原,屬關山林場草甸喬木交接地帶,由于地處古絲綢之路和關隴古道要道的特殊地位,加之西周時期秦非子牧馬和西漢張騫出使西域的必經之地,素有“秦皇牧場”之美譽。
在關山風景區、秦家塬風景區,調研組詳細了解風景區基礎設施建設、旅游資源開發、文化產業發展情況。仙松濤指出,張家川縣文化旅游資源豐富,深度融合發展前景廣闊。今后要緊緊圍繞絲綢之路特色文化旅游區的目標定位,開發好、保護好、利用好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努力把文化旅游產業打造成全縣經濟新的增長極。要充分利用境內自然風光、民族風情、歷史文化“三大資源”優勢,挖掘文化內涵,提升旅游品位;要有效依托歷史遺存和資源稟賦,下功夫做好文化旅游產業發展規劃;要正確處理好生態保護與旅游開發的關系,結合當前開展的全域無垃圾綜合治理,強化政府投入、部門監管、社會參與,共同構建“三位一體”的景區生態環境保護機制,精心打造全市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新高地。
![](/Files254/BeyondPic/2017-8/17/170817211451a4f5e0f720b21f.jpg)
▲ 東漢摩崖石刻《河峪頌》局部圖
在關隴古道張家川縣恭門鎮河峪村,隱藏著一座東漢摩崖石刻《河峪頌》。據專家學者考證,這塊石刻刻于公元150年,距今1860多年,比隴南成縣的《西狹頌》還要早21年,2016年6月被甘肅省人民政府依法公布為第八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河峪頌》摩崖石刻利用天然崖壁刻字于上,刻面整體略呈不規則梯形狀,無界欄。石刻通高300厘米,寬150厘米,距地面280厘米,刻于東漢和平元年(公元150年)。行文自上而下、自右而左,字體為陰刻隸書。以單獨隸書“漢”字為碑額,字徑約15厘米。正文字徑約6厘米,計15行,每行18字。由于石質疏松,中下部脫落嚴重,現可辯識110余字。該石刻主要記載了東漢漢陽郡太守劉福(字伯“喜”)施惠于民和率領民眾整修關隴古道的顯著政績。初發現時命名為《東漢故漢陽太守劉福功德頌》,現形成共識,因地取名《河峪頌》。其書法整體呈現出“方整雄偉、靜穆虛和”的美學風格,具有極高的書法研究價值,也是研究東漢關隴古道歷史、交通、文學、藝術等不可多得的實物遺存。
![](/Files254/BeyondPic/2017-8/17/1708172114c48d2bf134d96322.jpg)
▲ 調研組實地察看《河峪頌》摩崖石刻文保工作
在實地考察《河峪頌》摩崖石刻現狀后,仙松濤指出,《河峪頌》具有重要的文物價值和藝術價值,傳承保護工作尤為重要。下階段,張家川縣要認真思考、完善思路、強化舉措,將地方文獻資料整理與歷史遺跡保護緊密聯系起來,深入挖掘石刻本身的歷史價值,扎實細致做好《河峪頌》文保工作,推動張家川縣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