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重要講話精神,引導廣大婦女和家庭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在第106個“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來臨之際,縣政府網站、縣婦聯聯合開辦《最美家庭》欄目,專題宣傳張家川縣涌現出的孝老愛親、教子有方、愛崗敬業、夫妻和美、崇德守法、情系國防、低碳環保、鄰里友善、熱心公益、誠實守信等“最美家庭”典型,進一步塑造新家風,弘揚新風尚,傳遞正能量,促進全縣經濟社會和諧發展。
![](/Files249/BeyondPic/2016-3/16/160316103845cf53fa6296625c.jpg)
王秀蓮在龍山學區西川小學任教,小學高級教師。這些年來雖然她肩負著工作與家庭兩副重擔,但她始終堅持著踐行自己的諾言:全心全意培養孩子成人,做一個合格的好媽媽。在教育孩子這方面,她堅持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從關鍵著眼,教育孩子首先學會做人
她非常注重對孩子的品德教育,用愛滋養孩子的心靈,教孩子做事先學做人,知道感恩,懂得孝順。要求孩子學習要自覺、刻苦;生活要樂觀、簡樸;做人要心胸坦蕩,待人要誠實、寬容、關愛。通過她的培養,她的孩子不光是在家里懂得關心、尊重和愛護自己的家人,在學校也一樣,無論是誰有困難,總是伸出援助之手。班里舉行“一幫一”活動時,她的兒子總是主動承擔起幫助其他同學的任務;班里舉行獻愛心捐款活動時,他會把自己為數不多的儲蓄傾囊捐出;每當在大街上看到衣衫襤褸、跪地行乞的老人時,總會給些零用錢才離開。
從點滴入手,抓好對孩子的養成教育
對于孩子,我們能給予什么呢?財富,地位,我們可能給予不了,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培養孩子成人,從小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讓好習慣伴他成長。與孩子一起讀書,讓孩子喜歡上書籍,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是王秀蓮要培養孩子的第一個好習慣。讓書籍伴他成長,給他快樂。于是,在孩子開始咿呀學語時,她在床頭放了一本《嬰兒童話故事》,每天有時間就給孩子讀一讀。孩子兩周歲了,發現他很喜歡聽大人讀書,于是她又買了一套《寶貝計劃(第一階段0-2歲)》讀給他聽。孩子三歲時,做錯事大人一說他幾句,他就亂摔東西,大哭大鬧,這些很傷腦筋,她想了很多辦法,也沒有多少改變,偶然的機會,她看到了一套《做內心強大的自己——歪歪兔逆商教育系列圖畫書》就買下來,每天有意識的給他讀一讀,過了一段時間,發現孩子摔東西的次數少了一些,看來書籍能很好的配合大人,自此,她毫不吝嗇地給孩子買書。《小兔波力品格養成系列》、《媽媽寶寶一起讀》、《動物園大揭秘:動物寶寶學本領》……一些適合孩子看的書籍,她總會讀給他聽。也許是長時間的影響,孩子長到幾歲了,每天晚上都會要她講幾本書他才能睡著,有時,到了睡覺時間了,孩子捧著幾本挑選的書說:“媽媽,這是今天晚上要講完的書,你講完我才睡啊。”看著他稚嫩的臉上顯現的“不講完書,絕不睡覺”的表情,她總會微微一笑,讓他坐在自己的懷中,一本一本講下去。孩子長大后,為了培養兒子的閱讀習慣,王秀蓮經常和兒子一起閱讀,每天晚上規定兒子睡前看半個小時的書,她也跟著一起閱讀,起到示范的作用。星期天還會帶兒子到新華書店看書、購書。教會他在閱讀中學習做人的原則,培養愛心。節假日,她們一家經常出去旅游,就是為了讓孩子多看看外面的世界,開闊孩子的視野,對他的作文也有很大的幫助,他的作文《我的家鄉》曾獲得天水市青少年作文競賽一等獎。
她認為,要做一名好媽媽,對孩子的教育要做到嚴而有愛,必須花時間多陪陪孩子,與孩子多親近,增進情感,與孩子多交流,做知心朋友,做任何事都要給孩子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
創設條件,為孩子營造成長環境
孩子是在親人身邊長大的,作為父母,我們得為他營造了一個和睦溫馨、充滿快樂的家庭氛圍。在家里,她們相互尊重,相互體諒。孩子生病時,她總是盡心照顧,孩子看在眼里,當大人生病時,孩子也總是提醒我們要按時吃藥。這不,這幾天王秀蓮咳嗽的厲害,孩子總會提醒我:“媽媽,你不能喝涼水,吃涼菜,記住了沒?”每每聽到這些時,作為媽媽,她心中的感覺是那么溫暖。為了讓孩子使用禮貌用語,禮貌待人,她除了要求孩子說“請”、“謝謝”、“對不起”、“沒關系”等禮貌用語外,還在家里先行示范,給孩子做出榜樣。她也曾經對孩子發過脾氣,冷靜下來之后,覺得這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還得和孩子心平氣和的好好談談。她把孩子當朋友,自己做的不好、不對的地方,主動向孩子承認錯誤,給他道歉。當他忘記使用禮貌用語時,就輕聲提醒,反復糾正。平日里,她會經常向孩子灌輸:有禮貌的孩子會受到大家的歡迎,并適時教孩子尊重長輩,敬重老師,見面主動問好。經過反反復復的教導之后,孩子也學會了見到叔叔,阿姨,主動問好;做錯事時,說一聲“對不起”;需要幫忙時說“請”。彼此信任,彼此尊重——這些良好的家庭氛圍,使得孩子對人有禮貌,快樂陽光,很受大家的喜愛。
在家中,王秀蓮還有意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她掃地,孩子也會拿著掃帚幫忙;她洗碗,孩子也會免起袖子加入;她切菜,孩子也會主動要求剝蔥。雖然,孩子還小,有時也許是幫“倒忙”,但是,她從沒有責罵他添亂,總是鼓勵他說:“你真是媽媽的好幫手!”讓孩子從小知道勞動的意義,體貼媽媽的辛苦,懂得孝敬長輩。
作為家長,她覺得要教育好孩子很需要耐心、恒心和艱辛的付出,也需要家長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只有先做好媽媽,才能教育好孩子。所以工作之余,她就會多看一些科普及家教方面的書籍,借鑒一些好的做法,讓孩子能在她的引導下,健康快樂的成長。孩子漸漸長大,她也一直在不斷學習、努力做一名合格的好媽媽。
和孩子一起成長,把孩子培養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這是她不懈的追求,也是她最大的快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