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3日,天水在線組織部分博主赴張家川回族自治縣開展以“喜迎黨的十八大,走進張川看水利”主題采風活動,就“十一五”以來該縣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進行現場采訪。 圖為張家川縣東峽水庫)
東峽水庫位于張家川鎮峽口村,下游距縣城6㎞,屬黃河流域渭河水系牛頭河一級支流的后川河南河上游,壩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積68.4m2,為Ⅳ等 (一)型水庫。該水庫始建于1958年2月,1972年底竣工,水庫樞紐由大壩、輸水洞三部分組成。水庫大壩為均質土壩,壩高41.6m,壩長186m,總庫容520.8萬m3,其中:防洪庫容254萬m3,興利庫容239m3,死庫容127.8m3,是張家川縣中部最大的蓄水工程,是縣城生活供水及東峽灌區的水源地。
2002年11月甘肅省水利廳核定該水庫大壩為“三類壩”,2003年3月批復立項,列入國家第二批病險水庫除險加固項目,核定總投資1010萬元,于2007年11月正式開工,2010年6月竣工,同年9月順利通過了甘肅省水利廳組織的驗收,得到了驗收組成員的充分肯定。水庫除險加固后,穩固了基礎,加固了壩體,增大了泄洪建筑物的泄洪能力,確保了水庫大壩的運行安全。上壩公路的擴建有利于防汛材料的運送,并為以后的各項管理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為加強水庫大壩的安全管理,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從建庫至今,張家川縣水務局堅持建設與管理并重,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一是明確管理主體,成立管理機構,組建了東峽水庫管理所。二是界定管理性質,落實管理人員,按照水管體制改革的要求,管理所被定性為公益性事業管理單位,核定管理人員16人。三是配強管理設施,有線或無線通信設施;預警、照明設施;位移、沉降、滲漏觀測設施;地震、地質災害觀測記錄設施齊備。四是安全管理制度程序規范、標準明確、要求具體,制定了水庫安全運行方案,大壩安全管理責任制、安全值班、安全操作規程和應急預案等。五是加強水質監測和環境保護,為縣城及渠子梁飲水安全工程提供安全優質的水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