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新品種 實施新技術
張家川開展科技示范推廣工作
【本報訊】(記者 惠文輝)張家川回族自治縣緊緊圍繞種植業內部結構調整,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科技試驗、示范和推廣工作,不斷提高全縣農業生產的科技含量以及農民的科學種田水平。據統計,僅去年一年,該縣就開展有一定科技含量和示范帶動作用的新品種、新技術示范項目10項,示范面積達到33815畝。
這10項新品種、新技術示范項目分別為:一是在中部的張川、龍山、大陽等10個鄉鎮建立以金穗1號、隴原201號、酒試20、正大12號、金穗2號、遼單37號等6個五米新品種示范田17050畝,同時還落實玉米施肥鋪膜點籽技術示范520畝。據調查,示范田玉米較中單2號增幅達14.5%-27.4%;二是在張川鎮南川、崔家、龍山等鄉村建成甘藍、胡蘿卜、大蔥示范基地3000畝;三是在張川鎮孟寺、崔灣、瓦泉、南川等村開展無公害蔬菜示范500畝;四是在張川鎮查灣、趙川、前山村建立以柴胡、黃芩、獨活、板蘭根等品種為主的中藥材生產示范540畝;五是在張川鎮前山村落實以天油4號,天油5號,天油6號等3個冬油菜新品種示范150畝。據統計,示范田較大田畝增產27公斤左右;六是在馬鹿、閆家、恭門、張棉、平安、劉堡東部6鄉鎮落實以臨蠶2號為主的蠶豆新品種示范面積1375畝;七是在平安鄉新莊、磨馬、大灣、鐵古和恭門鎮古土等5個村建成優質專用小麥新品種繁殖示范點5000畝;八是以恭門鎮古土梁為中心;建設冬小麥豐產栽培示范田5000畝;九是在張川、恭門2鎮落實機旋耕施肥播種技術示范點2個共600畝;十是在馬鹿龍口村、恭門西關村,馬關草灣村完成藥劑拌種示范點3個共600畝。
在這10項科技示范項目的輻射和帶動下,2006年,該縣冬小麥良種覆蓋率達到98%,玉米良種覆蓋率達到100%,馬鈴薯良種覆蓋率達到96%,蔬菜良種覆蓋率達到98%,全縣農業生產的科技轉化率達到48%,分別比上年都有較大幅度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