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2015年,張家川縣全面落實省“1+17”和市“1+18”精準扶貧實施方案,扎實推進 “369”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計劃,較好的完成了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各項工作任務,實現了“一個提速、十個全覆蓋”目標。即日起,縣政府網站將陸續推出《精準扶貧這一年》系列報道,回顧成績和經驗,激發全縣干部群眾,趁勢打好2016扶貧攻堅戰。
張家川縣:集中精力精準管理提高工作水平
![](/Files249/BeyondPic/2016-3/9/1603090911785da5c1502b9244.jpg)
2015年,張家川回族自治縣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精準扶貧會議和文件精神,嚴格工作標準和程序,緊扣精準管理、集中精力落實任務,精準評選扶貧對象、精準管理扶貧對象、精準幫扶扶貧對象,加快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步伐。
嚴格程序評選認定貧困戶。按照“一核二看三比四評議五公示”識別認定方法,及時組織各級干部深入255個行政村入戶調查摸底,宣傳政策,積極動員群眾參加村民代表會議并開展民主評議,把權利交給群眾,將因災、因學、因病等返貧人口及時納入建檔立卡范圍,將已經達到脫貧標準的貧困人口和不符合條件的人口及時從建檔立卡系統中退出,真正做到了返貧戶符合政策、扶貧戶對象準確、脫貧戶心服口服,切實達到了對象精準的目的,共確定2014年度建檔立卡貧困戶16188戶7.71萬人。按照省扶貧攻堅行動協調推進領導小組關于進一步開展貧困人口建檔立卡和大數據采集“回頭看”整改工作要求,結合國家審計署駐蘭特派辦反饋的5類問題,對全縣建檔立卡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徹底整改,將不符合條件的戶予以清除,使全縣扶貧對象更加精準。
嚴把質量建設大數據平臺。按照行動要快、內容要全、工作要細、信息要實、程序要嚴、上下要通的要求,組織縣鄉干部采取“5+2”、“白+黑”工作模式,及時采集、審核、錄入大數據信息,高質量完成大數據管理平臺建設工作;結合全縣“1+18”方案目標任務,不斷修改完善數據,確保了大數據信息管理平臺數據質量,為全縣精準扶貧、精準管理、精準脫貧打下了堅實基礎。
規范管理村級扶貧雙聯工作室。堅持掛圖作戰,根據省上“853”掛圖作業相關要求,統一色澤、統一格式制作了村級作戰圖,組織各鄉鎮、貧困村駐村幫扶工作隊、各級雙聯干部及時深入農戶一線完成了三本賬的填寫等工作,切實做到精準扶貧“規劃到村、扶貧到戶、脫貧到人”,使全縣脫貧攻堅目標更加明確,措施更加具體,管理更加精準。健全精準扶貧工作臺帳,嚴格按照省市要求對2013年度建檔立卡資料進行了完善并整理歸檔,對2014年度資料分類裝訂,做到了信息準確詳實、資料齊全完善、工作有據可查。
整合力量組建駐村幫扶工作隊。以“雙聯”單位為基礎,為115個貧困村全部選派了駐村幫扶工作隊,省、市、縣共584名優秀干部駐村開展扶貧工作,其中駐村工作隊長、第一書記、農業專業技術人員各115人。駐村幫扶工作隊普遍能夠按照工作紀律要求,盡職盡責,駐村入戶開展摸底調查,完善建檔立卡,認真研究到村到戶到人幫扶措施,準確制定貧困村、貧困戶需求清單,因村施策,因戶施法,建立精準扶貧工作臺賬,做到精準施策、精準扶持。
融合雙聯加強幫扶工作力量。著力探索雙聯行動和扶貧攻堅在目標任務、幫扶力量、資金項目、培訓資源等方面融合聯動機制,做到資源共享、力量整合、行動同向、工作同力。組織省市縣115個幫聯單位4293名幫聯干部開展了 “深化雙聯行動、聚力扶貧攻堅”主題專項行動。大力推行“3581”幫扶模式,積極引導黨政事業單位、民營企業、宗教界人士、致富帶頭人、外引援助單位 “五支隊伍”參與精準扶貧,確定25名縣級領導和90名縣直單位主要負責人包抓115個貧困村,鼓勵支持全縣372戶非公企業和112個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及社會團體參與扶貧活動,動員全縣1082名宗教界人士參與雙聯行動和扶貧攻堅行動;加強與國家定點幫扶單位和天津東西協作幫扶單位的聯系,引導各類幫扶力量向貧困村、貧困戶聚集,形成了扶貧攻堅的強大合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