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53/BeyondPic/2017-2/8/1702081607b8b9dec638ac6cff.jpg)
資料圖
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的基礎上,連五鄉黨委、政府以解決土地荒蕪、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在贠家、中渠、蘭家等8個村集中流轉土地13200畝,每年為群眾穩定增收近300萬元,土地流轉流出了效益,解決了土地荒蕪問題,鼓起了農民的“錢袋子”。
從2012年春季開始,連五鄉在贠家、三合、連五等村已集中連片流轉土地11200畝(其中:向嘉禾草業公司流轉8500畝,養殖大戶流轉750畝,其它形式流轉1950畝),集中連片種植紫花苜蓿8000畝。2016年,在中渠、蘭家等4個村為亨東種養殖專業合作社集中流轉土地2000畝,發展了千畝核桃種植園。土地流轉對象已從初始時的農戶間流轉逐步擴大到農戶與企業之間、農戶與專業大戶之間、農戶與外來業主之間的流轉,流轉的對象不僅有本地業主,也有外來業主。
“在土地流轉中,我們按照‘平等、自愿、有償’的原則,農戶土地租賃期限為15年,每年的租金為每畝200元,同時在第6年和第11年分別參照小麥市場價格,增加租金,并在租賃期滿后,每畝給予260元的復耕費。同時,農戶不僅是土地出租者可以收租金,而且是企業、合作社、專業大戶的雇傭者,不僅解決了當地勞動力就業,增加農民收入,也將改變我鄉產業單一的發展模式,保持了水土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連五鄉負責人告訴筆者。
![](/Files253/BeyondPic/2017-2/8/1702081607819015b38bbbc125.jpg)
資料圖
為了切實做好土地流轉工作,連五鄉做到了四個方面:
一是積極引導,營造濃厚的土地流轉氛圍。充分利用各種行之有效的形式,廣泛宣傳土地流轉的意義,引導農民增強流轉土地的自覺性,加大對《農村土地承包法》、《合同法》以及相關政策法規的宣傳。通過土地流轉典型的引導,使廣大農民看到土地流轉帶來的實際利益,從而轉變思想觀念,加快農村土地流轉。
二是創新機制,規范土地流轉管理。在充分尊重農民意愿、保護農民合法權益的基礎上,探索嘗試各種形式的流轉辦法,以轉包、轉讓、租賃、入股、合作、置換、托管等方式將土地集中到能人、大戶、合作組織、龍頭企業進行規模化種植。土地整理、農業綜合開發、農業產業化建設等項目與農村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緊密結合,形成“農業項目跟著土地流轉走,基本設施圍繞產業基地建”的格局,更好地發揮涉農項目的效益,促進土地流轉。
三是構筑平臺,優化土地流轉服務。建立完善鄉級農村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和農村土地承包糾紛調解委員會,建立健全農村土地流轉交易信息網絡平臺,以鄉、村為單位,全面統計農村土地承包情況、流轉情況、農村勞動力情況等,實行信息資源共享,使農戶及有意投資農業的經營者能獲得及時、準確、可靠的信息,有效化解土地供求矛盾。
四是加大扶持,培育土地流轉主體。通過扶持、培育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種植大戶等經營主體,推進農村土地流轉,提高規模經營效益。鼓勵龍頭企業等以“公司+基地+農戶”的方式參與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與農戶建立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依托優勢產業和特色產品,以服務為載體,以家庭經營為基礎,積極引導和發展各類專業合作組織,為規模經營主體提供農業產前、產中、產后等過程系列化服務,以規模服務推動規模經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