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2年,張家川縣委、縣政府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以自治縣60年縣慶、“兩個共同”示范縣建設及“雙聯”行動為契機,搶抓政策機遇,緊緊圍繞“五大目標定位”,堅持“舉特色旗、打民族牌、走富民路、建和諧縣”的基本方略和“發展高于一切、穩定壓倒一切、民生重于一切、黨建保證一切”的基本理念,深入實施項目帶動、科教興縣、趕超發展三大戰略,努力提升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產業化、工商經濟發展、城鎮綜合開發、社會事業發展水平,使全縣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呈現出良好發展態勢。近期,張家川新聞中心將推出《回眸2012》系列報道,通過多種形式,展現張家川縣2012年光輝歷程;宣傳推動全縣各項工作的新思路、新舉措、新成果、新經驗;進一步激勵全縣上下為實現張家川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建功立業。
強基礎 調結構 育產業 促發展
——胡川鄉2012年度亮點工作綜述
2012年,胡川鄉緊扣全縣發展思路,搶抓各種發展機遇,按照基層黨建示范化、基礎設施一體化、特色產業局域化、扶貧項目片帶化、新村建設亮麗化的思路,帶領全鄉廣大干部謀發展、求發展、比發展,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項農村工作。
![](/Files236/BeyondPic/2013-1/10/2013-01-10-120412.jpg)
基礎設施齊改善。2012年初,胡川鄉政府墊資實施了總投資70余萬元的夭上通村道路和蒲家杜條的通組道路。夭上村道路全長4.18公里,鋪設管涵、板涵13道,筑壩6個,開挖石砭300米,改河道2處,占用耕地46畝;蒲家杜條道路全長4.8公里,鋪設管涵4道,開挖石砭32米,占用耕地7.6畝;兩條道路共投入挖機、鏟車3臺,群眾投工投勞1500多人(次),2條道路于10月初全線貫通,解決了歷史以來2村行路難問題。與此同時,鄉村兩級緊抓政策、積極爭取,實施“一事一議”4個,總投資113.77萬元,其中,投資70.31萬元進行倉下村巷道硬化;投資16.26萬元修建倉下村排洪工程;投資23.72萬元修建胡川村橋涵一座,投資3.66萬元修建王安村板涵1處。
![](/Files236/BeyondPic/2013-1/10/2013-01-10-120416.jpg)
農田建設顯成效。2012年,胡川鄉在張堡村和深坷村新修機建梯田3220畝。張堡村完成機建2700畝,投入勞力200人次;深坷村完成梯田建設520畝,投入勞力50人次。通過大力實施梯田建設,農業生產條件和生活環境得到明顯改善,水土流失問題得到有效遏制,資源利用率和土地生產力得到進一步提高,農業發展后勁得到有力提升,有效促進了產業結構調整和糧食作物、經濟作物的增產,農業可持續發展得到了進一步提高。
![](/Files236/BeyondPic/2013-1/10/2013-01-10-120408.jpg)
片帶開發助增收。積極爭取并實施國家扶貧片帶開發項目,年內組織實施了祁溝流域片帶開發項目,總投資826萬元。硬化村組道路12.8公里;新修梯田900畝;扶持貧困戶612戶,引進良種牛1224頭、良種羊200只;新建養畜暖棚50座,修建養羊小區2個;集中連片種植馬鈴薯5100畝,種植雙壟溝播玉米2500畝;建立互助資金試點一個;發放洋芋種子153萬斤;發放紫花苜蓿籽種2500斤;實用技術培訓1000人(次)。
![](/Files236/BeyondPic/2013-1/10/2009-08-13-102449.jpg)
特色產業穩推進。通過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強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全鄉特色產業得到穩步發展。目前,王安、胡川、倉下3村塑料大棚達到400座;大力推廣旱作農業,全鄉種植雙壟溝播玉米12000畝,種植全膜小麥150畝。同時,搶抓太極集團入住胡川機遇,在夭上、陽山推廣種植獨活200畝;核桃種植、規模養殖和餐飲勞務等特色產業正在規劃實施和逐步壯大。
組織建設強基礎。以“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為契機,通過開展黨員培訓、基層黨組織分類定級整改提升、黨建示范群創建等重點活動,全鄉基層黨建工作基礎不斷夯實。2012年,全鄉共開展黨員各類培訓550余人(次),培養入黨積極分子63名,新發展黨員47人,納新黨員47名,新組建小學校黨支部8個、互助合作社黨支部2個、黨總支1個。在11個村開展了創建黨建示范群工作,對16個村進行了考核評價,嚴格兌現了績效工資,加強了鄉村干部教育管理,整頓后進村班子4個11人,提拔使用鄉干部13人。與此同時,按期完成了潘峪和夏堡2村村陣地建設任務。
![](/Files236/BeyondPic/2013-1/10/2012-10-15-081424.jpg)
社會管理創經驗。全面推行“三三五五”社會管理工作法,成立了社會管理服務中心,設立了社會管理服務大廳。在全鄉開展“四個講清”宣講36次,聘請36名阿訇為調解員,排查調處矛盾糾紛12起;對25名刑釋解教、長期上訪等重點人群落實了管控責任和管控措施;制定了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組建了一支30人的應急分隊,加大了人防物防技防力度,在主要路段和場所安裝電子監控器6個,在鄉政府、倉下、夏堡等村安裝防洪防汛預警設備4套,在全鄉5處滑坡地段設立監測點,汛期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胡川鄉社會管理創新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先后多次得到市縣領導的充分肯定和兄弟鄉鎮的觀摩學習。
![](/Files236/BeyondPic/2013-1/10/2013-01-10-120410.jpg)
“雙聯”幫扶促發展。省委聯村聯戶行動開展以來,胡川鄉共有省、市、縣幫聯單位6個,活動開展過程中各幫聯單位走村入戶積極開展幫聯活動。其中,省地稅系統為張堡、王安2村群眾發放價值7萬元的化肥545袋,捐資38萬元為張堡、王安2村發展特色產業和基礎設施建設,捐資2.3萬元王安村修建一條60米的排洪渠,宣傳培訓2場180人次,為張堡捐贈書籍2萬元,義診2次3萬元;市公安局捐資2.8萬元為前梁、倉下、深坷三村進行巷道硬化、配套設備、整修路1.5公里;縣國土局為寧馬、潘峪祁溝三村新修農機路10公里,涵管12個;縣糧食局籌資0.5萬元為胡川村修建橋梁,幫資0.6萬元幫助蒲家村發展特色產業;縣農行籌資1.19萬元為夏堡村、柳灣村配套“戶戶通”140套;縣編辦為窯上村道路建設捐助0.3萬元。省委“雙聯”行動,不僅幫助胡川鄉解決了制約全鄉發展的突出困難和問題,更重要的是幫助群眾理清了今后發展的思路,共同尋找到了脫貧致富的路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