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又黄又爽又猛的免费视频播放-国产又黄又爽视频免费观看-国产又黄又湿又刺激不卡网站-国产又黄又a又潮娇喘视频-亚洲国产美女福利直播秀一区二区-亚洲国产乱码在线精品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新聞中心>>天水新聞>>張川>>正文
【時代標兵】記張家川縣“十佳科技工作者”馬國強(圖)
(2013-9-29 16:18:20)  來源:張家川新聞中心  打印本頁

  【編者按】2003年以來,張家川縣廣大干部群眾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執行黨的民族政策,深入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進一步夯實了民族團結進步的政治基礎、思想基礎、物質基礎、群眾基礎和人才基礎,全縣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顯著成就,民族團結進步事業蓬勃發展。全縣各條工作戰線上涌現出了一大批求真務實、業績突出、社會公認的“十佳”先進集體和個人。

  為進一步總結經驗、挖掘典型,展示“十佳”模范集體和個人的良好精神風貌和干事創業、創新實干的奮斗精神。張家川新聞中心特開設《先鋒引領》和《時代標兵》欄目,對8月12日全縣民族團結進步事業表彰大會上表彰的木河鄉莊河村等60個模范集體和馬金彪等150名模范個人先進事跡分期予以刊發。

  傾心為民做奉獻   躬身詮釋公仆心

  ——記張家川縣民族團結進步“十佳科技工作者”馬國強

  馬國強(右一)為群眾講解和傳授農技知識

  二十多年來,他一直扎根農業生產第一線,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始終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以誠實守信做人,求真務實干事為出發點,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認認真真、勤勤懇懇地工作;他不斷強化業務素質,把創新作為工作的基礎,把群眾的滿意度作為工作的基本要求,把農民的增產增收作為工作的奮斗目標;他用自己的言行踐行著科技工作者的義務,用工作實績詮釋共產黨員的先進性。他就是張家川縣能源站副站長、農藝師,張家川縣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十佳科技工作者”獲得者馬國強。

  強素質 樹信念 塑形象

  “打鐵先要本身硬”,過硬的本領和豐富的知識是馬國強服務“三農”的立足之本。馬國強清醒的認識到只有抓理論學習才能不斷提高。在工作中,他總是擠時間來學習,做到學習工作“兩手抓、兩不誤”。同時,他主動搜集學習資料,合理安排職工開展學習,定期和職工交流學習心得,配合支部開展黨員民主生活會,使單位學習活動有聲有色,內容豐富多樣;在業務學習方面,他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在實踐中升華理論的原則,向上請教專家學,向下登門拜訪有經驗的基層業務人員或老百姓學,中間和單位同事相互交流學,認真聽取他們好的方法、經驗和技術,彌補自己知識空白點,在學習中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技能,把黨的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宣傳到千家萬戶,把黨的關懷和溫暖送到千家萬戶,把各項增產增收技術推廣到千家萬戶。

  近年來,馬國強共書寫學習筆記20萬字左右,撰寫心得體會近10篇,在他的帶動下,全站職工素質整體全面提升,干事創業的熱情高漲,單位連續五年受到縣農業局里的表彰。他本人連續當選縣十一次、十二次黨代會代表,2006年被農牧局黨委授予“優秀共產黨員”稱號,2011年被中共張家川縣委評為“優秀共產黨員”, 2011年被評為全省農村能源建設先進工作者,受到省農牧廳的表彰獎勵。

  盡職責,求創新,做奉獻

  馬國強1990年畢業后,一頭扎進農業系統,一干就是二十多年,農村出身的他,從骨子里就有一種肯吃苦的老黃牛氣,有一顆情系農民的心。工作中愛崗敬業,和群眾打成一片,把服務對象做為自己的親人,經常手把手傳播技術,進村入戶調查研究,不斷探索農民增產增收的新技術、新思路。

  1990年7月,他作為經作站分配的唯一一名農學專業的技術干部,在之后的6年間,每年獨自騎自行車深入全縣12個項目鄉(鎮)近30個項目村,開展試驗設計,方案制定和大田示范推廣以及調查整理數據等工作。推廣油纖兼用亞麻豐產栽培技術累計達14萬畝,增產亞麻約200多萬公斤,創經濟效益800多萬元。引進亞麻良種5個;推廣糧油輪作技術示范累計28萬畝,引進良種3個,增產油菜840多萬公斤,創經濟效益2500多萬元。開展技術培訓30多期(次),受訓農民2萬余人。同時,配合站上蔬菜組做好全縣第一批冬暖棚蔬菜和露地蔬菜種植技術推廣工作,他從不叫一聲苦和累,反而越干越精神,有人說他是個“萬金油”干部,也有人說他是“機器人”,但他卻說:“我自幼離開雙親,是鄉里鄉親養育了我,我要用自己學到的一點知識回報社會,讓他們過上好日子,才是我最大的愿望”。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他和同事們的辛勤工作,3年時間全縣經濟作物種植面積迅速擴大,亞麻面積達到2萬畝以上,冬油菜面積達到4萬畝以上,全部實現了“良種良法”配套種植,產量翻了1倍多。他主持的兩個課題分別獲天水市星火計劃三等獎和天水市科技進步三等獎,1993、1994年先后被農牧局評為先進工作者,1993年被農牧局任命為縣經作站副站長。

  1997年,由于工作需要,馬國強調農牧局辦公室任農廣校副校長職務,在這個有些人認為的閑單位里,他通過認真思考,在全面調研分析張家川縣農民教育培訓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制定出了張家川縣今后農民教育培訓的方案措施,撰寫了《張家川縣農民技術技能培訓現狀與發展思路》論文1篇。8年時間里,累計開展農民實用技術培訓23期(次),培訓農民人數達6萬多人(次),發放技術培訓資料8萬多份,為張家川縣開展農民教育培訓工作起了步,開了局。同時主持完成天水市《綠證培訓網絡建設及技術示范》項目張川縣課題組的工作,該項目獲天水市科技進步二等獎。他本人被授予全省“綠證”培訓工作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受到省農牧廳的表彰獎勵。

  馬國強(左一)在農村沼氣培訓課上為群眾做示范

  2005年,國家大力發展農村能源事業,農村沼氣國債項目全面實施。縣上為了爭取這一重大項目,在縣農業局抽出部分人員組建縣能源站。馬國強義不容辭地挑起這副重擔,認真組織安排項目的前期調研,論證報告的設計、上報,項目的組織實施等,在緊要關頭充分體現了一個黨員科技工作者的博大胸懷。在2005-2012年地8年時間里,他積極配合單位研究制定200多個項目村13100多戶的項目實施管理工作,特別是他在多種疾病困擾的情況下,依然堅持工作在基層一線,主動負責承擔了全縣200多村13100多戶較為繁重,量大面廣的農村沼氣建設和后續服務管理技術指導工作,在單位人員少,任務重的情況下,能夠勇挑重大,獨當一面,在工作中長年深入項目戶,先后在15鄉鎮204村推廣戶用沼氣12920口,建設村級網點56處,在13鄉23村推廣太陽灶3687臺,節柴灶730戶,節柴爐365戶,太陽能熱水器200座,創經濟效益3100多萬元,受益農戶1.6萬余戶。

  嚴律已,廉奉公,做表率

  馬國強勤勤懇懇,愛崗敬業,出身農村的他嚴以律己,廉潔自愛,對自己要求很嚴格,有損單位利益的事不干,影響單位形象和團結的話不說,時刻以一名黨員的標準衡量自己的言行。他善于團結同志,樂于助人,一有閑余時間,主動和年輕職工談心交流,幫助他們提高業務技能,解決生活上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在近幾年的大災大難面前,主動捐款,繳納特殊黨費,主動為困難群眾、黨員捐款捐物。在單位班子內部積極配合“一把手”,做好參謀助手,在職工中以良好的行為作表率,處處為單位創一流,時時為黨旗增光彩。

  成績體現價值,榮譽代表過去。這一樁樁、一件件的小事,像一串串晶瑩剔透的珍珠,閃耀著他鮮活的人格魅力,作為一名農業科技工作者,他無愧于黨和人民的多年培養,作為一名黨員,他是一面鮮紅的旗幟,用自己的行動感召著身邊的每一個人,在不斷創新工作理念,全面服務農村能源建設發展的進程中,還將繼續留下他執著前行的身影,他在平凡中創造著美麗人生,在樸實中譜寫華麗篇章。

攝影相關圖片
走進“辣椒之鄉”(圖) 走進豐望蘋果園(圖) 初秋走草川(圖) 《軒轅鼓舞》 張呂牧場(圖) 張棉驛鄉風光(圖) 走進張家川平安牧場(圖) 走進天水機場(圖) 走進秦安桃花園(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