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2月22日電題:走出年輕干部“逢提必疑”怪圈——甘肅武威“焦三牛事件”引發的思考
新華社記者周英峰
最近,清華大學畢業生焦三牛工作半年被選拔為副縣級干部的事件引發強烈社會反響。事實上,“焦三牛事件”并不是個案,“最年輕女鎮長”“最年輕市長”之類的新聞時常見諸報端,社會上某些人存有一種年輕干部“逢提必疑”的偏激情緒。
如何看待選拔使用年輕干部,如何為年輕干部成長營造良好環境,如何才能走出年輕干部“逢提必疑”的怪圈?在日前光明日報組織的“營造年輕干部成長良好環境”研討會上,有關專家針對上述問題進行了深入研討。
不要簡單認為年輕干部“嘴上無毛、辦事不牢”
人才輩出,事業才能興旺發達,這是一個普遍規律。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家企業、一個村鎮,都是如此。
“年輕干部是黨的事業的生力軍和接班人,也是我們黨的事業能夠朝氣蓬勃、長盛不衰的一個重要原因。”全國黨建研究會會長虞云耀說,面對當前國際國內的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干部的任務顯得尤其重要和緊迫。
虞云耀指出,從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背景來看,培養選拔大批優秀年輕干部,是黨和國家事業不斷發展、立于不敗之地的重要保證;從國內形勢和任務來看,培養選拔大批優秀年輕干部,是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實現“十二五”規劃各項任務的現實需要。
“在對待年輕干部問題上,第一個要解決好的問題,就是要敢于解放思想,沖破傳統的用人觀念,從實際出發大膽地使用優秀的年輕干部。”中央黨校黨建部副主任戴焰軍說,在年輕干部選拔任用方面,往往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傳統用人觀念的阻力,比如認為年紀太輕、經驗不夠、穩重不足、以后機會還多等等。
戴焰軍認為,年輕干部雖然閱歷淺、經驗少,但往往思想更為解放,更少條條框框,也更敢說、敢做、敢當。扶持幫助年輕干部的時候,千萬要注意保護他們的優秀潛質,不要簡單認為“嘴上無毛、辦事不牢”,挫傷他們的積極性。
不拘一格選用年輕干部,要堅持民主、公開、競爭、擇優
戴焰軍認為,選拔任用年輕干部要不拘一格,要沖破傳統觀念,但并不是說在任用干部的具體程序上網開一面,該考不考,特殊關照,因人設崗。如果那樣的話,就失去了年輕干部培養選拔的意義,甚至會造成極為不良的負面效果。
“對于年輕干部的培養和選拔,在選人標準上應該有嚴格的審批和考察程序,特別是要堅持民主、公開、競爭、擇優的方針。”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教授林新奇說。
“在年輕干部選用工作中,有些地方出現了‘蘿卜招聘’現象,打著競爭的幌子,卻違背了平等性的要求。對此,組織、人事和紀檢部門必須嚴肅查辦,只有這樣,才能把優秀的人才吸引進年輕干部隊伍中,才能保證年輕干部隊伍人才輩出。”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史黨建部主任楊德山說。
楊德山指出,目前確實有些人存在“羨慕嫉妒恨”的狹隘心理,利用互聯網等散播惡意消息,形成對年輕干部選任工作不利的輿論環境。對于組織人事部門來說,在選人用人方面,需要及時向社會公開信息,真誠回答群眾質疑,虛心接受人民監督。要相信清者自清,堅持幾年下去,不利的環境因素肯定會大為減少。
培養選拔年輕干部應注重基層鍛煉
戴焰軍指出,從來沒有在基層待過的人,絕對不可能了解基層;從來沒有去過艱苦地方的人,絕對不可能真正了解那里的酸甜苦辣;從來沒有和普通工人農民一起勞動生活過的人,絕對不可能和群眾建立起深厚而牢固的感情。
“我以為,不拘一格絕不是說把從來不了解農村的人安排到農村領導崗位上去領導農村生產,也不是把從來不了解企業的人安排到企業崗位上去領導企業發展,那叫用人不當,其結果必然是貽誤工作,又害了年輕人。”戴焰軍說。
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院長吳江指出,在管理年輕干部方面,要嚴格要求,要重在培養教育,要堅持以德為先,特別是注重在艱苦環境當中磨煉他們的品德意志。同時,還要堅持能上能下,上來后不適應再下去,經過鍛煉可以再上來,在優勝劣汰當中來考驗、培養、使用年輕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