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62/BeyondPic/2024-5/11/2405111719c8935a7e61c94c86.png)
新武山訊(記者 李竹青 通訊員 劉筱青 杜錦輝 陳龍)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武山縣各村莊堅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依托種養業,發展優勢明顯、特色鮮明的鄉村特色產業,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提供產業支撐。
山丹鎮周莊村:吊蔓西瓜甜蜜上市
晴日暖風生麥氣,又到一年瓜熟時。走進山丹鎮周莊村西瓜種植基地,只見大棚里一株株一人多高、綠油油的西瓜蔓長勢旺盛,一個個渾圓甜美的吊蔓西瓜吊掛在空中,讓人垂涎欲滴,瓜農們正忙著采摘稱重、供應市場。
![](/Files262/BeyondPic/2024-5/11/2405111719e3cd4a1ae21089cf.png)
“西瓜附近吊蔓上貼著不同日期的標簽,代表著不同的授粉時間,也代表了不同的成熟時間。”正在棚內忙著摘瓜的村民韓明霞滿臉喜悅地說。
![](/Files262/BeyondPic/2024-5/11/2405111719da75c861692fc138.png)
周莊西瓜作為國家A級綠色食品和縣域果蔬優勢品牌,以皮薄、味甜、色澤好、口感佳的特點得到廣大消費者青睞。在種植過程中,依據市場需求、種植模式、品種特性、茬次安排等,探索出了早、中、晚熟品種合理搭配的生產結構,形成了錯峰上市,拉長了西瓜產品的市場供應期。當前已形成集育苗、種植、銷售于一體的產業體系。據了解,周莊西瓜現有種植面積600余畝,預計收入2000萬元。
![](/Files262/BeyondPic/2024-5/11/2405111719e8a9be09ceae5d6f.png)
灘歌鎮黃山村:鄉村“蜂”景獨好
在灘歌鎮西南部山區的黃山村,漫山遍野的野花競相開放,隨處可見蜜蜂自由地飛舞在花叢中,采著原生態的花粉,釀著原生態的蜂蜜,同時也編織著老百姓的增收夢想。
![](/Files262/BeyondPic/2024-5/11/240511171905972893aa123a6d.png)
近年來,黃山村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選準中蜂養殖作為特色產業,闖出了一條壯大村集體經濟發展新路子。
“去年看到鄰居們養蜜蜂對時間限制比較小,自己也心動了。去年我試著養殖了6箱土蜂,每箱的產量約在13斤,收益還不錯!贝謇锏酿B殖戶楊愛林高興地說。
![](/Files262/BeyondPic/2024-5/11/2405111719dfdb442c0650ceb9.png)
為了鼓勵群眾養蜂,村干部帶頭購置蜜蜂,入戶給群眾做思想工作,帶領有意愿的群眾四處參觀學習!澳壳耙延20戶群眾參與養殖,還有群眾想養。我們準備把全村養殖規模繼續壯大!睂τ诖迩f好“蜂”景,黃山村黨支部書記楊旺德信心滿滿。
![](/Files262/BeyondPic/2024-5/11/2405111719117ba42c63fe3395.jpg)
龍臺鎮溝門村:菊花種出“美麗經濟”
入夏,龍臺鎮溝門村的七月菊種植移栽已經全部完成。七月菊產業作為龍臺鎮溝門村的特色產業之一,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成為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的“法寶”。
![](/Files262/BeyondPic/2024-5/11/240511171948ec8d8c0622e39b.jpg)
除村民自主種植外,溝門村今年村集體經濟流轉了40多畝土地開展菊花種植。除了經濟價值外,花開季節,菊花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吸引游客前來觀賞,帶動了旅游業。
近年來,龍臺鎮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加大特色產業發展步伐,通過發展“菊花產業”帶動鄉村經濟。從三年前開始引入試種,經過探索,菊花種植展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2023年,投入64萬元建成烘烤房,加快推動菊花種植產業發展。菊花種植也成為龍臺鎮集體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致富的“黃金花”。
(新聞來源:武山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