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又黄又爽又猛的免费视频播放-国产又黄又爽视频免费观看-国产又黄又湿又刺激不卡网站-国产又黄又a又潮娇喘视频-亚洲国产美女福利直播秀一区二区-亚洲国产乱码在线精品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新聞中心>>天水新聞>>張川>>正文
【特色亮點】張棉鄉2013年上半年特色亮點工作綜述
(2013-9-22 14:49:51)  來源:張家川新聞中心,張棉鄉政府 作者:王耀文,張志博  打印本頁

  【編者按】今年上半年,在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各鄉鎮按照縣委十二屆四次全委(擴大)會議暨全縣工作會議精神,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及省市縣黨代會精神為指針,緊緊圍繞“迎縣慶、促跨越、倡文明”的全縣工作主線,堅持“舉特色旗、打民族牌、走富民路、建和諧縣”的基本方略和“發展高于一切,穩定壓倒一切,民生重于一切,黨建保證一切”的基本理念,實施項目帶動、科教興縣、趕超發展三大戰略,做強草食畜牧業、礦產業、民族加工業、商貿旅游業四大產業,努力提升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產業化、工商經濟發展、城鎮綜合開發、社會事業發展水平,強力推動張家川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為總體工作思路,結合各自實際,倍加珍惜發展機遇,倍加推動轉型跨越,倍加營造良好環境,倍加維護社會和諧,倍加提升工作效能,在實現城鄉建設、三農工作、工業經濟、民生改善、社會管理等方面,培育和發展了特色亮點,較好地完成了上半年各項工作任務,張家川新聞中心現開設《特色亮點》系列,對全縣15鄉鎮的特色及亮點工作陸續予以報道。 

調結構促增收  抓項目帶發展

——張棉鄉上半年亮點工作綜述 

  今年上半年,張棉鄉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以縣委十二屆四次全委(擴大)會議和全縣三級干部會議精神為指導,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以項目建設為抓手,興產業、調結構,優服務、惠民生,促黨建、強保障,全鄉經濟社會健康持續全面發展。

  深化種植結構調整,提高農民收入水平

  繼續大力深化農業種植結構調整,進一步夯實農業發展基礎。一是繼續推進中藥材種植業發展。推廣種植中藥材1622畝。其中在周家、先馬、喜灣三村連片種植中藥材獨活310畝、板藍根860畝;在喜灣、上蔣兩村種植黨參76畝,育苗黨參22畝、獨活4畝;其他各村零星種植中藥材350畝。二是示范推廣種植優質馬鈴薯。在上蔣、張棉、先馬三村繼續推廣隴薯品種種植500畝,推廣天引薯等品種種植1100畝,全鄉總種植面積達到6000畝。三是推廣全膜雙壟溝玉米種植。通過鄉村干部廣泛組織發動,靠實工作責任,全面完成全膜雙壟溝玉米種植600畝。

  大力實施六大工程,著力改善基礎條件

  實施馬夭、盤山兩村通暢工程建設。開通馬夭村小河、大河、蘇家三個自然組通達工程2.6公里,實施通暢工程4.9公里;實施上蔣村、張棉村巷道硬化工程。該工程總長度4.781公里,硬化總面積為11953平方米。目前,上蔣村巷道硬化工程已全面完工,張棉村正在啟動實施。實施廟川村、馬夭村橋涵建設工程。建成長12米寬4米的馬夭村橋涵,長20米的廟川村橋涵正在修建之中。實施和平村、張棉村河堤建設工程。和平村河堤建設工程全長1300米,該工程已全面竣工;張棉村河堤建設工程920米,目前已完成500米。實施上蔣村村級組織活動場所改擴建工程。該工程為新選址新建工程,占地面積為3335平方米,回填場地土方4千方,建筑面積320平方米。同時規劃修2800平方米文化廣場一個,修建文化墻150米,并實施院落硬化、修建圍墻、安置健身器材等附屬設施,項目總投資為82.3萬元。目前主體建設已完成。實施先馬村雙聯農戶危房改造工程。借助省民委幫聯,投資114萬對先馬村38戶聯系戶實施危房改造工程。房屋規劃為磚木結構,建筑面積45平方米以上,每戶由省民委補助3萬元。目前已建成19戶。

  力促社會事業發展,提升社會服務能力

  新農保和新農合收繳工作全面完成。今年,鄉黨委、政府及早著手,于3月初開始征收,于4月底前全面收清。“美麗鄉村”建設工作有序展開。在全鄉及過境公路主干道各村積極啟動實施“美麗鄉村”建設工作。截至目前,共動用鏟車、挖機等機械112臺次,動員群眾投工投勞1100多人次,平整土地面積1800平方米,清理“五堆”117處56噸,清理院落73個,改水、改路5410米,改廁、改廚、改圈169個,硬化巷道17000平方米,修建路邊水渠400米,栽植綠化樹543棵。勞務技能、農業技術培訓工作大力開展。借助省民委幫聯及縣勞務辦扶持,今年以來,全鄉范圍內共舉辦 “伊香牛肉拉面師”培訓班2期,中藥材培訓班2期,累計培訓256人(次)。

  積極開展抗險救災及災后重建工作

  6月19日以來,遭受連續性強降雨天氣,張棉鄉地質災害頻發、農田道路嚴重損毀,群眾住房大面積倒塌。面對災害,張棉鄉按照縣委、縣政府安排部署,研究制定了搶險救災應急預案,成立了搶險救災應急分隊,建立了鄉村兩級24小時值班責任制度。鄉黨委一班人帶領全體干部深入農戶查看災情,安置和安撫受災群眾,疏導群眾情緒,組織群眾開展自救,使全鄉在重災情況下,群眾情緒穩定,社會安定。全鄉共動用鏟車、挖掘機等大型機械13臺次、拖拉機33臺次,疏通水路510米,搶修鄉村及村組道路13條21公里、公路2條11公里。集中安置災民30戶148人、分散安置44戶221人,通過借房安置38戶173人。縣委、縣政府多方籌集資金300萬元,及時保證了周家村、喜灣村受災群眾災后重建工作的順利進行。目前,周家村災后重建房屋主體建設已完成9戶,喜灣村重建選址工作已完成,目前正在啟動實施。

攝影相關圖片
走進“辣椒之鄉”(圖) 走進豐望蘋果園(圖) 初秋走草川(圖) 《軒轅鼓舞》 張呂牧場(圖) 張棉驛鄉風光(圖) 走進張家川平安牧場(圖) 走進天水機場(圖) 走進秦安桃花園(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