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50/BeyondPic/2016-8/8/160808183524ee25c11a75c63f.jpg)
8月8日,唐蕃古道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前期研究項目啟動儀式在唐蕃古道甘肅段的起點張家川回族自治縣舉行。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王震中,甘肅省社會科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王福生,省社科院天水分院院長、教授李新一分別致辭。縣委書記劉長江出席啟動儀式。啟動儀式由甘肅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安文華主持。
![](/Files250/BeyondPic/2016-8/8/1608081835fbac726dede985f8.jpg)
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甘肅省社會科學院、省社科院天水分院的專家團,縣人大常委會主任李肖鋒,縣委常委、宣傳部長薛林榮,副縣長李振,縣政協副主席王存珠參加啟動儀式。
![](/Files250/BeyondPic/2016-8/8/160808183561ba86591f8c74ed.jpg)
啟動儀式上,王震中介紹了唐蕃古道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項目背景及前期研究工作。他說,唐蕃古道即唐朝時期溝通青藏高原和陜西關中的唐蕃驛道,起自陜西西安,途經甘肅、青海、四川,至西藏拉薩,其多民族交流的代表性人物是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唐蕃古道是唐代以來中原內地去往甘肅、青海、四川、西藏拉薩乃至印度、尼泊爾等國的一條著名的交通大道,延綿3000公里,傳揚1300多年,是中原文化流傳、交流的文化大道,遺留著大量珍貴燦爛的歷史文化遺產。唐蕃古道申遺前期研究項目對保護、傳承唐蕃古道這一歷史遺產有重要意義。在當前國家發展“一帶一路”的大背景下,唐蕃古道的申遺工作對西部各省的經濟建設和文化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
![](/Files250/BeyondPic/2016-8/8/1608081835eafb07c9df43165f.jpg)
王福生在致辭中指出,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指導協調,陜、甘、青、川、藏五省社科院聯合公關的唐蕃古道申請世界文化遺產前期研究項目在唐蕃古道甘肅段起點張家川縣正式啟動,標志著唐蕃古道申遺進入了開展研究的前期階段。在絲綢之路文化遺產聯合申遺成功后,開展唐蕃古道文化研究并組織申遺,對甘肅東南部、中部和西部推動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和經濟文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Files250/BeyondPic/2016-8/8/1608081835895fbd9332c8660d.jpg)
李新一在致辭中指出,唐蕃古道申遺工作對提升張家川在國際、國內的知名度,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這也是貫徹中央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的具體體現,張家川縣要盡快梳理好工作明細,配合中國社會科學院、甘肅省社會科學院把申遺前期研究工作開展好。
![](/Files250/BeyondPic/2016-8/8/16080818350d8c7a55bde65788.jpg)
薛林榮在致辭中表示,唐蕃古道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前期研究項目啟動儀式選在張家川召開,是對張家川推進文化遺產保護,實施“236”文化旅游工程,挖掘關隴古道文化的巨大鼓舞。張家川縣將積極配合中國社會科學院、甘肅省社會科學院開展唐蕃古道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前期研究項目,與各級社科院一道,鉤沉索隱,重拾久遠歷史記憶,重現昔日古道雄風,稽古振今,繼往開來,促成唐蕃古道申遺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