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又黄又爽又猛的免费视频播放-国产又黄又爽视频免费观看-国产又黄又湿又刺激不卡网站-国产又黄又a又潮娇喘视频-亚洲国产美女福利直播秀一区二区-亚洲国产乱码在线精品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新聞中心>>天水新聞>>張川>>正文
張家川:民生水利潤民心的實踐(組圖)
(2017/8/9 15:57:24)  來源:張家川縣新聞中心  打印本頁

  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是隴東南和關中—天水經濟區唯一的少數民族自治縣,也是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縣域內自然條件差,干旱少雨,水資源匱乏,部分鄉鎮地表水、淺層地下水普遍含氟量超標,缺水地區群眾要到幾公里外的地方畜馱人背取水吃,生存環境和生活條件異常艱苦。水,成為制約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首要問題。據2005年全國農村飲水安全調查評估,全縣飲水不安全人口為20.1萬人。

  把解決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水利問題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讓最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水利發展成果。五年來,張家川縣水利工作始終圍繞建設民生水利、資源水利、生態水利,把實現農村飲水安全化作為為民辦實事的頭號工程,按照規劃先行、監管并重、強化保障的工作思路,先后投資1.57億元,實施了6大跨鄉鎮、跨流域的集中供水工程,有效解決了24.14萬人的飲水不安全問題,基本實現了全縣農村飲水安全化,貧困群眾徹底告別了祖輩肩挑畜馱尋水吃、披星戴月找水吃的艱辛歷史,吃上了干凈、衛生的自來水。

  談起原先吃水的事,木河鄉高山村村民張也固記憶尤深:“每到夏忙的時候,男人在地里忙,女人和孩子就在溝里等著盛水。夏天,凌晨4、5點的時候,就有人在泉邊等水了,為了一桶水而吵架的事情時有發生。挑一擔水,往往要花2個多小時,累苦不堪言。”

  “有了干凈的自來水,生活變了個樣。”打開水龍頭就能吃上甘甜水的龍山鎮韓川村民馬爾利說,“現在燒水、做飯、洗菜、洗澡的問題都解決了,和城里人相比沒有啥區別”。

  為讓老百姓長期吃上放心安全的自來水,張家川縣采取建設管理同步化、運行管理制度化、科學管理信息化、維護管理規范化、檔案管理精細化,狠抓工程建設與管理工作,努力解決運行管護難題。在已建成的六大農村供水工程基礎上,建成了集全縣信息自動化監控、水質檢測、物資儲備、檔案管理等多功能于一體的農村供水綜合服務中心。其中,信息自動控制中心主要對全縣工程運行實行24小時監控,遠程調度,排除故障,確保安全運行;水質檢測中心主要對全縣的水源水、凈化水、用戶水、末梢水進行21項指標的檢測化驗,確保老百姓吃上放心的自來水;物資儲備中心主要對全縣主干管道的管材和農村所需配件進行儲備,確保主干管道和農戶發生故障時物資供應到位,搶修及時。

  2014年8月,水利部組織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等11家中央媒體記者采訪團對張家川縣農村飲水安全工作進行多角度、全方位報道;省政府同月底在張家川縣召開了全省農村飲水安全運行管理現場會。2015年5月在山東省濰坊市召開的全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運行管理現場會上,張家川縣作為全國三個典型縣之一應邀參加會議并做了經驗交流發言。自2014年8月以來,先后有寧夏回族自治區水利廳等省內外多家水利部門派出人員來張家川縣觀摩交流,為省內外抓好農村安全飲水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鑒,農村安全飲水工作因此成為張家川縣水利系統的一張名片。

  除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外,張家川縣水利項目投資、基礎設施建設、中小河流治理、梯田建設和防汛減災工作亮點頻現。

  有這樣一組數據,十二五期間,張家川縣累計完成水利投資33787萬元,其中中央投資24133萬元,地方配套及自籌6222萬元,是“十一五”水利總投資15221萬元的2.21倍,是“十五”水利總投資3992.8萬元的8.4倍,先后實施了一批惠民生的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為自治縣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生態環境持續有效改善,提供了強有力的水利支撐。

  五年來,張家川縣共新建各類小型灌溉工程13處,新增有效灌溉面積0.7萬畝,改造配套灌區2條,恢復灌溉面積2.3萬畝,修建節水灌溉工程4處,發展節水灌溉面積0.43萬畝。實施了山洪災害防治縣級非工程措施項目,建立縣級山洪災害預警監測平臺1個,自動雨量站19個、簡易雨量站75個、自動水位站2個、布設無線預警廣播90套;完成了山洪災害調查評價工作,建立了以暴雨監測、山洪預警、群測群防為主要內容的山洪預警“戶戶知”工程,為涉及全縣101個行政村25.6萬人防災減災設置了一條安全防護網。搶抓中小河流治理項目機遇,在全縣主要河流及其干支流建成防洪堤防32.7km,保護了4.35萬人0.96萬畝農田的防洪安全;建成了大陽溝山洪災害防治工程,有效保護了溝道兩岸8村1.1萬人、1.41萬畝耕地及655畝蔬菜大棚的防洪安全。截止2015年底,張家川縣興修梯田54.95萬畝,全縣15個鄉鎮230個行政村實現了梯田化,梯田化率達到96.6%,水土流失治理程度達到58.1%。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部分地區生態得到修復,農業生產條件不斷改善,農業生產效益顯著提高。

  從農村群眾飲水困難到飲水安全,從水利項目投資、基礎設施建設到中小河流治理、梯田建設和防汛減災……民生改善的背后,是張家川縣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理念在水利上的生動體現,是張家川水利人治水思路的不斷豐富與完善。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推進水利現代化、提升水安全保障至關重要的五年。如何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新時期治水方針,如何為全縣扶貧攻堅和經濟社會轉型跨越式發展提供堅強的水利保障,張家川縣水利人在探索、在實踐。

  “今后五年,張家川縣水務局將繼續圍繞建設民生水利、資源水利、生態水利三大任務,規劃擬建水利項目5大類18小類86項,總投資30.5億元。其中防洪減災工程17項,水資源配置和城鄉供水保障工程20項,農村水利工程10項,水土保持與河湖生態修復工程33項,其他重點項目6項(包括節水型社會建設1項,前期工作2項,行業能力建設3項 )。《規劃》通過5年努力,在全縣形成較為完善的水利管理與運行機制,進一步增強防洪抗旱減災能力和水資源配置能力,全面提升水利工程管理和公共服務能力,努力實現供水安全、防洪安全、水生態安全三大目標,為加快張家川縣全面小康社會進程提供堅實的水利保障。”張家川縣水務局黨委書記、局長海斌介紹說。

攝影相關圖片
天水在線走進澄源巷(圖) 天水在線赴杭州阿里巴巴總部參觀 天水藉河紅橋段開始蓄水(組圖) 天水在線航拍玉泉觀(圖) 《桃李梅》在長春精彩上演(圖) 寶蘭客專天水南站(圖) 天水高考第一天掠影(圖) 天水在線航拍東岔站(圖) 天水人的夏天從一碗鍋鯫(面魚)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