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今年以來,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在中央和省、市的堅強領導和大力支持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搶抓西部大開發、新一輪扶貧開發等重大機遇,緊緊圍繞“強基礎、興產業、惠民生”的全縣工作主線,積極實施“依托天水、聯接平涼、融入關中、特色領先、乘勢發展”的縣域經濟發展戰略,攻堅克難、真抓實干,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取得突破性進展,全縣經濟社會保持了平穩較快發展的良好態勢。張家川縣新聞中心現開設【亮點工作】專題系列報道,對全縣上半年各項工作進行全面總結回顧,進一步激發全縣人民為完成年初既定各項工作目標任務奠定堅實基礎。
民族團結促發展 宗教和順保穩定
——張家川夯實民族團結基礎民族宗教事務和諧穩定
今年以來,張家川縣民族宗教工作認真學習貫徹中央、省市民族工作會議精神,嚴格按照抓教風、治學風、促家風、帶民風的工作路子,形成黨員干部、寺管班子、宗教人士共促發展、共保穩定的強大合力的民族宗教工作氛圍,全縣民族宗教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加大宣傳,黨的民族政策貫徹落實工作有了新亮點。一是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活動成效明顯。今年5月份,縣委統戰部、縣民族宗教局共同制定《全縣第12個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活動實施方案》,組織開展各類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活動;舉辦以“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為主題的書畫攝影展,參展作品260多副,充分展示了“兩個共同”示范縣建設在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建設取得的成果;組建以“兩個共同、聯村聯戶、情暖農家”為主題的下鄉演出文藝隊,深入到15個鄉鎮,舉行送文化下鄉演出活動,讓更多的各族群眾了解“兩個共同”、“聯村聯戶”的真正意義,讓“兩個共同”和“聯村聯戶”真正地有機結合;舉辦以“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努力共建和諧社會”為主題的袁之鼎阿拉伯文書法藝術展,以藝術的表達形式表達我縣社會經濟發展、人民群眾物質和精神生活日益豐富多彩的現狀。二是認真抓好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范點”建設。年初,下發《關于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六進”試點活動的實施意見》,調查考核基礎上,確定8處單位為“六進”創建活動示范點,努力推動民族事務法治化進程,進而達到開創民族工作新局面的目的。
積極協作,民族業務工作取得新進展。一是積極完成項目申報工作。上半年,嚴格按照《甘肅省少數民族文化事業發展專項補助資金管理辦法》和專項補助資金管理有關規定,上報張棉驛鄉張騫民族歷史文化園項目151萬元、閆家村文化室建設項目60萬元。二是加強清真食品宣傳、整治力度。制定相關方案,組織食藥監、工商等部門開展清真食品市場專項整治行動;由縣委宣傳部牽頭,相關單位組成的“文化科技衛生法律”服務隊,開展“清真食品安全知識”宣傳進村社活動;積極參與“伊香拉面師”的培訓工作,加強清真食品法制宣傳教育,規范清真食品生產、經營管理工作的法制化、制度化建設;組織4家企業參加天水市清真食品推介會,打開了張家川縣清真企業產品銷售新市場。
依法管理,宗教工作取得了新成效。一是舉辦全縣宗教教職人員綜合素質提升專題培訓班。組織全縣中青年阿訇100人參加培訓活動,專題輔導學習宗教法規和宗教政策,同時安排統戰、司法、宗教等部門的負責人輔導學習有關法律政策,有力地提升宗教人士政治素質。聘請17名宗教常識好的年輕阿訇作為講師,對伊斯蘭經堂教育五門經典進行釋疑解惑,全力發揮教職人員在全縣經濟建設中的積極作用。二是做好對大型宗教活動的審批管理工作。由縣公安局牽頭,縣委統戰部、縣民族宗教局等相關單位協助,成立臨時領導小組和安全保衛工作指揮部深入宣化岡拱北、南川道堂等宗教活動場所執勤,使“爾曼里”活動和張家川鎮清真東大寺大殿落成典禮活動得以順利開展。三是朝覲工作有序開展。嚴格按照《甘肅省穆斯林出國朝覲網上報名辦法》,對我縣2015年朝覲人員進行實際走訪,電話查證,將朝覲名額落實到人。先后為164名穆斯林群眾辦理了朝覲審批手續。近期,先后組織2015年朝覲人員赴天水體檢、蘭州復檢等工作。四是切實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在宗教活動場所開展法律“七進”活動的基礎上,6月份,在全縣范圍內開展了宗教政策法規學習月活動,進一步推動普法工作深入開展,提高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的法律意識;同時開展了以“教風年”主題的和諧寺觀教堂創建活動,把各宗教活動場所的防火和工程建設安全問題的“安全年”建設作為重點,深入基層抓工作落實,對宗教場所的改擴建嚴把審批關。五是依法穩妥處置宗教領域矛盾問題。上半年,針對我縣宗教方面出現的各種矛盾和問題,我們認真調查、依法處理,與相關單位協作,根據不同情況組成專門工作組,共協調督辦了6起上訪事件,有力地維護了社會穩定。
結合實際,全力發揮宗教界扶貧幫扶力量。為切實做好民族宗教系統精準扶貧工作,以宗教場所為單位,教職人員為倡導者,寺管主任為組織者,寺管會成員為實施者,在資金、技術、信息等方面有針對性的進行幫扶活動,通過發動宗教界開展扶貧幫扶工作,使宗教界開展扶貧濟困作為常態化,把開展公益活動和慈善活動作為常態化,把寺管成員和教職人員扶貧觀念的轉變作為常態化。
精心謀劃,進一步繁榮發展民族文化。出版《張家川回鄉風情園》一書,書籍以圖文并茂地形式推介了張家川回族文化、伊斯蘭教文化;針對我縣朝覲人員逐年增多的趨勢,編制印刷《朝覲》一書,該工具書以電子點讀形式,為穆斯林群眾更好的學習和閱讀朝覲祈禱詞,了解朝覲知識提供了方便;編制印刷《民族宗教法律法規政策匯編》,書中收錄各級部門出臺的民族法律法規政策14篇,宗教法規政策15篇,為今后我縣開展民族宗教工作提供了政策指導,同時向中國伊斯蘭教協會冠名申請在回鄉風情園設立了題詞為“和平、中道”景觀石,更好地展示了伊斯蘭教文化和中華文化的精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