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川回族自治縣龍山鎮西南部的韓川村、馬河村、李山村與秦安縣隴城鎮毗鄰。這些村歷史上是張家川有名的水果之鄉,山上山下、村前村后遍植杏、蘋果、櫻桃、梨等果樹,元帥系列蘋果在天水市品質最佳。近年來,當地政府充分利用龍山鎮西南部水質優良,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適宜品種水果生長的有利條件,在韓川村、李山村等地加快實施“蘋果帶”建設步伐,有效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
“水果還沒成熟,我卻已經嘗到了甜頭。”9月2日,記者見到李山村村民南家生時他正忙正在果園里忙著鋤草。“您的果園除了蘋果還有其它果樹嗎?”當著記者問及這個問題時,南家生憨憨的笑了。“地是自家的,但果樹就不是了。我現在是在自家地里給別人打工。”交談中,記者了解到,今年年初,位于龍山鎮西南部李山村腳下河谷地帶的1400多畝土地全部流轉給了一家果品公司。“一畝地流轉費是500元每年,一次性流轉20年。”南家生的3畝地全部承包給了這家果品公司。有著20年果樹栽植經驗的他,沒有因為土地外包而閑著,開始在果園做起了田間管理。每天45元到80元不等的勞務費讓60歲的南家生滿心歡喜,他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以前一畝小麥的毛利潤也就是五、六百元,現在土地外包,勞務費一年就是三、四千元,差距真大。
南家生不是這個千畝蘋果標準化示范園的唯一受益者。據龍山鎮黨委書記楊茂介紹,和南家生一樣受益的群眾超過了600人,這其中不包括與龍山鎮毗鄰的隴城鎮的群眾。“龍山鎮在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的基礎上,堅持‘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采取宣傳、引導、政策激勵等方法,積極推進土地流轉、發展規模經營,激發土地活力,輻射帶動作用日益顯現。”在龍山鎮的這個示范園,楊茂一邊介紹示范園的建設,一邊細數示范園帶來的經濟效益。
蘋果帶不僅激發了張家川本地農民干事創業的熱情,還吸引了與龍山鎮毗陵的秦安縣隴城鎮、莊浪縣盤安鄉農民前來打工。王鳳龍是隴城鎮張灣村農民,因為擅長果園管理,從一開始就在這個千畝標準化蘋果示范園里從事田間管理,每天90元的工資,讓他不得不額外用心的管理果樹。“你看,果樹下鋪設的黑色地膜和樹上懸掛的黃色粘蟲板,黑地膜保溫保墑,粘蟲板保護果樹。以前粗曠式的管理技術已經不適合這個標準化果園了。”王鳳龍帶著記者行走在4米寬的田間道路上,時而介紹果樹修剪,時而介紹保肥保墑,句句不離果園管理。
“這1400畝土地上的2萬5千多株果樹,全部大株移栽。蘋果明年就可掛果,大櫻桃果樹后年就能成型。到時候,從西面過來進入張家川,看到的就是瓜果飄香的果園。”在果園里平整土地的張金寶看到記者時滿懷開心的說。他告訴記者,從鎮上開始打造這個蘋果帶時,他就參與其中,對果園的情況了如指掌。他是,他自己從實行土地承包責任制以后,就開始種果樹,由于那時候都是分戶自建果園,水果品質不能保證,水果產量也難形成規模,外地客商前來采購的很少。現在土地外包,果園選擇最優質的果樹,果園周邊的交通也便利了許多,相信這條蘋果帶一定會吸引外界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