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成立于1953年的張家川回族自治縣,2013年7月6日將迎來60周年華誕。
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是全國回族比例最高的少數民族自治縣。建縣以來,在黨的民族政策的光輝照耀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張家川縣歷屆縣委、縣政府帶領全縣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勵精圖治,奮發圖強,推動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不斷取得新的成績。
60年風雨歷程,60年滄桑巨變。為了充分展示張家川回族自治縣60年來的新發展、新變化,從即日起特推出《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成立60周年》系列報道,熱烈慶祝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成立60周年。
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成立60周年系列報道之一百二十七
打造“兩個共同”示范縣 建設幸福美好新張家川
張家川開展“兩個共同”示范縣建設工作
![](/Files238/BeyondPic/2013-5/16/130516145658c840b67864fb22.jpg)
自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示范縣建設工作開展以來,張家川回族自治縣高舉各民族大團結、大繁榮的旗幟,緊密結合縣委總體發展思路,以促進經濟社會更快發展、基礎設施更加完善、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人民生活不斷改善、民族團結宗教和睦為建設目標,突出特色,深入開展“兩個共同”示范縣建設工作,相繼建成一批打基礎、利長遠、增后勁的大項目、好項目,為加快示范縣建設步伐、推動轉型跨越奠定了堅實基礎,取得了顯著成效。
加強組織領導,精心安排部署。張家川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兩個共同”示范縣建設工作,把示范縣建設作為促進全縣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民族團結、宗教和順的重要抓手,以“對上出經驗、縣內見成效”為目標,制定出臺了《張家川縣建設“兩個共同”示范縣實施方案》,成立了專門的領導小組和工作機構,形成了主要領導經常抓、分管領導親自抓、主管部門具體抓、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示范建設格局。縣委常委會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及時研究創建工作中的一些具體問題,確保了創建活動的有力有序推進。堅持把宣傳工作貫穿于創建工作的全過程,筑牢了“兩個共同”的思想基礎,著力營造建設“兩個共同”示范縣良好的社會氛圍。
![](/Files238/BeyondPic/2013-5/16/130516145633705bd82f684689.jpg)
(圖為宣化崗拱北一角)
細化目標任務,提升建設水平。以示范點建設為重點,在抓好張家川鎮、龍山鎮、恭門鎮3個省級示范點建設的同時,全面推進9個縣直單位、8個鄉鎮、33個村以及30座宗教場所等縣級示范點的創建。圍繞示范縣建設的“六大任務”,張家川在全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等任務的同時,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廣泛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深入開展“三聯三引三助”和“四個講清”活動,建立了縣科級干部聯系一名宗教人士和一座宗教場所聯系制度,形成了各級黨組織、寺管班子、宗教人士共促發展、共保穩定的強大合力。依法加強宗教事務管理,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發揮宗教在促進社會和諧方面的積極作用,在全縣營造了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濃厚氛圍。
做好對口支援,建立援助機制。積極爭取對口支援單位落實“1414”支援計劃,省國土資源廳落實2011年項目資金2250萬元。省住建廳落實2012年縣城園林綠化工程補助資金30萬元,落實25萬元路燈高架車一臺。甘肅中醫學院組織專家大夫開展義診、講座系列活動。省煙草公司落實2011年、2012年對口支援資金 200萬元。天水市委、市政府制定下發了《關于支持張家川縣建設全省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示范縣的實施意見》,在省上“1414”對口支援計劃的基礎上制定了“1313”對口支援計劃。
![](/Files238/BeyondPic/2013-5/16/13051614561569f3800f5e317f.jpg)
(圖為宗教界人士外出學習考察)
多方籌措項目,幫群眾辦實事。省上安排張家川縣2011年、2012年度專項資金1800萬元,天水市配套2011年專項資金300萬元,縣上整合配套資金8086萬元。主要用于縣城道路鋪油工程、縣城集中供熱工程、縣城綠化工程、連五鄉馬咀至腰莊公路硬化工程、張家川鎮趙川至查灣公路硬化工程、龍山鎮李山村橋梁建設工程、馬鹿河橋梁建設工程、恭門鎮幼兒園建設項目以及黨政干部宗教人士培訓項目。目前,縣城綠化工程、連五鄉馬咀至腰莊公路硬化工程已全面完工,其余項目正在有序推進。為加強項目資金管理,張家川制定了“兩個共同”示范縣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嚴格資金管理,做到了專款專用。同時,在4月18日的市上縣慶協調會結束之際,市上立即兌現了2012、2013年度的專項配套資金600萬元,縣慶專項資金100萬元,資金已經下撥到縣上。
強化教育引導,促進團結和睦。張家川縣是一個民族宗教大縣,全縣有伊斯蘭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共有信教群眾267939人,占全縣總人口的84.25%,共有宗教活動場所541處,共有宗教教職人員1047人。張家川把加強民族宗教工作、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作為創建活動的重中之重,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民族宗教政策,緊緊圍繞民族工作主題,廣泛深入地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鞏固和發展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去年以來,針對新形勢的新要求,張家川縣委提出了加強“三支隊伍”建設的重大思想,把宗教人士隊伍與黨員隊伍、干部隊伍一樣作為縣委工作的重點骨干力量,加強培養教育、管理使用,依托“兩個共同”示范縣建設教育培訓專項資金,集中培訓宗教人士1840人次,組織宗教界政協委員赴外地發達地區考察,全面落實宗教人士生活補貼優惠政策,三年來,共為全縣宗教人士發放生活費補貼321.98萬元。在全縣深入開展了“三聯三引三助”活動,各級黨員干部、寺管班子、宗教人士共促發展、共保穩定的良好局面逐步形成。堅持依法加強宗教事務管理,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發揮宗教在促進社會和諧方面的積極作用,開創了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新局面,在全縣營造了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濃厚氛圍。
![](/Files238/BeyondPic/2013-5/16/1305161456b9a354e4386693c9.jpg)
(圖為縣城一角)
![](/Files238/BeyondPic/2013-5/16/13051614563840a9ec3f3c8194.jpg)
(圖為宗教界人士在暢談學習體會)
![](/Files238/BeyondPic/2013-5/16/130516145603bab4296b7df9f4.jpg)
(圖為莊天二級公路)
![](/Files238/BeyondPic/2013-5/16/13051614578c50223fd2ef8154.jpg)
(圖為宗教界人士在學習法律政策)
![](/Files238/BeyondPic/2013-5/16/1305161457991bed3014798298.jpg)
(圖為正在硬化中的鄉村公路)
![](/Files238/BeyondPic/2013-5/16/130516145687fe7aac56faaf35.jpg)
(圖為正在建設中的回鄉風情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