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張家川縣結合自身實際,圍繞精準扶貧工作中“扶誰的貧、誰來扶貧、怎么扶貧”,高質量建設精準扶貧大數據平臺,建立民情信息檔案,打造精準識貧、精確管貧、精致幫貧的管理格局,民情大數據實現扶貧“精準滴灌”。
市農業局干部、駐韓川村幫扶隊員李忠林入戶采集貧困戶信息(資料圖)
張家川縣高質量建設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大數據平臺,打造的民情大數據在原有民情檔案、基層組織建設、精準扶貧、駐村幫扶主體功能上面,將人社、危改、民政、林業、衛生、合醫等縣直部門需村和社區提供的核心指標采集進來, 選派年輕干部為民情大數據系統管理員,對貧困村民情基礎信息進行收集、整理、分析、錄入和更新,為全縣115個貧困村分別明確了幫扶工作隊長和隊員、駐村干部。同時,將扶貧工作以“村”為單位建立“家庭檔案”,按照“一戶一頁、一事一表、一組一冊、一村一檔”標準,為全縣115個貧困村建立了“家庭檔案”,標明哪些是貧困戶、哪些是低保戶,有助于更方便、更快捷聯系村民,幫助其解決實際困難。以“戶”為單位將精準扶貧、基層組織、產業發展、計劃生育、群眾訴求等村級指標信息全部采集錄入。通過精準扶貧大數據平臺對全縣扶貧對象進行分類統計錄入、建檔立卡,可分析全縣各個低保戶、扶貧戶、貧困戶、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留守兒童家庭數據情況及所占比例等,以便快速精準識別貧困對象。
該縣民情大數據建設以來,張家川縣圍繞產業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社會事業發展、村民素質提升、村莊整治等方面指標體系進行細化,通過駐村干部的深入走訪,及時更新貧困戶信息,便于準確掌握幫助貧困戶是否有成效,是否達到脫貧條件,對貧困戶進行動態精準管理,從而幫助各級政府及時調整扶貧重點和做出有效的扶貧決策。高質量建設精準扶貧大數據平臺,縣鄉多次組織扶貧工作業務骨干對扶貧專干、幫扶工作隊長隊員、駐村干部、村干部等工作人員進行信息采集錄入培訓,加強與縣扶貧辦、各相關單位之間的協調聯系,提升了工作人員業務能力,確保了各級干部都能準確把握此次信息采集的任務和要求,熟知扶貧政策,明確注意事項,熟練掌握系統操作,準確填寫九種精準扶貧戶級信息采集表,切實做到了數據信息采集工作業務精、質量高。各業務主管單位積極支持配合鄉鎮工作,多次深入基層、駐守村組檢查指導,確保采集的數據與建檔立卡系統數據一致,與農戶實際情況一致,與各單位統計數據一致保證了采集錄入的信息真實可靠,同時現場解決工作中存在的疑難問題,使得大數據平臺建設工作按期完成任務。將民情數據化,將扶貧工作精細化,有效實施結對幫扶、產業扶持、教育培訓、農村危房改造、生態移民、基礎設施建設等精準扶貧政策,精確掌握扶貧對象具體情況,使扶貧工作真正落實到村、到組、到戶、到人,讓真正需要幫扶的群眾得到了幫扶,讓真正需要扶貧的村得到了扶貧。
縣直單位業務骨干就精準扶貧工作進行培訓
張家川縣精準扶貧大數據平臺建設以來,既滿足了縣鄉兩級黨委政府綜合性決策的信息需求,又為掌握村情民意提供了重要依據,強化了縣鄉政府及村級黨支部決策參考的全面性和可靠性,成為政府部門服務貧困群眾的得力“助手”,為張家川縣按期實現精準脫貧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