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62/BeyondPic/2024-3/5/2403051445f6c0ea049e88a9d4.jpg)
新武山訊(記者康正東何慧)春節剛過,在武山縣洛門鎮文家寺村蔬菜產業園區里,文家寺村小組長、基地負責人駱建民又忙活了起來。一座座鋼架大棚里,草莓、萵筍、黃瓜長勢喜人,剛剛下種的豆角也已破土而出。遠山積雪還未消,產業園里春早到。
![](/Files262/BeyondPic/2024-3/5/2403051445cb65c25c300ef429.jpg)
“這是我們去年十月一栽植的采摘草莓,臘月草莓就陸續掛果上市了。春節期間,草莓產銷兩旺,每個棚就收入了5000塊錢。”駱建民別提有多高興。
![](/Files262/BeyondPic/2024-3/5/2403051445e42db7d053df2fed.jpg)
近年來,為改善村集體經濟發展薄弱、集體經濟收入單一的現狀,文家寺村利用鋼架大棚建設的有利時機,結合本村蔬菜種植的傳統優勢,大力發展蔬菜產業,通過“黨建+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由村“兩委”班子牽頭,將委托經營與承租經營相結合,成立了武山縣文家寺村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建成了文家寺村蔬菜產業園區,有力帶動集體經濟發展。2023年,產業園迎來大豐收,毛收入達到20多萬元,在帶動周邊群眾增收的同時,還為村集體創收5萬元。
“這是蔬菜種植一區,種植草莓;二區種植豆角和萵筍,還有倒茬土地的洋蔥;三區是韭菜……”談到今年集體經濟產業園的種植計劃,駱建民信心滿滿。
![](/Files262/BeyondPic/2024-3/5/2403051445ec7937375b65259b.jpg)
現在,蔬菜產業園已成為集觀光休閑、田園采摘為一體的特色種植示范基地。同時,為進一步提升基地產業標準化水平,延長產業鏈條,基地還采取了“基礎作物種植+特色種植”的種植模式,種植蒜苗、萵筍、豆角、韭菜等蔬菜,進一步推動集體經濟發展,以產業振興助推鄉村振興。
(來源:武山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