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觀看節目視頻](/Files231/BeyondPic/2012-2/16/Img334857041.jpg)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北京2月15日電(記者 董宇)連日來,社會各界對于“23歲副縣級干部”焦三牛的關注和議論持續升溫。今晚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欄目播出了調查節目《23歲畢業生因何“火箭式提升”?》,記者實地對焦三牛本人和武威市組織部門相關負責人進行采訪,還原了事件真相。
節目中說,事情緣起于今年1月18日,某網絡社區出現一篇引起眾多圍觀的網帖。帖子稱,焦三牛于1989年7月出生在山西新絳,2011年7月從清華大學畢業后進入武威市涼州區清水鄉人民政府工作,僅半年時間,就從一名普通科員晉升為副縣級領導。帖子一出,馬上招來一片質疑,“上面有人”、“朝廷有人好當官”等猜測紛紛指向焦三牛的身份背景,一些人認為“稚氣未脫的孩子”無法勝任領導工作,甚至還有人認為應該把“武威”改成“威武”,懷疑這種“火箭式提升”背后存在違規問題。
父母在家務農 目前沒有“丈母娘”
焦三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公示的第二天,他就知道自己成為網上熱議的對象。他說,“有些網友對我的家庭背景提出質疑,甚至說把我丈母娘祖上三代也得問下來,這樣的話是有點兒超出理性的范圍”。當記者問他現在是否有“丈母娘”時,他羞澀地說,“現在還沒有”。
焦三牛說,“我父親現在還在村里做一些活兒,貼補家用”,“我媽媽在家里面操持家里的事情”。
武威市委組織部向記者提供了焦三牛干部任免審批表。上面顯示,焦三牛祖籍和出生地均為山西新絳,家中有父親、母親、大哥和二哥,所填職務均為山西省新絳縣北張鎮馬首官莊村農民,家庭成員一欄中也并沒有顯示“妻子”的相關信息。
武威市涼州區黃羊鎮副鎮長孔祥明同焦三牛一樣,也是清華大學畢業后來這里工作的。對于網上的質疑,他表示,“這非常不切實際”。他回憶說,“去年焦三牛畢業來的時候,我去接他,自己帶那行李,拎一個非常破的一個箱子,拿膠帶捆了好幾圈,非常破的箱子。臉盆啊,像破舊衣服都帶著呢。后來住的地方也都比較差。”
另外一位接受采訪的清華大學畢業生蔡程程說,平時焦三牛非常節儉,這次筆試、面試的時候,甚至連一套像樣的西裝都沒有。她表示,“本身我們過來的時候,是做了很大的思想斗爭,也可以說犧牲了一些東西才過來的,后來我看到網上那些炒作的時候,其實我心里還是挺難受的,覺得挺委屈的。”
有3位清華學生通過公選當上“副縣”
1月17日,孔祥明、蔡程程與焦三牛的名字同時出現在了本次武威市的公示名單中,同是1986年出生的兩人也將走上副縣級領導崗位。
武威市古浪縣縣委副書記張福宏說,在和這些清華大學生的交流接觸中,確實感覺到他們學歷層次高,思維也活躍,視野開闊,實干精神確實也很強。
節目中介紹,武威市地處甘肅省中部,河西走廊東端,自然條件嚴酷,生態環境惡劣,經濟發展相對落后,其中人才嚴重匱乏一直是制約武威發展的一個瓶頸問題。記者調查發現,據武威市統計,2000年以來,全市考入清華大學的有45人,北京大學的有24人,但到目前為止,沒有一人回到武威工作。到2010年底,在全市的縣級干部中,具有全日制大學本科以上學歷的有136人,只占16.2%,其中“211工程”院校畢業的僅12人。
為了引進人才,甘肅省和武威市分別與清華大學在2009年、2010年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和全面合作協議。通過協議,甘肅省共從清華大學引進優秀選調生21名,其中武威就有7名。武威又在2010年9月面向全國進行了第一次干部公選,選聘11名工業園區領導職位,但最終只有5人入選,有一人還自愿放棄了任職。
第一次干部公選的結果不盡如人意,武威市委常委、涼州區委書記李世英無奈地說,“這樣選的范圍人員比較少。我們想要的這些人才,門檻都比較高,而我們這個地方條件比較差,人家也不愿意來。”
成績一路“第一” 清華“師兄”落選
在總結第一次公選不太成功的經驗基礎上去年12月,武威又開始面向全國進行第二次公選,也就是焦三牛所參加的這次公選。這一次,武威不僅拿出了31個正、副縣級領導職位面向全國公開選拔,還放寬了報名參選的條件,允許“211”大學畢業在武威工作2年以上和清華大學畢業在武威工作的可以直接報考副縣級領導職位。
通過初審、復審、筆試、面試、差額考察等7個環節的篩選,今年1月16日,入選的31名擬任人選名單在當地的報紙和網站進行公示。在參選外事僑務辦副主任這個職位的10名應聘者當中,清華大學英語專業畢業的焦三牛在筆試環節中的成績為71.67,以第一名的成績進入面試,在面試環節中的成績為91.64,又以第一名的成績進入差額推薦環節,而在這一環節當中,焦三牛得到了48票,同樣也是第一名。
武威市外僑辦副主任人選面試主考官李正先說,“我感覺到焦三牛確實是素質比較高,思維比較強,分析問題能力比較強,語言的表達能力也比較強,從整體上看在我們五位考生當中,我對他的印象是比較深刻的。所以面試也得到了比較好的分數”。
和焦三牛一樣,康石也是一名在武威工作的清華畢業生,他比焦三牛早來一年,現在已經是涼州區清水鄉的鄉長,可以說他不但是焦三牛的學長,也是他的領導。不過在這次公選中,康石卻沒有公選上他所報的市政府辦公室副主任這個職位。康石對記者表示,這次公選的筆試和面試是非常嚴格的,考場上不能戴任何金屬性的東西,電子表也不能戴,紙、筆都不能帶(由考場提供)。在這個公開的、公正的、透明的考試下,他拿到第一名,說明他確實素質比較強。
康石說,“我相信在清華這樣學校的英文系,他們能接受到的國外的視野,包括參與國際交流活動的經歷或者說鍛煉,應該相比其他學校要多一些”。
選拔程序確有“破格” 目的是留住人才
記者調查發現,對照相關規定,焦三牛的這種破格選拔并沒有直接的依據。根據2004年頒布的《公開選拔黨政領導干部工作暫行規定》,可以對選拔優秀年輕干部的職務層次、任職年限等任職資格適當放寬,但不得越兩級報名。
武威市委組織部部長李明生坦率地說,“我們自己也意識到,可能破了一些格。但是你不破,武威這么一個地方沒有些特殊的政策,人才吸引不來。所以在破格這方面,我們在執行政策上步子大了一點”。
甘肅省委組織部干部一處處長馬振亞說,“對優秀年輕干部的選拔,我們是破格的,中央組織部一直強調的一個是特別需要,一個是特別優秀。只要孩子本身特別優秀,我們工作也是特別需要的話,我覺得倒是在有些環節上還是需要適當的解放思想”。
節目最后說,對于破格選拔人才,2010年頒布的《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特別提出,要加大競爭性選拔黨政領導干部工作力度,拓寬選人用人渠道,促進優秀人才脫穎而出,注重從基層和生產一線選拔黨政人才,從而破除束縛人才發展的思想觀念和制度障礙,最大限度地激發人才的創造活力。由此看來,亟需人才的武威市突破有關規定,破格公選年輕干部,確實也是一次解放思想、不拘一格選人才的有益探索,或許將對今后完善有關規定,推進人才戰略發展帶來更為深遠的啟示。
作者:董宇 (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