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進優良品種 推廣實用技術
(記者惠文輝)張家川回族自治縣以建設蔬菜生產基地,提高商品總量為目標,旺淡兼顧,粗細結合,整體推進,大力發展蔬菜生產。2004年,全縣蔬菜總產量達到2484.62萬公斤,比上年同比增長10.52%;總產值達1240.65萬元,比上年凈增262.8萬元,增長26.9%。
近年來,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根據當地的地理和氣候特點,把大力發展蔬菜生產作為優化和調整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步伐的短、平,快項目。堅持以保護地栽培為基礎,以推進種植科學化、品種多樣化、生產標準化、發展規模化為重點,走露地菜與保護地生產相結合、常年菜與季節菜相結合、粗菜與細菜相結合,以細菜為主的“三結合”之路,在認真抓好名、優、特、新良種的引進,適用新技術的推廣,各種病蟲害的綜合防治等關鍵措施的基礎上,及時發現并推廣典型,注重提高保護地蔬菜生產效益,僅去年一年,該縣就從遼寧、北京、天津、陜西等地引進辣椒、番茄、茄子、黃瓜、菜豆等23個菜種的優良品種28個,在東峽灌區一帶的峽口、崔家、劉家、下仁、南川等10個村建立二代日光溫室、特色蔬菜、無公害蔬菜等不同特色的示范點4處,在張家川龍山鎮6個村20個村民小組落實甘藍、大蔥、胡蘿卜三大優勢菜種基地2200畝,在張川鎮孟寺、崔灣、瓦泉、南川等村新建優質無公害蔬菜基地1500畝。在龍山鎮韓川村新建以甘藍為主的蔬菜基地620畝,在大陽鄉陽灣、閏家、太原、劉山新建雙孢菇種植基地300畝,在張川鎮北川新建香菇生產基地50畝,初步建成了以張川鎮南川、崔灣、龍山鎮韓川村的甘藍,張川鎮前山、查灣的胡蘿卜,龍山鎮四方村的大蔥,大陽鄉陽灣、太原村的雙孢菇等一大批蔬菜專業村。在這些蔬菜生產基地、示范點和專業村的輻射、影響和帶動下,2004年,全縣蔬菜種植面積達到12168畝,比上年的11564畝增加604畝。2004年,全縣蔬菜總產值達到1240.65萬元,比上年的977.85萬元凈增262.8萬元,增長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