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民為本 為民解困 為民服務
張家川縣民政工作把親民之義和為民之舉落到實處
![](/Files253/BeyondPic/2016-12/28/161228161270e4b50bce354487.jpg)
▲ 縣民政局醫療救助中心
今年以來,張家川縣民政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市民政局的關心和指導下,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貫徹省、市民政工作會議精神,堅持“以民為本、為民解困、為民服務”工作宗旨,牢固樹立“民生重于一切”的基本理念不動搖,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突出重點,攻堅克難,有效解決了困難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
以民生項目為出發點,積極推進社會福利項目建設。大力實施以城鄉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互助老人幸福院)為主的養老服務項目建設,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項目建設到位,進度快、數量多。在對去年建成的日間照料中心進行督查完善的基礎上,加大項目爭取力度,下撥補助資金147萬元,爭取并建成農村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49所、城市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1所,全縣已累計建成城鄉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互助老人幸福院)152所(其中城市社區6所)。縣兒童福利院項目于今年4月開工建設,總投資800多萬元,建筑面積4000平方米,目前已完成主體工程,完成投資650萬元。縣東部中心敬老院總投資380萬元,建筑面積2100平方米,目前已主體完工并進行了主體驗收,正在進行裝修,完成投資450萬元。大陽鄉敬老院一期新建已基本完工,平安鄉敬老院新建工程完工并投入使用。
![](/Files253/BeyondPic/2016-12/28/16122816121f1f3d6acda48d70.jpg)
▲ 大陽鄉老年日間照料中心
以為民服務為根本點,社會救助水平不斷提高。按期完成了2016年度城鄉低保、農村五保提標提補工作。全縣城市低保標準由310元提高到341元,月人均補助水平由275元提高到302.5元。農村低保一類對象月補助水平由275元提高到285元,二類對象月補助水平由234元提高到249元,三、四類對象月補助水平不再提高,分別為84元和58元,實現了農村低保標準與扶貧脫貧線的“兩線合一”。農村五保集中供養對象年補助由每人每年4512元提高到5998元,分散供養對象由每人每年4512元提高到4923元。今年,共為3480戶6578名城市低保對象發放保障金2165.32萬元,為26533戶70200名農村低保對象發放保障金11213.33萬元,為1554戶1669名農村五保供養對象發放保障金826.34萬元。對全縣75名集中供養的五保對象和供養機構簽訂了集中供養協議,對1480戶1594名分散供養的五保對象簽訂了監護協議。同時,兩保戶免費用電兌付政策全面落實。結合開展提標提補和低保專項審計工作,著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城鄉低保方面的突出問題,對不符合低保條件的進行了清理,通過開展清理清查,有效地促進了基層完善低保政策制度、規范操作程序,健全完善了低保規范運作的長效機制。今年以來,累計救助城鄉困難患者8049人(次),發放救助金1209萬元,為73603人代繳2016年參合資金100.51萬元。不斷改進臨時救助方式,主動發現救助,今年以來,共發放臨時救助金425.07萬元,及時救助困難群眾2981戶12267人(次)。
![](/Files253/BeyondPic/2016-12/28/161228161223462628f9f93a19.jpg)
▲ 縣兒童福利院
以應對自然災害為關鍵點,防災減災救災工作不斷加強。積極應對凍災、冰雹、暴雨等多種自然災害的侵襲,采取有效措施開展防災減災工作和冬春期間災民摸底救助等救災救濟工作,多渠道籌措資金,妥善安排受災群眾的生產生活問題。今年以來,及時下撥救災資金659萬元,救助受災群眾11894戶57092人,確保了災區的穩定。深入開展防災減災宣傳教育活動,開展防災減災演練40余場次,年內培訓鄉村災害信息員640余人。
以為民解困為著力點,社會福利社會事務實現新拓展。將農村社會散居孤兒月生活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640元,全年為283名孤兒發放農村社會散居孤兒生活補貼210.43萬元。扎實開展殘疾人兩項補貼申報發放工作,共為4135人發放補貼資金496.2萬元(其中,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1760人、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2375人,每人每月100元)。為全縣4戶孤兒家庭開展了以助學、扶產業為主要內容的“牽手奔小康”幫扶工作,共下達助學、助居幫扶資金20.5萬元。加強對流浪乞討人員的救助工作,共救助流浪乞討人員153人次,發放救助金2.21萬元。同時,對全縣留守老人、留守婦女、留守兒童情況進行了摸底,并一一簽訂了責任卡。持續實施全國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對縣城26條街道、255個行政村開展了地名標志設置,完成了劉堡鄉、胡川鄉、大陽鄉、川王鄉的撤鄉設鎮工作。
![](/Files253/BeyondPic/2016-12/28/1612281612ec515ce0e9152690.jpg)
▲ 縣救災物資儲備庫
以資金管理規范為保障點,民政資金實行了社會化發放。認真貫徹執行城鄉低保、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城鄉醫療救助、臨時救助、災民救助、孤兒生活保障、殘疾人兩項補貼、優撫等工作制度,實現了所有民政資金由農村信用社“一折統”或郵政銀行社會化發放,確保了各項惠民資金及時足額發放到戶。
以政策導向為立足點,基層社會治理逐步加強。全面推進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以“四議兩公開”為主線,加強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農村社區協商、社區減負和農村社區建設試點工作開局良好,出臺了《張家川縣加強城鄉社區協商的實施方案》,確定試點鄉15個、試點村20個。出臺了《關于推進城市社區治理工作的實施意見》。村(居)委會換屆選舉、村民小組換屆選舉、村務監督委員會換屆選舉工作正在開展之中。加快核對機制建設,修訂了《張家川縣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工作實施細則》。推進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并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集中推進“兩個覆蓋”工作。開展社會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換證工作,目前共計換證199家。對全縣89家社會組織進行了年檢,新登記社團6家,目前全縣社會組織達到326家(其中社會團體313家,民辦非企業單位13家)。
以優撫對象需求為切入點,雙擁優撫安置工作有序推進。“兩節”和“八一”期間慰問縣駐軍3家、發放慰問金3萬元,慰問重點優撫對象160戶,發放慰問金4萬元、面粉320袋。全面落實優撫安置政策,全縣1212名重點優撫對象撫恤、定補標準全部達到國家規定水平,全年發放優撫資金555.4萬元。為52名重點優撫對象發放醫療救助資金23.7萬元。繼續做好60歲以上部分農村籍退役軍人生活補助待遇的審查工作,共受理對象申請58人。目前,為17名退伍軍人提供了免費職業技能培訓,辦理退役士兵報到登記29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