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川聚焦重點精準發力 堅決打贏扶貧開發攻堅戰
![](/Files245/BeyondPic/2015-7/15/1507151000403735612d55c830.jpg)
今年以來,張家川縣認真貫徹落實省市決策部署,以空前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聚焦發力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創新模式、落實任務,健全精準扶貧保障機制,著力解決“扶持誰、誰來扶、怎樣扶、扶什么”的問題,確保投入更大、針對性更強、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續,確保完成最大任務不掉隊。
創模式、齊推進,整合“五支隊伍”。大力推行“3581”幫扶模式,引導各類幫扶力量向貧困村和貧困戶聚集,改“大水漫灌”為“精確滴灌”,形成攻堅合力。一是統籌黨政事業單位幫扶力量。確定25名縣級領導和90名縣直單位主要負責人包抓115個貧困村,每個鄉鎮建立一個雙聯扶貧工作站,整合力量在每個貧困村建立一支“不走”的駐村幫扶工作隊, 形成“長流水、不斷線”的工作機制。二是調動民營企業幫扶力量。大力開展“民企隴上行”活動,以“企業聯鄉聯村,非公有制經濟人士聯戶”為重點,開展“村企共建”。三是凝聚宗教界人士幫扶力量。深入開展“三聯三引三助”活動,組織宗教界人士依托宗教活動場所,宣傳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和雙聯行動中產生的感人故事和幫聯成效,引導和激勵致富群眾扶貧濟困,積極參加社會公益事業。四是強化致富帶頭人幫帶力量。積極發揮雙聯行動中涌現出的致富能人的巨大作用,采取與貧困戶結對促動、示范推動、產業帶動等措施,帶領更多貧困戶脫貧致富。五是拓展外引協同力量。深化和拓展東西扶貧協作,推進天津保稅區(空港經濟區)的企事業單位與貧困村結對幫扶;積極引導社會組織扶貧,支持鼓勵社會團體參與扶貧活動;積極開展“人大代表在行動”和“政協委員助推雙聯行動”,發揮代表和委員的自身優勢,開展各種形式的幫聯活動。
![](/Files245/BeyondPic/2015-7/15/15071510006823dd94ea2d0f77.jpg)
抓投入、促發展,破解“三大難題”。全縣緊緊圍繞落實好“六大任務”,打造好“三大工程”的目標,切實把雙聯行動融入“四個全面”的工作大局,重點抓好“369”幫扶工作任務的落實。一是以發展壯大三大富民產業為重點,破解致富渠道單一問題。深入開展“培育產業促增收”活動,著力實施 “三個一”工程,在雙聯行動中大力發展清真餐飲服務業、牛羊規模養殖業和皮毛加工販運業三大富民產業,著力培育玉米、洋芋、蔬菜、中藥材、大麻等五大特色優勢產業,有力的促進了產業結構調整,拓寬了群眾增收渠道。大力推進清真餐飲服務業“百千萬”工程,目前已發展清真餐飲經營店13000家、賓館860家,年創收8億元以上;全縣各類畜禽飼養量達到166.87萬頭(匹、只),畜牧業產值達2.48億元;累計發展皮毛加工戶410戶,皮毛販運戶2261戶,皮毛產業銷售總額達2.4億余元。近三年全縣每年推廣種植全膜雙壟溝播玉米12萬畝、馬鈴薯10萬畝、蔬菜3.8萬畝、中藥材1萬畝。三大富民產業及五大特色優勢產業收入占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的90%以上。二是以高標準實現“六化”為目標,破解基礎薄弱難題。按照“六化”目標,實施了一大批民生工程,改善了農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三年來,共修繕橋梁34座,安裝太陽能路燈44盞;硬化修繕道路402.26公里,全縣村道硬化率達到90.75%。三是以“九個保障”為根本,破解服務水平不高難題。抓好“三房三育三保”九個保障,進一步縮小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方面的差距,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均衡發展。三年來,共實施危房改造6120戶、異地搬遷1437戶,共完成127個標準化公共衛生室建設,建成農家書屋255個,覆蓋率100%,累計修建村陣地121個,全縣81%的村級場所達到“六室八有”的標準。加強“伊香拉面師”、“電焊工”和種養技術等職業技能教育培訓力度,新建勞務基地30個,年均輸轉勞動力6.8萬人、創勞務收入8億元以上。加強道德觀念、法制意識和誠信意識等素養教育,確保農民在物質生活上和精神追求上同步達到小康。
抓載體、強保障,健全“六大機制”。始終把健全完善工作機制作為推進雙聯行動與扶貧開發深度融合的重要措施來抓。建立了協調溝通機制,切實發揮全縣15個牽頭組長單位組織協調、檢查指導的責任,及時召開聯村成員單位會議,促進了規劃對接、項目論證和組織實施等工作的規范化。落實鄉鎮黨委政府與聯村單位和駐村幫扶工作隊聯席會議制度,建立鄉鎮履行銜接配合、統籌推進責任的制度辦法,及時溝通情況,做好協調服務,幫助解決雙聯單位和駐村幫扶工作隊遇到的困難問題。嚴格執行干部輪流駐村機制,做好干部進村入戶計劃,組織黨員干部走出機關、走進基層,在幫扶實踐中接地氣、轉作風、受錘煉。建立了作風保障機制,認真執行雙聯行動“三個防止”、“八個不準”的紀律要求,真正把雙聯行動打造成形象提升工程、能力鍛造工程、德政民心工程。建立了宣傳引導機制,及時掌握工作動態,發現培育可跟可學的先進典型,總結推廣實踐中創造的有效模式和成功經驗。建立了督查考評機制,落實定期督查、專項督查、隨機抽查等多種形式的督查制度,加強日常檢查和工作抽查,及時反饋問題并督促整改。進一步完善了雙聯工作考核評價辦法,建立以考評結果為導向的激勵和約束機制,更好地發揮考核評價“指揮棒”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