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山縣地處秦嶺北坡西段與隴中黃土高原西南邊緣復合地帶,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土壤肥沃,文化底蘊深厚,交通區位優越,名貴樹木眾多,天然盆景資源豐富,有著發展盆藝產業得天獨厚的地域優勢。
武山盆藝制作由來已久,上世紀90年代,武山盆藝人積極探索,大膽實踐,采用棕皮、樹筋等材料“粗扎粗剪”等方式制作盆景,銷往隴西、天水等地,拉開了盆藝產業發展的序幕。從1995年開始,盆藝制作進入人工培育時代,盆藝工作者通過扦插育苗、鐵絲拿彎、扭枝構圖、定型復整等工序,創作出一大批風格獨特、造型美觀的盆景作品并參展銷售。
經過30多年的發展,武山盆藝產業制作工藝、生產規模、銷售市場逐步成熟并發展壯大,創作出60余種盆藝品種,以柏樹、沙柳等為主的盆藝作品多次在省市參展中獲獎。
近年來,武山縣堅持把發展盆藝產業作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充分挖掘盆景資源,融合產業鏈條,拓寬發展渠道,大力支持群眾發展盆藝產業,先后建成洛門金川、城關南峪、灘歌南溝、龍臺山羊坪等10個生產培育基地,種植培育面積1萬多畝,發展盆藝制作、養護、銷售公司、合作社45家,個體經營戶1500多家,從業人員7000人,年產值4.5億元以上,主要銷往青海、新疆、內蒙古、寧夏、陜西、蘭州、天水等地區,初步形成了生產有基地、銷售有市場的發展格局,盆藝產業已成為群眾增收的新引擎。
2022年,武山縣舉辦了“金宸杯”首屆渭川盆藝展銷會,召開盆藝產業座談會,這是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盆藝產業化、市場化的重要舉措,對促進盆藝產業提質態、創特色、樹品牌和產業增效、群眾增收有著重要意義,必將推動武山盆藝產業邁上新臺階。
(新聞來源:武山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