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170/BeyondPic/2007-8/10/20070810_09634e0c0a4447d825f9JFMyAaYaaYKf.jpg)
張家川電視臺記者來采訪(支教篇)
暑假期間,武漢大學第二臨床學院組織本院學生赴甘肅省天水市張家川回族自治縣,開展以支教、西部教育現狀調查、學生能力范圍內的義診為主要內容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旨在為西部教育和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作出貢獻。活動受到了當地人民的熱烈歡迎。
實踐團隊由武漢大學第二臨床學院(中南醫院)臨床醫學五年制04級的13名學生組成,活動得到了學院相關部門和有關領導的大力支持。實踐隊一行于7月19日下午到達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在與當地教育、衛生部門取得聯系,辦理相關手續,獲取相關資料后,于7月20日下午到達實踐基地——張家川回族自治縣馬關鄉馬堡小學。實踐隊的到來受到了馬堡小學校領導的熱烈歡迎。
7月22日正式開課之后,馬堡及附近鄉鎮的學生踴躍來上課,第一天學生為50人,第二天已經增至近80人。附近鄉鎮多所小學也邀請實踐隊去做講座。得知實踐隊還包括義診活動,梁山學區發出邀請讓實踐隊為學區教師進行體檢。除支教與義診外,同時進行的教育現狀調查也得到了居民的配合。
這次實踐活動給當地學生帶來了豐富的教學形式和充實的教學內容,促進了當地的醫療衛生環境的改善。整個過程中學生們都與當地居民相處融洽,雙方還舉行了籃球友誼賽。目前第二臨床學院正在與當地政府部門商榷,有望在張家川建立一個長久的支教和義診實踐基地。
![](/Files170/BeyondPic/2007-8/10/20070810_3248ccc35ab7075cd968eIkt9HbMTU2V.jpg)
老人家來找隊員量血壓
我們的責任
——武漢大學醫學生暑假自行組織赴甘肅義診及支教
隨著國家對“西部大開發”的腳步加快,服務西部活動在全國廣泛地開展,這個暑假,武漢大學第二臨床學院(中南醫院)的學生們也自行組織奔赴甘肅義診,調查教育資源現狀并支教。
本次活動由武漢大學第二臨床學院04級臨床醫學五年制的學生組隊參加,共13名學生,赴甘肅省天水市張家川回族自治縣馬關鄉馬堡小學進行7月中旬到8月下旬為期一個多月的活動,包括學生能力范圍內的義診、醫療衛生知識的宣傳、支教、西部教育現狀調查以及一些愛心捐贈。
出發之前實踐隊的準備十分充分,除必要準備之外,還進行了醫療技能培訓和體能訓練。而第二臨床學院以及武漢大學也對活動十分支持,撥專款用于實踐。
繼之前桂希恩教授發現中國首個“愛滋病村”并對愛滋病人進行無私救助以及派醫務人員參加中國“南極科考”、派醫生援助新疆等地的醫院等等之后,武漢大學第二臨床學院(中南醫院)此次又鼓勵學生為西部做力所能及的實踐活動。除進行支教以啟迪西部學生們的思想外,醫學生還正是可以發揮醫學專業的優勢,為西部人民的醫療衛生保健方面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這次義診、醫療知識宣傳并支教的活動開了大學生支援西部的醫療衛生方面的先河,說明學生不僅可以從教育方面來支援西部,還可以結合自身專業特色,從多種角度對西部進行援助,從而為我國的全面發展更好地作出貢獻。
也許不能從根本上改變西部的現狀,但是,無論如何,此次活動都將會對會給各方帶來收獲。希望會有越來越多的社會團體和個人投身到建設西部的教育和醫療當中去,從而加快我國西部建設以及和諧社會的建設進程。
![](/Files170/BeyondPic/2007-8/10/20070810_9f7fdbea061020d76297V85mHvhTIRVw.jpg)
教英語
一點一滴都是情
07年夏天,武漢大學第二臨床學院的學生們帶著自己的美好心愿和強烈的愿望來到了甘肅省天水市張家川回族自治縣馬關鄉馬堡小學,開展長達一個多月的支教、義診和調查活動。活動順利開展,而且受到了當地居民的熱烈歡迎,居民們與實踐隊員和諧相處,并結下了珍貴的友誼。
剛開始上課的時候,時常會有母親陪著自己的孩子來找實踐隊,來讓自己的孩子上課。賣菜的師傅在校門口賣菜的時候,也不忘進學校跟校長打招呼要把孩子送來。其實賣菜師傅的家離學校是很遠的。
周圍群眾和孩子對待實踐隊員也很熱情。前往村民家里調查,村民們每每要留隊員吃飯,或送桃子、梨、蘋果等水果,也幫忙送水。孩子們也時常帶青蘋果、梨來送給隊員們,偶爾的送點東西,雖然不多,卻已經是孩子所認為的最好的東西了,表達了對這群從外面來的老師的感激之情。孩子們熱情邀請“老師”們回家吃飯,不過被實踐隊員們婉言謝絕了。
周圍的村民熱愛運動,隊員們就與他們舉行籃球賽、乒乓球賽,增進了交流,也加深了大家的友誼。
隨著實踐活動的逐漸深入,實踐隊的影響逐漸擴大,村里的老年人會主動過來,請隊員們幫他量血壓,梁山學區的領導邀請實踐人員為學區老師做體檢,附近小學也請大家去做講座。形勢喜人,隊員們決定今后一段時間再接再厲,更好地做好實踐活動,爭取把活動圓滿完成。
![](/Files170/BeyondPic/2007-8/10/20070810_ef0e5d5b664ee50de133vtw2wa5iix9I.jpg)
在給孩子們講課
我們此行的活動分三部分:支教、為村民做體檢(義診)和調查,以下是我們隊員寫的一些感受的文章。
永遇樂·甘肅行
王曉兵
黃土原上,千里追夢,十三人行。自江城始,行鄂豫地,見潼關而經。塞外隴關,壯觀萬里,剪破云絮相映。登川上,群山環繞,黃沙嵌入翠影。
往昔歲月,平川丘野,遍地葉綠花紅。為何如今,抬眼處,葳蕤萋萋零星。可曾知否?百花爭艷,須有甘露東風。待明日,曉香紅霞,旭日東升。
王曉兵 2007年7月29日 于馬堡小學
感觸
季麗霞
來甘肅,除了行囊,帶來的就只有自己的愿望和夢想。
黃土地,泥房子,渾濁的河水,陡峭而光禿的山峰,一切都如此陌生。盤曲的環山路,衛生狀況比較差的廁所,都滲透成為我們實踐生活的一部分。
每天晚上認真的備課,上完課后廚房里大家忙碌的身影。烈日下忙碌的奔波,為到達一個村莊的艱難跋涉,無數陡峭的山坡。
孩子可愛的臉,寫滿求知的渴望。村民無奈的嘆息,期盼著家中久病的老母的轉好。
我們是這個夏天這片黃土地上最富有激情的心,我們的搏動,承載著無數人的熱忱和這片黃土地上千年的夢想。
那段歲月,我們的生命會銘記。
也許,我們會再來。
日記兩則
王曉兵
2007年7月19日 星期四 陰轉小雨
昨日登車時的興奮心情隨著火車的遠行而在漆黑的夜空中逐漸平靜。但是,對遠方目的地的憧憬卻依然清晰。也許,這就是十三個人共同的強烈夢想。為了這個夢想,兩個月的前期準備和沉淀已經在這17個小時的旅途中顯示出來。
玩撲克,談風月,講故事,話天下,你說我笑,氣氛歡快,其樂融融。兩個月的開會、籌備、體能訓練,十三顆不同的心已經融合,懷揣共同的夢想,為理想而奮斗打拼。
也許迎接我們的不是生死抉擇的大場面,也許迎接我們的不是驚天動地的事件,也許迎接我們的不是可歌可泣的事跡,但是,我們知道我們此行十分有意義。十三顆純潔的心靈當遇到值得它們付出的行動時,居然搏動得如此一致。于是,一顆心供應著全體人員的血液。
旅途已經結束,躺在5元/人天的旅館的硬板床上,我思緒萬千,久難入睡,尋夢即將開始。
宋志明
2007-7-20 星期五
陰轉多云
馬堡小學,久違的學校。終于映入了我們的視野。剛進學校,馬校長很熱情地出門接待我們,一群可愛的孩子蹦蹦跳跳地出現在我們面前,高興而又有些靦腆。
在我們放好行李后,根據馬校長的建議,我們就展開了后續的工作。當然首先解決生活問題,在會上大家愿意吃的食物經過商量之后敲定,一部分的同學去買菜,另外一些同學則剩下來去打掃廚房衛生。
由于沒有水,留下來的同學被一大群同學們所圍繞。一張張稚嫩而尚未脫去俗氣的孩子,先后圍繞著我們,慢慢的打量著我們,似乎在心理嘀咕了一會兒判定我們是好老師。
大約下午5點30分,菜按時到了廚房,由我們親愛的徐老師掌勺,給我們做出了一份大餐。晚飯上,同學們瘋狂地吃著到達甘肅后我們自己的第一頓飯。飯的味道很美。
在今天,我才真正懂得了什么叫缺水,什么是保護環境,什么是節水。
![](/Files170/BeyondPic/2007-8/10/20070810_912c4a576cd6436a6b9fALpBX32xGJkQ.jpg)
對村民進行健康指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