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漢群眾溫暖過冬
——張家川縣今冬城區供暖惠民生側記
“現在從教室到學生宿舍,室內溫度都始終保持在18度以上。今年冬天,學生們將會感到更加安全干凈溫暖。”張家川回族自治縣阿陽中學校長蘇建璞在學校通暖后如是說。
供熱工作涉及千家萬戶,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直接關系到百姓的冷暖和社會的穩定。為此,張家川縣結合群眾路線教育活動,把供熱作為民生實事抓在手上,讓廣大群眾溫暖過冬。
10月31日下午,新建的張家川縣城區集中供熱熱源廠正式點火運行,新增供熱面積84萬平方米, 標志著該縣今冬供暖工作正式啟動。
廉租房里暖意融融
近日,筆者走進和諧家園廉租房小區換熱站,一份張貼在工作區門口的感謝信表達了享受上暖氣的群眾對縣委縣政府的感激之情。
和諧家園建設項目是張家川縣委、縣政府為解決全縣城鎮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整合資金3.2億元建設的一項大型保障性住房。項目占地面積155畝,總建筑面積16萬平方米,共建設戶均面積50平方米的廉租房3000套。
低收入群眾的生產生活始終牽動著縣委、縣政府的心。今年,相關部門把廉租房的供暖列入重要大事。負責該小區物業管理的新民物業公司經理王海龍說,該小區換熱站開始進入調試以來,目前運行正常,小區住戶室內溫度均在18度以上。居民對供熱服質量和服務表示十分滿意。
清真寺里熱氣騰騰
走進張家川西關清真寺禮拜殿,熱氣撲面而來。“以前冬天,早晨5、6點鐘的時候,禮拜殿里冰涼冰涼,信教群眾晨禮一結束就趕著回家,現在有許多信教群眾晨禮結束后,更喜歡坐在熱熱的地板上看一會兒書。”西關清真寺學東馬有布說。
今年,張家川縣在城區實施了供水、供熱全覆蓋等“八個全覆蓋”工程,其中投資400萬元,對張川西大寺、團結寺等9所清真寺和阿語學校實施了供熱工程,解決了信教群眾的實際困難,進一步密切了黨群關系。
“這次城區供暖覆蓋清真寺,真真切切把黨和政府的溫暖化成了實實在在的暖氣。現在,我們寺里暖爐入庫,墻上的的煙道已經成為歷史,洗浴室的毛巾再也不是濕漉漉,冰涼涼的。前來做禮拜和學習文化知識的群眾別提多高興了。”清真寺西大寺教長張成林說。
商品房里喜笑顏開
家住新月城的馬主麻去年夏天高興地搬進新房,可是冬天由于城區供熱能力不足,他一家人不得不又租了一間平方湊合著過冬。
張家川縣于2007年實施了城區集中供暖,供熱面積為40萬平方米 。近年來,張家川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商品房建設如雨后春筍。原有供熱能力已遠遠不能適應當前需要。
為確保城區供熱全覆蓋,今年縣政府投資1716萬元,啟動實施北苑小區供熱改造提升等工程,全縣新增供熱面積達84萬平方米。
今年,馬主麻家如期通暖,解決了他的后顧之憂。他高興地接來了鄉下的父母,和自己一起過暖冬。和馬主麻一樣今年用上暖氣的還有金都聚富家園、星月怡庭等小區的住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