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39/BeyondPic/2013-11/13/1311131050deb63e6965c75f24.jpg)
11月10日,一場初冬的細雨將張家川回族自治縣馬鹿鄉大灘村洗刷的格外干凈。記者行走在村里,房前屋后,到處可見將要晾干的麻籽;田間地里,許多婦女正在忙著剝麻皮,她們的笑聲傳遍山際。
在大灘村千畝大麻種植示范區,記者看到,馬鹿鄉新宇大麻種植專業合作社正在收購大麻。提起大麻種植的經歷,村民李三女嘴都笑得合不攏。她告訴記者,“去年大麻價格好,我家的3畝大麻賣了5000多元,今年大麻雖然還沒有賣,但是麻桿長、麻籽圓、麻皮厚,一畝賺個1500元應該沒問題。”喜悅和希望寫在她的臉上。
馬鹿鄉新宇大麻種植專業合作社法人代表馬文軍說:“我們村種植的大麻具有纖維長,色澤白的特點,深受市場歡迎。”他說,今年由于夏季洪澇災害和氣溫較低的影響,今年的大麻上市時間遲,目前大麻都已收割,各家各戶都在晾籽、剝麻皮、曬麻桿等工作,價格還不穩定。
![](/Files239/BeyondPic/2013-11/13/131113105017cc099977f7da03.jpg)
大灘村大麻種植戶李努合說:“大麻渾身是寶,經濟利用價值高,大麻的麻皮可用于紡織,麻桿可以燒制成活性炭,麻籽可以榨油。由于大麻的適應能力強,種植大麻是實現農民增收的最佳選擇之一。
說話間,村支書何玉龍風塵仆仆地趕來,拉開話匣子,滔滔地講起大麻村里的大麻種植經。大灘村位于馬鹿鄉西部,屬于高寒陰濕林緣區,土地雖然多但不肥沃,為了幫助群眾增加收入,兩委班子曾經發動群眾種過優質小麥和油菜,但收成不佳,群眾增收路子非常窄,去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2400多元,是張家川東部山區典型貧困村。為了帶領群眾走上致富的道路,鄉村兩級大力扶持大麻產業,一年農閑時間,組織在家婦女學習大麻種植技術,現在村里的很多婦女都是大麻種植的行家里手。“大麻平均畝產麻皮54公斤,麻籽52公斤,每畝直接經濟收入1300元。”何玉龍激動的說。
大麻種植面積增加,規模擴大,全鄉大麻種植已經達到12000多畝,但是各個麻農分散種植,難以實現效益的最大化,新宇大麻種植專業合作社便適應市場,應運而生。合作社不僅負責麻農們麻籽、麻桿、麻皮的收購、銷售,還能加工活性炭,不斷拓展農業產業鏈,全力保護好群眾的積極性。
“今后,大灘村還要繼續動員群眾擴大大麻種植面積,做大做強大麻產業。”面向未來,何玉龍滿懷信心地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