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39/BeyondPic/2013-10/28/13102609091c6662cd710e9819.jpg)
張家川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民族宗教政策,持之以恒地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牢固樹立“三個離不開”思想,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進一步鞏固了民族團結、宗教和順、社會和諧穩定的大好局面。張家川人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譜寫了波瀾壯闊的新篇章,自治縣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張家川山川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開創了社會安定、經濟發展、民族團結、宗教和順、社會和諧的新紀元。
今年前三季度,張家川縣經濟總體發展平穩,經濟總量繼續增加,各項經濟指標均呈兩位數增長。據統計,前三季度全縣生產總值完成17.08億元,占全年目標任務23.92億元的71.4%,同比增長15.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完成3.83億元,占目標任務5.3億元的72.3%,同比增長7.6%;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4.66億元,占目標任務6.12億元的76.2%,同比增長21.7%;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8.59億元,占目標任務12.5億元的68.7%,同比增長16.1%。
![](/Files239/BeyondPic/2013-10/28/1310260910fe0c00359e3903ab.jpg)
全縣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1.41億元,占目標任務45.98億元的68.3%,同比增長13.3%。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4.4億元,占目標任務5.61億元的78.3%,同比增長18.1%。財政收入完成1.47億元,占目標任務1.78億元的82.8%,同比增長16.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8790萬元,占目標任務8995萬元的97.7%,同比增長23.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9907.5元,占目標任務15220元的65.1%,同比增長16.6%。農民人均現金收入達到3158元,占目標任務3895元的81.1%,同比增長19.6%。
止目前,全縣共爭取到位項目85項,到位國家、省市投資7.49億元;開工建設項目75項,完成投資15.6億元。在60周年縣慶的強力拉動下,全縣項目建設成效顯著,回鄉風情園一期工程、阿陽中學、文化廣影視中心、莊天二級公路、縣城—秦安隴城公路改造工程等重大骨干項目如期竣工,城區“雙十”工程建設進展較快,“三區三業五帶”建設扎實推進,“三大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進展順利,工業“雙五”工程總體進展良好,各項強農惠農政策有效落實,為全縣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Files239/BeyondPic/2013-10/28/1310260909b73eed2539c1a2ae.jpg)
60年,是終點更是起點;60年,是開拓更是超越。張家川有渾厚的歷史底蘊,更有旺盛的發展活力,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在工作實踐中,張家川縣委、縣政府經過充分調研論證和積極探索,提出了全縣總體發展思路和各個行業的發展思路、目標。只要張家川縣“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依托天水、聯接平涼、融入關中、特色領先、乘勢發展’的縣域經濟發展戰略,圍繞‘五大目標定位’(把張家川建成全國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示范縣,中國西部清真食品城,甘肅省精密鑄造產業化基地,隴東南畜牧大縣,關中—天水經濟區特色旅游區),堅持‘舉特色旗、打民族牌、走富民路、建和諧縣’的基本方略和‘發展高于一切,穩定壓倒一切,民生重于一切,黨建保證一切’的基本理念,實施項目帶動、科教興縣、趕超發展三大戰略,做強草食畜牧業、礦產業、民族加工業、商貿旅游業四大產業,努力提升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產業化、工商經濟發展、城鎮綜合開發、社會事業發展水平,強力推動張家川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的總體發展思路。在農業方面,規劃了“三區三業五帶”發展布局,提出了大力發展清真餐飲服務業、牛羊規模養殖業、皮毛販運加工業的總體思路和“耕地梯田化、飲水安全化、道路網絡化、溝壑梁峁林帶化、城鄉清潔化、耕作機械化”的“六化”目標。在城市建設上,謀劃了“雙十”工程。在城鎮化建設方面,圍繞把縣城建設成設施配套、功能完善、環境優美、富有活力的隴上特色民族城的奮斗目標,提出了“南北拓展、東西延伸、改建并舉、綜合開發”的思路和“擴大規模、增大容量、完善功能、提升品質、培育產業、增強綜合承載能力”的工作重點。在交通道路建設方面,提出了“出縣道路高等化、通鄉道路柏油化、通村道路水泥化、村內道路全硬化”的發展思路。在工商經濟方面,提出了做大“三個園區”、實施“雙五”工程的總體規劃和“立足資源優勢、強化扶持指導、完善服務體系、突出優勢產業、逐步做強做優”的發展思路以及以礦產業、民族加工業、商貿流通業為重點,以招商引資為抓手,以工業園區建設為平臺,以三鎮為依托,強力促進工商經濟快速發展的工作要求。在教育上,提出了三年教育大發展、城區優質教育資源提升“8+2”工程等。同時,在文化旅游、衛生事業發展等方面也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舉措,這些工作的理念、思路和總體規劃,為張家川當前和長遠發展制定了宏偉的藍圖。特別近幾年,張家川縣委、縣政府堅持做打基礎、利長遠、增后勁的事,編制了縣城、龍山鎮和恭門鎮的發展規劃,這些發展規劃,沒有搞急功近利的政績工程、寅吃卯糧的形象工程,而是始終著眼于張家川的長遠發展,著眼于張家川33萬回漢群眾的根本利益,著眼于整體提升張家川的區域發展競爭力,著眼于發揮張家川各種資源優勢提出來的。實踐證明,張家川縣委、縣政府確定的這些思路、理念和規劃是正確的,是指引張家川沿著正確道路跨越向前的基本綱領,符合張家川的實際,符合張家川干部群眾的愿望,在指導張家川經濟社會跨越發展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Files239/BeyondPic/2013-10/28/1310260909b73eed2539c1a2ae.jpg)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經過60年的發展,張家川已經站在一個全新的起點上。張家川將堅持和發揚在縣慶活動中積累的寶貴經驗和形成的良好作風和精神,在中央、省市的堅強領導下,團結帶領全縣33萬回漢兒女在搶抓機遇中加快發展,在與時俱進中追求卓越,譜寫出更加壯麗輝煌的新篇章!凝心聚力向新的目標進發,我們深信,張家川的明天會更加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